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北宜昌十三五规划:推进猇亭热电二期等火电项目 建设一系列水电、风电、生物质发电项目(全文)

2016-07-19 08:1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湖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湖北省宜昌市发布了《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规定“十三五”期间,稳步推进常规电源建设。加快建设葛洲坝电站扩机工程,“十三五”期间扩机8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500亿千瓦时。有效整合小水电资源。规划建设小水电站29座,新增装机容量18.7万千瓦,小水电装机达到9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30亿千瓦时。稳步推进火电建设。适时推进猇亭热电二期、宜都4×100万千瓦路口电站的前期工作。大力开发新能源。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到2020年,新能源装机容量60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10亿千瓦时。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风力发电项目,力争到2020年,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抓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建设,支持建设一批示范性好、带动性强的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加快电网改造和优化。加快推进500千伏夷陵变电站前期工作。新建一大批变电站,增容改造一批变电站。全文如下:

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序言:“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关键时期、推进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对于引领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现根据《中共宜昌市委关于制定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抢抓新机遇谋求新跨越,奋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篇章

(一)“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宜昌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应对艰难复杂的宏观环境、宜昌自身的特殊困难和转型发展的阵痛,审时度势,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逆势竞进的新成就,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1、大城宜昌实力更强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在长江沿线和省内同等城市中保持第4、第2位,在中部同等城市中由第3位上升到第2位,全国城市排名由“十一五”末的第73位上升到2014年的第57位,与先进城市差距进一步缩小。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384.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2倍,年均增长11.8%,占全省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9.8%提高到1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9.1亿元,是“十一五”末的4.8倍,年均增长32.5%;固定资产投资3085亿元,年均增长28.3%,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047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倍,年均增长15.2%。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9:58.7:30.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逐年提高。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四大产业成功达到千亿目标,新材料和文化旅游业产值分别突破700亿元和8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55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1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十一五”末分别提高7.9个和4.1个百分点。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3%,比“十一五”末提高4.5个百分点。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218家,居全省市州首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3家,五年增加218家。成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1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模式初步形成。

城市地位明显提高。五年来,宜昌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长安杯”、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等1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承担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智慧城市、信息惠民、宽带中国、电子商务、新能源、生态文明等20多项国家级试点示范建设任务。宜都市成功晋级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宜都、夷陵、枝江、当阳、远安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分类考核前列。

2、大美宜昌城乡更靓

现代化特大城市初具规模。按照后现代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城市骨架迅速拓展,功能不断完善,形象持续提升,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十一五”末的100平方公里拓展到1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100万人增加到175万人。至喜长江大桥、东山大道BRT、市规划展览馆等大型公建项目相继建成,市博物馆新馆、市奥体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运河整治、磨基山公园一期等项目相继完工,“六大水系、八大公园”园林景观工程全面启动,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29平方米,比“十一五”末增加3.4平方米。以外立面整治、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为重点的城市整理卓有成效,老城焕发新光彩。城市绿色发展走在全省前列,连续六届蝉联全省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

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十一五”末的48%提高到57.2%,14个镇跻身全国、全省重点镇行列。城乡交通更加便捷。宜巴、保宜高速公路和汉宜铁路、紫云地方铁路建成通车,宜张高速公路当枝段和宜五段、宜岳高速公路基本建成,五年新增高速公路334公里、一级公路408公里、铁路36公里。市区“内中外三级”快速环网实现内环闭合,城市快速路、主次干路及快速公交总里程达到370公里,五年增加220公里。所有县市通达高速或一级公路,全面进入宜昌“一小时经济圈”。

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90%以上的村庄完成环境整治任务,65%以上的农村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70%的自然村通硬化公路,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客车、通光纤、通固定电话、通政务专网,农村居住、交通、安全饮水、教育、医疗、文化等条件明显改善。

3、大爱宜昌民生幸福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全民创业、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精准扶贫等“六大民生工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275元、12990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9倍、2.2倍,年均分别增长11.9%和13.6%,城乡居民收入比由“十一五”末的2.39缩小为2.1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2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倍。市场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

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6.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56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1%以内。五项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92万人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分别达到99%、98%和99.8%。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五年上调,城乡低保标准先后五次上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新增各类城市养老机构56家,新增床位7193张;建成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739个,覆盖率超过55%。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23.7万套,改造农村危房7万余户。新解决115.2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45.37平方米、54.24平方米,分别比“十一五”末增加12.48平方米、8.54平方米。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

社会公共事业全面发展。“一本三化”社会治理创新经验全国推广,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宜昌市获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5个县市区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中国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成为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的节庆活动。宜昌被命名为“中国诗歌之城”、“中国钢琴之城”。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城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龙舟赛和漂流赛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宜学之城”建设有序推进。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由“十一五”末的64%提高到88%,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稳定在98%以上,高中教育全面普及,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加快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均卫生资源拥有量居全省前列,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成为全省首批健康城市。计划生育国策全面落实。民政事业快速发展,残疾人事业卓有成效,弱势群体得到重视和关爱。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加强,蝉联六届“全国双拥模范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湖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