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江苏扬州市十三五规划:控制常规火电厂建设规模 继续做大做强新能源、智能电网等五大产业(全文)

2016-07-14 08:4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火电扬州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创新外经外贸发展方式,提升投资贸易便利水平,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市场环境,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环境。积极探索我市开放型经济在改革、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新路径。开展外商投资审批改革工作,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行“清单化审核,备案化管理”改革,减少外资项目报批材料、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全面推进贸易通关便利化,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步伐,完善以口岸通关执法管理、口岸物流协同服务为主,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电子口岸服务平台。

创新利用外资新方式。探索引资与引智相结合的新途径,引进一批成长性好、核心技术多、管理模式新、市场前景广的创新型项目。引导本土企业引入海外投资者并购参股,推动企业实现境外上市融资,鼓励和引导外国投资者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实施新一轮530招商行动计划,瞄准世界500强和行业100强,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积极引导外资向新兴产业集聚,加大医疗、旅游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开放力度,重点招引软件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项目、金融和信息后台中心、现代物流业、地区总部经济、城市综合体、研发设计和影视文化等现代服务业项目。提高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

推动企业“走出去”迈出新步伐。推动机械、光伏、水泥、纺织服装等优势企业到境外特别是“一带一路”地区设立加工生产基地。鼓励出口企业设立境外贸易公司或销售窗口。引导企业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和高端劳务合作。鼓励旅游业和以“三把刀”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鼓励企业在发达国家或地区设立境外研发机构。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引导企业成立“走出去”商(协)会,打造抱团“走出去”集群,加快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和产业集聚区。搭建“走出去”服务平台,提供政策法规、投资环境、项目信息、风险提示等信息服务。到2020年,外经营业额达到11.7亿美元,年均增长10%。

增添对外贸易新动能。培育新型外贸业态。继续探索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外贸新模式,加快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贸易出口比重。支持企业拓展国际电子商务,鼓励各方资本试水跨境电商的承载区域、服务平台、支付功能、推广服务等多个环节,提升电子商务与外贸行业的融合水平,争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促进市场多元化。在巩固美国、欧盟、日本等主体市场的同时,加快开拓“一带一路”及非洲、南美、印度等新兴市场。建好“扬州外贸商品展示交易平台”,打造更加专业规范的网络营销平台和走向国际市场的快速通道。提升产品竞争力。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出口产品认证、境外广告宣传、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等活动。引导玩具、服装、日化用品和船舶等行业的龙头企业通过自创、收购等多种途径培育国际化品牌。加快推进省级出口基地的培育与建设,支持各类基地开展行业公共服务与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集聚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到2020年,一般贸易占出口比重达到65%。

打造开放新载体。提升开发园区承载能力。围绕完善园区功能,促进产城融合,推进园区加快建设以信息、市场、法规、配套、物流、资金、人才、技术、服务等“新九通”为代表的第四代园区。深化与上海、苏南等先进园区的合作,推进“德国梅泰尔工业园”、“中意食品产业园”、“海峡两岸(扬州)绿色石化产业合作区”等中外合作园区建设。加快提档升级。推进江都、仪征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扬州出口加工区争创国家综合保税区。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学工业园区、维扬开发区、江都开发区等园区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知识产权园区、创新型园区。

第三节拓宽国际化交流平台

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挖掘扬州“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遗存,放大鉴真、崔致远、马可?波罗、普哈丁等名人效应,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宣传扬州,讲好扬州故事,形成地方公共外交的特色品牌。继续深化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友城工作,拓展“一带一路”、“金砖五国”等地区和城市建立友好交往关系,为推进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搭建新平台,争取每年缔结1-2个友好城市或友好交往城市。

第五章 统筹协调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城乡发展方式,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把扬州建设成为“四化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示范区。

第一节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健全人口管理制度,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保障机制和成本分担机制,完善针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社会包容度,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心城市和县城落户限制,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建立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推进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

