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企业正文

浙能集团:绿色能源的样本

2015-12-22 08:43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喆平关键词:浙能集团超低排放火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早在2005年,浙能集团就制定了“浙能集团‘十一五’脱硫规划”,2009年年底,浙能集团提前一年圆满完成了浙江省委、省政府的二氧化硫减排重任,实现机组全脱硫。2014年6月,浙能集团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所有燃煤机组的全脱硝,比计划提前了一年半。

在水处理方面,浙能集团不仅开创了南方电厂利用城市中水的先河,而且浙能长兴电厂中水回用工程迄今为止仍然是长江以南地区电力行业规模最大的中水回用工程。

回顾浙能集团多年来的能源清洁化战略,浙能集团董事长吴国潮深有感触地说:“习总书记对我们抓好电厂的环境保护工作是有非常明确的指示的,而这些指示也一直鼓舞着我们,使浙能在环保上敢于投入、勇为人先,所以后来有了我们在全国率先实现的燃煤机组全脱硫、全脱硝和超低排放改造。”

吴国潮的这番话,也解释了浙能集团为什么能够在发展绿色能源方面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特别是2014年浙能率先在全国进行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之后,在业内外一度也出现了质疑声、反对声,但是浙能集团顶住个别专家或者业内人士的误解乃至曲解,坚定不移地推进超低排放改造,用事实和数据向全社会交出了一张经得起考验的完美答卷。

不仅如此,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在2020年前,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使所有现役电厂每千瓦时平均煤耗低于310克、新建电厂平均煤耗低于300克,对落后产能和不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坚决淘汰关停,东、中部地区要提前至2017年和2018年达标。

单就这么多的燃煤机组需要的超低排放改造而言,一个新的大商机已经产生。据估算,单单东南沿海所有燃煤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其潜在市场超过500亿元。

浙能早已看中了超低排放改造的大市场。浙能下属主营煤电环保市场的天地环保公司已拥有超低排放相关的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另有13项实用新型专利及9项发明专利已完成申报。这为浙能经略超低环保改造大市场抢得先机。

舍得投入 践行社会责任

浙能集团在成本控制、增收节支等内部管理方面堪称苛刻,有人戏称“蚊子腿上也要刮下几钱肉来”。但是在节能减排投入上,该集团却显得“大手大脚”,甚至到了不计成本的地步。

在实施燃煤机组脱硫、脱硝的改造过程中,浙能集团已累计投入70亿元。从2015年开始,浙能集团将继续投入50亿元用于超低排放改造,超低排放战略的实施进入了“快车道”。在全面负责浙能系统超低排放技术研发和项目建设的天地环保公司,记者了解到,截至11月底,浙能集团已有10台超低排放改造机组、4台超低排放新建机组投运,总装机容量达1031万千瓦,至年底超低排放机组容量将达到1308万千瓦,占集团煤机总容量的56%。同时还有另外9台机组也在今年开工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根据总体部署,浙能集团将在2016年底前完成所属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改造,2017年底前完成30万千瓦机组改造,从而基本实现集团机组超低排放全覆盖。

浙能集团下属的19家电厂废水普查也已展开,投入2.3亿元,安排实施废水先期优化整治项目46项,确保各类废水高标准达标排放。另外,还制定了电厂废水零排放技术线路总体方案,并积极推进试点企业兰溪电厂开展废水零排放实施工作,争取在2017年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火电厂废水零排放。

浙能集团进行清洁化生产超过了国家的最严要求,但在投入产出上“很不划算”。以浙能长兴电厂中水回用工程为例,该项目累计投入资金5580万元,每年运行维护还需投入近300万元。相关部门虽然也有一定的补贴和奖励,但是与过去直接从河道取水相比,省下的费用只能勉强抵消运行维护成本。

原标题:绿色能源的浙能样本——浙能集团探索绿色发展工作纪实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浙能集团查看更多>超低排放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