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政策正文

“中国制造2025”南京实施方案出台 三年打造南京产业升级版

2015-07-31 16:31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关键词:智能电网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发展制造业创新服务机构。建立多层次的专业化、社会化创新中介服务体系,面向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咨询评估、知识产权资本化、质量认证、人才培训等服务。加强股权、知识产权、债权等产权交易服务机构管理,推进市域范围内各科技要素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加强知识产权市场化运作,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公司,开展知识产权收储、开发、组合、投资等服务,盘活知识产权资产,加快实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责任单位:市科委、市质监局、市经信委)

4.新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每年更新完善《南京市新兴产业新产品推广目录》,到2017年,推广新产品达到600个。支持本地新兴产业产品进入政府采购目录,促进新兴产业产品在政府投资工程和项目中优先采购选用,通过本地新产品的首购首用,帮助企业扩大市场、做大做强。利用“省市共建南京科技创业创新和产业化促进平台”,加快推进新产品应用推广。(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委、市财政局)

5.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发挥我市军工企业资源优势,建立健全军民技术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围绕物联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子信息和通信等领域,引导先进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渗透。充分发挥地方优势,鼓励先进成熟民用技术和产品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应用。培育一批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企业和军民结合的特色产品,到2017年,力争“民参军”企业达到100家,建成2家省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经信委)

(二)实施工业互联网战略,拓展转型升级新路径

6.制定并实施工业互联网推进计划。全面提升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宽带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深入应用,工业互联网与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创新稳步推进,新兴产业的软件谷、智能电网谷、未来网络谷、液晶谷、生物医药谷、生物农业谷等“6谷21园”的互联网运用管理能力明显提升,支持生产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实现跨界融合,并逐步推动全市各区及重点园区的特色产业错位布局。到2017年,培育发展10个特色电子商务、大宗商品交易和供应链协同平台;“6谷21园”建成主业突出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互联网众创空间;培育涵盖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企业100家。(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商务局)

7.完善工业互联网支撑体系。完善“网+云+端”(工业宽带、工业云、工业智能终端)的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实施工业信息基础设施“企企通”工程,满足园区内企业高带宽专线服务需求,省级以上开发区内企业基本实现高宽带专线全覆盖。组织开展大中型企业宽带专线服务,实现工业信息基础设施与服务“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拓市场”。实施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推进软件服务、制造资源、标准知识的开放共享,培育社会化、共享式制造模式。加快构建大数据产业链,促进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在工业领域加快推进大数据示范应用,以应用推广带动技术和应用创新,形成一批各行业的示范典型。加快推进南京超级云计算服务中心、南京云计算中心和南京市政务数据中心(麒麟)建设,提升发展层次,扩大应用领域和市场规模。充分发挥物联网作为工业互联网加速前行助推器的作用,积极开展智能工业等领域物联网应用服务与示范推广。(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文广新局)

8.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发展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研发创新模式。融合应用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工业互联网思维,发展具备互联网功能或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向价值链高端跃升。打造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生产制造流程。建立具备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特征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和制造执行系统,顺应制造业产业形态和生产模式变革,建设一批具有我市产业特色的智能工厂。建立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供需有效接口,实现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的资源共享。培育发展特色电子商务、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依托互联网的产业链协同体系。发挥互联网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对接的作用,打造开放化的供应链管理平台,提升供应链协同和商务协同水平,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责任单位:市经信委)

9.加快推进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工业互联网发展。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我市石化、汽车等支柱产业进行在线化、数据化、智能化改造,推进企业间、地区间构建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企业借助大数据等实现与用户精准互动,实现定制化、柔性化生产。结合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目标,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新型显示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卫星应用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创新,进一步细分产业,挖掘和培育特色产业,大力推进智能化制造和制造业服务化。(责任单位:市经信委)

10.推动两化融合发展。重点促进以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融合创新。每年度培育2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推进企业将信息化全面融入企业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信息技术在产品和装备中的应用,实现产品、装备的提档升级,并形成综合的企业研发团队;通过不断优化业务流程,逐步建立覆盖全部业务管理的企业信息化系统,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并形成稳定的信息化管理团队。(责任单位:市经信委)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能电网查看更多>中国制造2025查看更多>智能制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