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和激励机制。发挥政府在市民化成本分担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住房保障供给;突出企业在新型城镇化成本分担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积极分担农业转移人口的劳动保障、技能培训、住房补贴等市民化成本;引导农业转移人口积极承担城镇社会保险、职业教育、居住迁移等个人成本。积极开拓企业、民间资本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通道,引入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分担公共服务支出,协同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合理确定各级政府成本分担比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鼓励农业转移人口依法自愿将农村集体收益分配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及住房置换成股份合作社股权、城镇社会保障和城镇住房。创新城镇保障房投融资机制,加快推进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扩面,健全面向农业转移人口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鼓励有能力的农业转移人口通过市场购买或租赁住房,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覆盖范围。

第二节构建协调互动的城镇格局

以“一带一轴”为核心,推动人口和产业向沿江城镇带集聚规模化发展、沿运河城镇轴点状特色化发展,形成以中心城市和县(市)城区为重点、重点中心镇和专业特色镇为补充,区域协调、结构清晰的城镇体系。

做强做优中心城市。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完善“一核多组团”城市发展格局,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突出古城核心区文化、旅游、商贸等服务功能,打造繁荣、复兴的“扬州古城”,推动古城保护由点、线保护向面、片保护转变。整治提升南通东西路、国庆南路、渡江路等老城主干道景观,整体展现古城历史风貌,打造扬州古今融合、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景观。加快推进古城污水管网、安全(消防)通道、救护通道、避灾通道、公共空间建设,按照“保持风貌、住宅成套、设施配套”要求持续推进传统民居修缮。大力实施新一轮“八老”改造,推动“八老”改造向县(市)城区延伸,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推进新城和功能区内涵式发展。加快江广融合地带开发,基本建成广陵新城,健全完善生态科技新城和江都“三河六岸”区域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构建扬州新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城市中央商务区;全面建成西区新城,形成扬州都市经济集聚区、品质生活首善区、城市形象展示区;推进产城融合,完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功能和配套公共服务,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发展。

做强三个县级市。加大县城与周边集镇及开发园区的资源整合,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县城扩容提质,提高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培育壮大符合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努力打造产业发达、功能完善、承载力强、特色鲜明的中等城市,增强县城辐射能力,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仪征市重点抓住宁镇扬同城化发展以及南京江北新区国家级新区建设契机,加快与扬州中心城区整合发展,建设扬州西部副中心和宁镇扬融合发展先行区,进一步发挥联动南京与扬州的作用。高邮市重点围绕运河世界遗产节点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利用运河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优化城市格局,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增强集聚要素的吸引力,建设具有水乡特色的滨湖工贸旅游城市、东方邮都。宝应县重点利用里下河水网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营造城市良好生态格局,打造苏中水乡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工贸城市。

分类发展小城镇。突出小城镇连接城市和农村的纽带作用,强化其在城镇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地位。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要求,分类发展小城镇。合理统筹城区周边镇,有效疏解中心城市中心城区功能,分担人口和公共服务压力。推进重点中心镇建设,统筹布局中小学校和文化体育设施,充分发挥其连接城乡、集聚人口、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和节点作用。培育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的特色镇,引领全市乡镇转型升级发展。完善和优化偏远城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发展成为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综合性小城镇。科学规划城镇集群,发展集聚效率高、辐射作用大、城镇体系优、功能互补强的城镇集群,构建集群内城镇之间协调发展机制,推进城镇集群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

做特美丽乡村。在全市交通干线、旅游景区和生态中心周边优选50个中心村予以重点打造,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支持民族乡、民族村发展。加强规划引导,合理确定村庄布点和建设规模,因地制宜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形成适度集聚、生产便捷、生活舒适的村庄分布格局。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明确村庄撤并、迁移标准,加强空心村整治和闲置土地利用,有效减少布局散乱、占地过多、浪费严重的宅基地,有序引导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居住,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突出乡村传统聚落特色,合理利用地形地貌、丘陵植被、河湖水系等自然条件,延续和保护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传统民居、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人文景观。加大村庄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维护农村居住、生产、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推进村庄特色化发展,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提高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处理水平以及水体引排和自净能力,营造和谐自然的田园风光,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第三节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确立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城乡规划理念。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推进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建设用地、科技服务、金融保险等要素市场建设,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实现主要市场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转。引导基本公共服务全面向农村覆盖,划定各级政府责任,明确投入主体,促进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合理布局。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决策、投入、建设和运行管护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和运营。

