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浙江衢州十三五规划:投资千亿建设新能源工程 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全文)

2016-07-21 08:04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浙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提升产城融合的绿色产业集聚区。

推进产城融合。加快集聚区功能的完善和提升,按照现代产业集群的要求,深化服务配套,提升集聚区精准专业服务能力和一流营商环境。促进集聚区的功能融合、交通融合、基础设施融合,确保集聚区整体运行和全市资源的整合融合。注重园区功能转型提升,强化内部各类不同功能分区的互动联系,提倡职住均衡发展,强化城市配套功能,完善生活服务设施,提高人口容纳和集聚能力、人才创业创新魅力。

做强核心区。发挥集聚区在衢州产业转型的示范引领和支撑作用,高质量打造“智能制造、绿色科创、产城融合、智慧管理、改革创新、和谐共享”六个新区。集中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特色产业。处理好增量和存量关系,既要引进区域战略性、支撑性企业,又要注重盘活存量资产。处理好东西区块的关系,巨化片区更好发挥巨化产业龙头、产业平台、产业配套、产业引领的作用,加强高新片区的协调、服务和资源要素配置;东港片区以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与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为引进重大产业项目留足发展空间。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研发等专业化服务业发展。

建好三片区。江山片区重点建成省智能化输配电设备产业基地、省安防环保与时尚家居等区域特色产业中心;龙游片区重点建成省高档特种纸产业基地、绿色食品、高端家具制造基地;常山片区重点建成华东农机产业园、省电子信息新材料基地。

(三)培育适应消费升级的现代服务业。

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适应消费新变化,大力增加信息、健康、旅游、文化等方面的供给,从供给侧引领消费升级。重点做强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旅游休闲、电子商务四大主导产业,做大健康养生、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五大新兴行业,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服务、商务服务等机会产业,逐步形成有衢州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积极开展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工作,发挥服务业在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带动社会就业等方面作用。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专业化和产业高端化发展。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平台,优化布局物流园区、铁路货运场站、内河航道港口等物流枢纽和节点,形成衢州综合物流中心、衢州工业新城物流园区、衢州农产品冷链物流、衢州传化智能公路港、衢州专业市场物流等现代物流集聚区,谋划空港物流园区。鼓励制造业骨干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同,促进生产、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系统全面互联,推行众包设计研发和网络化制造等新模式。继续加大金融业对制造业的服务,通过信贷政策引导和金融资源配置,促进金融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加快行业电子商务第三方交易平台培育,大力支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进重点企业研究院与科研院所交流合作,以科技金融为引领,探索资本与技术结合的新途径,大力培育专业性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加快发展以研发、时尚设计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衢州文化创意产业园。

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生、家政服务、社会心理疏导等服务,增强宜游、宜居性和百姓幸福感。培育四省边际商贸中心,大力发展商贸流通,引导商业综合体合理布局,做大做强衢州专业市场城,改造提升各类专业市场水平和功能,积极促进“电商换市”。 提升社区商贸服务业,发展城市共同配送,推动特色餐饮品牌培育,建设高品位特色商业街区。推进国家休闲区建设,打造一批风情小镇。建设一批功能突出、辐射面广的休闲养生、科教文体和特色医疗养生服务基地。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实施衢州“互联网+”行动计划,充分发挥信息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提速发展衢州现代服务业和连锁经营等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衢州,探索线上线下结合、制造服务结合、科技市场结合、产业金融结合的商业模式,推动企业从经营产品向经营设计、技术服务、后续服务等高端环节延伸。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服务、商务服务、售后服务、教育培训、体育服务、社区服务等一批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高铁经济。

(四)做优生态高端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合理布局农业发展空间。根据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和产业特点,合理布局种养业等农业生产空间,加快农业“两区”绿色发展,推进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业强镇建设,形成南、北、中三带。江山南带发展森林特色农林业,衢江、龙游南带发展地方特色农林业;常山、衢江北带突出地方特色农林业,龙游北带发展富硒特色农业,开化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绿色有机农产品;中部盆地为衢江、龙游、江山国家农产品主产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整合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的项目资源、建设资金,提高基础设施共享度。市区“十三五”现代农业园布局重点是5大农业产业集聚区和5个特色农业强镇,完善提升12个千亩以上粮食生产功能区,实现10个以上农业企业在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努力引进1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高资本化经营主体。

