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江苏扬州市十三五规划:控制常规火电厂建设规模 继续做大做强新能源、智能电网等五大产业(全文)

2016-07-14 08:4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火电扬州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物质装备水平。充分发挥扬州农业科技资源丰富的优势,建成以扬州大学、里下河农科所、省家禽所为建设主体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强农业物联网建设,加大农业信息技术推广与应用,建成50个规范化农业信息服务网点。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扶持农机生产企业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装备工业,将农业机械产业打造成为扬州机械产业的新亮点。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快观测站和灾害预警中心建设,提升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家庭农场加快发展,扶持示范家庭农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机具配套设施投入,对家庭农场设施用地给予支持,每年新增20家土地经营规模100—300亩的示范家庭农场,到2020年,全市创成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00家,家庭农场经营比重达50%。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和财务管理等制度,积极引导合作社建立与成员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盈余分配,完善农地股份合作社土地入股收益保障机制,深入开展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进工程,以生产型、经营型、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对象,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度每年增加5个百分点。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定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支持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各种服务。加快培育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业,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合理布局粮食收储和物流节点,新增粮食仓容30万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建立以农民参与的专业合作组织;打造年市场成交额超百亿元的冷链物流配送及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推进“电子商务专业村镇”示范创建,建设市级蔬菜基地农产品电商产业园,推动农产品网上交易等。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统筹使用各类涉农资金,提高资金下达的计划性、扶持的精准性和使用的高效性。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规范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完善市、县、乡三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和信息服务体系。提升农业保险服务水平,重点优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扩大高效设施农业保险覆盖面达60%以上、主要种植业参保面每年达90%以上。全面落实中央关于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金融资源向农业、农村倾斜。

专栏3:“十三五”时期农业重点建设工程

1.粮食绿色增产“1120”工程:全市打造100个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实现粮食亩产1吨,亩增纯效益200元,化肥农业投入实现零增长。

2.绿色家园建设工程:推进村庄绿化,重点推进宝应黄塍、高邮菱塘、仪征铜山、江都丁伙、邗江杨寿、广陵沙头等整建制乡镇村庄绿化,打造样板,带动全面。

3.“放心肉”工程:以满足城乡居民对肉蛋奶的放心消费需求为目标,加快建设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基地,推进畜禽屠宰体系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建立畜禽产品质量检疫检验和监管体系。全市生猪年出栏稳定在150万头,家禽年饲养量7000万只,鲜奶产量2.5万吨以上。

4.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工程:突出水产优质种业建设,加快池塘标准化、渔业机械化、信息化改造,加强渔业生态修复、渔业资源养护工作。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120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达85万亩,实现水产品总产量40万吨。

5.市区新一轮“1161”菜篮子工程:环绕主城区,拓展完善基地布局,提升与新建1万亩现代蔬菜标准化产业基地;建立1套包括产业布局优化、“三新”技术集成应用、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等优质安全的蔬菜生产保障体系。利用电子商务,直营直销的蔬菜占基地销售总量的60%,基地的蔬菜100%通过“三品”认证。

6.农业园区提档工程:放大江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引领效应,按照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信息化、机械化的标准,不断推进8个省级和3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每个县(市、区)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主体,重点打造1-2个万亩以上园区。

7.食品工业升级工程:通过整合重组、连锁经营等方式,推动扬州水产品、禽产品、藕制品、蛋制品、茶饮品等传统食品升级改造、扩能增量。擦亮扬州食品“老字号”、招引食品行业“国字号”、打造食品加工“扬字号”。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以上,全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20%。

8.农业科技创新“百千万”工程:每年重点推广100项重大先进适用农业创新技术,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进千名科技人员下乡,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搭建科技与农户连心桥;实施万户农民上线联网,让农业搭上信息化的快车道。

9.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加快秸秆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扶持培育秸秆规模利用的企业,筛选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

10.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基工程:全面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依法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切实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3家以上。

第二节提升工业发展质态

以“中国制造2025”及江苏《行动纲要》为指针,以“互联网+”为先导战略,大力发展“扬州智造”、“扬州精造”、“扬州新造”,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制造强市,基本建成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