第四节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推进高邮市、邵伯镇、月塘镇、氾水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着力围绕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创新城乡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农业现代化发展体制机制、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快建设新型城市六项试点任务,建立健全试点工作指导机制,分工落实,协同推进。加大政策集成、政策创新,完善激励支持政策。

第五节建设区域一体的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完善交通、能源、水利和信息基础设施保障体系,提升城市公用设施服务能力,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构建内畅外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增强交通运输管理效能,构建能力充分、结构合理、衔接顺畅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连淮扬镇铁路、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启动宁扬城际轨道、扬马城际铁路、扬州城市轨道1号线等规划建设;积极争取北沿江高铁列入国家和省规划,力争提前实施,以快速化、通勤化的轨道交通促进区域一体化、同城化发展。建成宿扬高速公路、江广高速扩容和五峰山过江通道公路接线工程(京沪高速公路南延),推进京沪高速扩容、扬州西北绕城高速扩容等工程,提升高速公路整体通行能力,全面成形扬州“一环七射”高速公路网。推进611省道沿湖大道、352省道江都段、331省道宝应段、333省道高邮东段、439省道东延仪征段、353省道扬州东段等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大力推进金湾路、开发路东延、城市南部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实施扬子津路、吴州路东延西延、杨柳青路西延、大学路南延等项目,适时推进运河路、江平路、润扬路快速化改造,形成城市快速路环,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体系。完成长江-12.5米深水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提升长江干线航运能力。加强航道整治和船闸扩容,发挥京杭大运河“三改二”工程作用,加快推进施桥船闸至六圩口门段改造,推进沿江、沿运河码头建设,打造“水水中转”、江河联运的枢纽港。积极推动扬州泰州机场跑道延伸和国内外航线发展。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国家“公交都市”和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双城同创,着力提升公交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实施智能公交二期工程,公交IC卡实现全省互联互用。规范引导“专车”等新型业态健康有序发展。

构建清洁高效能源保障体系。完善城市供气管网设施建设,扩大燃气管网覆盖范围,增加清洁能源使用总量。强化石油天然气战略储备库和应急储备设施建设。合理布局油气输送管道及配套油库,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在全市形成100万立方米储油能力,规划建设沿江LNG接收转运站。严格按照环保标准和环境承载能力,控制常规火电厂建设规模,对所有电厂进行综合升级改造,加快天然气发电调峰电厂建设,提高电源支撑能力,到2020年,全市形成800万千瓦左右的发电能力。建成以500千伏网架为依托,220千伏双环网的主网架,逐步提高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的智能化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系统,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新能源开发和应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地面光伏和风力并网电站,推动清洁高效、低碳优质能源成为增量能源的供应主体,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左右。积极开展新型燃煤发电、智能电网、风能和太阳能技术装备等技术研究,推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多元化生产应用,努力提升能源转化利用效率。

推进优质安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民生水利,增强水旱灾害应对与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能力、水生环境保护与修复能力,积极推进实现水利现代化。全面推进流域、区域、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启动江港堤防达标加固、长江镇扬河段三期、乌塔沟上段整治及区域防洪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古运河瓜洲外排泵站,进一步筑牢城市防洪圈,确保扬州市主城区、江都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加快实施沿淮洼地排涝、区域骨干河道整治及泵站改造工程,完成县乡河道、村庄河塘全覆盖疏浚整治,开展农村河道轮浚,并加强长效管护,有效发挥骨干河网排涝作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扬州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