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市场正文

深度丨中国油气产能过剩状况分析和对策

2016-05-05 08:58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张抗关键词:天然气发电油气市场油气消费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新常态下

供应侧需调整

随着科技进步,一方面可挖掘出老油气田更大的潜力,使之成为近中期产量提升最直接简便的动力;另一方面使新开拓的油气区和新领域(如页岩油气)的成本迅速度过初期高成本时期,而逐渐以降低的成本不断增加着新的供应。从需求侧来看,同样出乎传统认识的预料,低油价没能明显提升石油消费国的经济发展,却对石油输出国的经济产生了明显的负作用,从而使全球经济仍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油气消费量只能低速增长。同时,非化石能源的增长所形成对油气的替代将是日益增长的趋势。产量的持续增长和消费的低迷两方面的叠加决定油气供应能力大于需求的局面在较长时期难以改变,这使得油价只能维持在中等的水平上。随着国际石油市场的更趋成熟和制度完善、对油气的金融炒作有更好的制约,油价涨落的幅度及其对经济的影响也将缩小。总之,与此前不同,我们将可能面临一个油气供应宽松、价格相对偏低且相对平稳的新时期。

国际石油市场的新形势对中国的油气发展提出了挑战,也为转型中中国的能源供应侧改革提供了机遇。调减落后产能、灵活经营,保持生产主动权尤为重要。低油价已对中国的油气生产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问题主要出在成本过高。这种状况分解到基层,许多油井、甚至部分油田实际上是在“赔本赚吆喝”。当国际油价很高时,成本低于国际油价就可视为有效益。但当国际油价大幅持续下降而进口油气又无实质性障碍时国内存在不少无经济效益的开发并导致全行业亏损就是严重问题。以落后产能持续进行生产是造成其陷于被动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着今后国际油价可能较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我们应调整开发战略,更灵活地应对,以保持生产的主动权。

为此,首先要改变以产量为首要目标的生产计划和考核方式,而以效益为衡量企业的指标尺。建议设定几个油价区间,各油公司各油气田具体分析与之相应的不同经济边际,届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其有经济效益的产量和所实施的开发方案。对全国和各产区来说,这虽然只是个较粗的框架,但有此就可做到事前有应对方案和措施,有与之相关各环节、领域的相互配合,容易掌握战略上的主动。落后产能的调减是个相当精细的工艺操作,不是简单的一封了之。有的井可改为间竭生产,有的可优化开采方式;关井后仍要做好地面和井下设施的管理监测维护,以备在油价提高后相机复产。今后,在部署生产时要把有计划的停止无(低)效作业、关停无效益生产井注水井,局部产区油田的减产、停产作为生产管理的正常工作内容。此外,注意到油企的成本构成中固定成本一般占3/4,操作成本占1/4。调减落后产能主要降低了操作成本,更大的提高效益空间在于改善企业的管理结构和决策程序。显然,面对着国际国内经济的新常态,在多元化的综合对策中必须强调供应侧的结构改革,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总之,落后产能调减是供应侧结构改革中的“减法”,还要讨论他的“加法”。产能和结构调整不应是消极的反应,而应是促使增效益提质,取得发展战略上更多的主动性

要积极向国外发展,为投资和施工作业队伍取得高效益开拓空间,供给侧改革的眼光不应局限于国内。近年我国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加大了与国际经济交往的力度,无论在金融上还是在基础设施和能源上的合作上均有重大进展。这为我国油气加快走出去,改善和扩展供应侧的结构创造了良好条件。实践证明,我国的油气产业整体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陆相和低产油气田的开发、管线和炼厂建设、以加氢裂解延迟焦化为代表的炼油深加工等方面有独特优势,一些短板如如钻井装备制造、深水海工作业等已得到加强。这也使我们有能力承包国外油气产业的服务作业和大型施工、有条件使具备剩余能力的设备和技术队伍可更大幅度地向国外转移。

要把握好目前生产和中长期持续发展的平衡。在低油价威胁到企业生存的时候,被迫缩减开支,推迟和取消一些不会明显影响现实生产的项目,这是绝大多数企业都会采取的被动应对措施。但必须注意到油气工业的特点。为了应对已开发油气田的自然递减,为了满足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关注己有产能的同时,未雨绸缪地关注生产的战术接替和战略接替,保持为此所需的最低投入,以免在渡过眼前的生存危机后陷入新的后续乏力的被动局面。这个带有全球普遍性的问题对我国来说更显得重要。我国的石油己进入壮年阶段后期,新增油气储量品质下降使剩余可采储量出现降势,产能建设和开发成本增高,即使没有国际低油价的冲击近年的产量增速也已明显下降。 2010至2015年间石油产量年增率仅为1.11%。在讨论“十三五”计划时不少人将2020年的产量框算为2亿吨,即产量将降到2010年的水平。天然气也由快速增长的青年期进入了增长放慢的壮年期,产量增速由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二位百分数降到一位,2010至2014年为7.11%,按2015年的初步统计值1271亿立方米计仅年增2.5%。这种形势使依靠国内外两种资源中“立足国内”的要求形成越来越大的差距。显然,我们在应对低油价的“调减”时必须有为中长期的持续发展准备后劲而做“加法”的战略考虑。对于中国来说,这个任务要比其他油气生产国更为重要和迫切。以适当的平衡照顾到眼前和今后两方面是在困境中求生存发展的管理艺术,也可望在被动中谋求一定的战略主动性。为此,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几项对策:

一方面,在未开发储量中寻求新产能建设。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新油区新领域的开拓必受到相当大的影响,新油气田的发现、储量的增长将明显趋缓,但中国却存在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新产能建设目标――探明而未开发的储量。研究表明:以2014年计中国累积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中有85.96亿吨未开发、占全部储量的23.8%,石油可采储量中有10.92亿吨未开发、占全部储量的12.4%;累积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中有5.17万亿立方米未开发、占全部储量的43.7%,天然气可采储量中有1.95万亿立方米未开发、占全部储量的37.5%。储量的探明是要经历较长时间耗费大量资金才取得的成果,而未能投入产能建设和开发等于资金积压,动用这部分储量就是盘活存量资金。这只需要进行精细的室内再研究(有时也需投入少量实物工作,如地震),就可提出其中最适合当前着手进行新产能建设的目标。这也就可在规避了新探明储量的前期投资时仍能使油气生产按需要得以持续进行。

原标题:中国油气产能过剩状况分析和对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天然气发电查看更多>油气市场查看更多>油气消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