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坚持高端提升和低端优化并重,推动产业价值链不断优化和产品层次提升。支持汽车产业发展,扩大新能源汽车产能,培育汽车后市场,完善汽车全产业链布局,到2020年,全市整车制造能力达到100万辆;推进机械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打造千亿级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石化产业鼓励发展高性能合成材料、新能源产业基础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船舶产业重点开发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主力船型、高技术特种船舶;新能源新光源产业重点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开发光伏发电应用、高端LED应用产品等。提升传统特色产业,提高轻型工业比重。食品工业重点推进骨干企业产品有机化、产业链延伸化、品牌发展国际化,打响“扬州美食”品牌;旅游日化行业鼓励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服装行业重点引导龙头企业从贴牌加工向设计、加工、销售一体化转型;工艺美术行业重点与文化创意、旅游商贸相结合,放大品牌效应,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培强龙头骨干企业。支持企业间战略合作和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提高宝胜、牧羊、亚普、扬农、海沃等龙头骨干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到2020年,全市产值过100亿、50亿元企业分别达12家、40家。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江都建设、牧羊、亚普等企业入围全省本土型跨国公司培养名录,力争建成3家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省级本土跨国公司。引导企业按照互联网思维强化以用户为导向的个性化设计,形成大规模定制生产能力。加快实施企业管理创新行动计划,全力抓好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绿色管理和治理结构优化。

培育发展中小企业。围绕装备制造、石化材料、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中小企业,规范市场发展环境,保障中小企业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深入实施“专、精、特、新”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在细分行业内技术领先、产品质量优、市场份额高、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鼓励进行产品升级,注重商业模式创新,大幅提升企业效益。力争在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以及重要配套件领域成为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打造一批机制灵活、技术领先、模式创新的中小企业集群。

提速制造业服务化进程。推进制造业服务化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机结合,主动融入“互联网+”,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在金属成形机床、工艺美术、毛绒玩具、旅游日化和灯具等产业领域培育一批本土电商平台,加强与电商巨头合作建设地方馆。引导行业领军企业将研发设计、物流营销等环节剥离出去,支持典型行业企业将信息化解决方案产品化,为行业其它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化服务。积极培育一批能够为本地产业提供咨询、设计、地理信息等服务的软件企业,从细分市场、从中小企业做起,逐步做大做优。

提升工业智能制造水平。实施智能制造“十百千行动”,通过千企数控改造补课、百企智能制造提升、十家智能车间培育等行动,推进新一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营销服务等环节的深度应用。鼓励企业加快技改,引入高端设备、智能装备,大力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引导企业将传感器、嵌入式终端、智能控制系统等应用于生产制造过程,开展智慧工厂试点建设,加快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

整合提升工业集中区。围绕转方式、优结构、增总量,集聚各类要素资源支持重点和优化发展型工业集中区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到2020年,全市重点和优化发展型工业集中区数量控制在40个以内,市特色产业园、生态工业园占比分别达60%和30%以上。

专栏4:“十三五”时期工业重点工程

1.工业重大项目提升工程。坚持“项目为王”战略,每年实施工业重大项目50个,其中工业重大装备智能化提升、绿色化提升项目15个以上。

2.“1532”技术改造工程。每年滚动实施总投资1亿元以上工业技术改造项目150项以上,其中:智能化改造50项、绿色化改造30项、工业强基改造20项。

第三节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聚焦重点发展领域,加强技术攻关和企业培育,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应用示范,促进产业规模显著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支撑体系显著完善、企业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技术攻关,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作用和重大计划、重大工程的导向作用,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研发和技术引进吸收的资本投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构建由企业主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突破第五代移动通信、先进半导体、大数据、石墨烯、能源互联网、高性能电池、生态治理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高端船舶、智能装备、新型生物医药等产品。加强企业培育,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培育一大批高成长创新型企业。扶持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积极培养一批优秀尖端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形成产业人才梯队。把握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板的机遇,支持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通过上市、发债、众筹等方式多渠道融资筹资。到2020年,力争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突破800家,培育5家规模超百亿企业和50家规模超十亿企业。

推进集聚区建设。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5+3”发展,继续做大做强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节能环保五大产业,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三大产业,形成布局合理、集聚集群发展的新兴产业体系。加快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化工园区等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实现特色、联动发展,提升资源集聚力和辐射影响力。围绕优势产业方向重点建设绿色新能源、半导体照明、输变电装备、高性能电池、光电技术、化工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特色优势和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力争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总产值突破7000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

大力实施示范应用工程。充分发挥市场需求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发展的拉动作用,继续推动半导体照明、光伏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智慧城市等示范应用工程。通过推广新业态模式、建设示范项目或政府购买产品服务等方式,加速市场推广普及和应用。借力“健康中国”、“互联网+”、智能制造等试点示范工程推动信息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扬州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