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以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培育力度,建设全省有机农业大市,着力构建全区域全产业链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市区重点培育2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示范乡镇,4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培育30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推广粮经结合、种养结合、林下经济、水产混养套养等多种生态、高产、优质模式,深化畜禽养殖整规行动,推进农业清洁化生产,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坚守耕地红线,加强农业“两区一高”建设,保障粮食安全,深入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科学谋划和建设一批“旱改水”工程。按“连片策划、连片整治、连片流转、连片整合、连片造景”的要求,统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四大高端要素的渗透、融合,建设现代农业综合体和休闲农业景观带。加强农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和农业技术创新,加强农田水利和农业设施建设,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和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积极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着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夯实农业招商引资的基础。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再联合,全面建成“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研究新业态、新模式,引进高端主体和工商资本,培育一批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和消费服务体系,推进农业领域“电商换市”,发挥好淘宝˙衢州馆等平台作用,拓展网上网下两个市场,中国网上粮食市场力争成为国内一流粮食O2O运营商。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开展院地合作、院企合作、基地合作共建,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支撑。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养职业农民,引导鼓励农民及专业人才参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专栏7:生态高效农业重大工程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

2.旱改水项目;

3.农业休闲综合体项目;

4.有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5.特色农产品种植项目。

四、以创新驱动厚植发展新动力

把创新驱动摆在更突出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驱动的制度环境,构建创新生态体系,促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

(一)聚力构建创新驱动生态体系。

高水平建设区域创新平台。建好用好浙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衢州海创园、“千人计划”创业园等公共创新平台,争取国家级、省级标准化专业组织落户衢州,支持各类创新平台向高端、多功能和多元化发展。支持企业自建、共建或并购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载体,积极创建创新联盟,加快发展新型科研机构,不断健全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谋划建设“花园258”、大学生创业园和柯城创客孵化园等一批众创空间,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以衢州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国家高新特色产业示范区为引领区,争取建设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衢州协作区,共享相关创新试点政策,全力提升发展层次。全力支持各县(市、区)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创建军民融合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促进航空、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和支持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着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关注可能引起现有投资、人才、技术、产业、规则“归零”的颠覆性技术,关注氢能、燃料电池、纳米、石墨烯等技术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强产研联动、校企合作、社会协作,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支持衢州学院集聚高端人才创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发挥其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研项目建设的支撑作用。拓展企业与欧盟、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的科研项目合作,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

完善科技创新制度供给。完善政府科技投入机制,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建立健全覆盖技术创新全过程的多功能、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加强对创新产品市场拓展的扶持,推进本地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广泛应用。深入对接科技大市场,促进国内外科技成果到衢州交易转化。推进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力度,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建设。实施标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工作,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

(二)全力汇聚创业创新要素资源。

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围绕“绿色产业金融化,金融体系绿色化”,深化省级绿色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创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提高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围绕企业主体,积极开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创新,搭建链条化绿色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各类股权投资,鼓励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主动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农村合作金融股份制改革,构建面向“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体系,力争成为长三角普惠金融先行区。完善科技金融,创新科技金融合作机制,建立创投引导基金、创投服务中心、科技银行、科技担保“四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新体系。积极谋划上市融资发展,实施金融支持“四个一百”和“一个四百”工程。设立政府科技创新引导基金,支持企业和市场加大创新投入。规范各类融资行为,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健全风险处置协调机制,着力提高金融业占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智慧城市助推创新驱动。推动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旅游服务、商贸流通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使“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全面建成“宽带衢州”“数据衢州”“智造衢州”“智慧衢州”和“网安衢州”。实施好智慧城市“5336”计划,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积极支持建设、高效运营“智慧旅游”“智慧养老”“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安监”“智慧物流”“智慧水利”“智慧气象”“智慧电网”和“天网工程”等数据资源平台,实现跨部门、跨行业信息共享、协同,智慧医疗、教育、交通、气象、养老等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体市民。

专栏8:“宽带衢州”“数据衢州”“智造衢州”十大建设工程

1.“全光网城市“建设工程。针对未连通光纤宽带的工业园、产业园和城市老旧小区、建筑(群)、行政村家庭等全面推进光纤入户建设,试点推进有条件的自然村家庭通光纤宽带网络。

2.“无线宽带城市“建设工程。重点在市本级、县(市)行政中心、重点交通枢纽、旅游景点、文体场所、商业街区、农家乐特色村等大流量区域建设免费无线局域网(WiFi),着重加强4G网络向边远地区覆盖,建设基于2G、3G、4G和WLAN的”四网协同“无线网络体系。

3.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工程。建设绿色数据中心特色小镇,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和大型互联网企业驻扎建设云数据中心,向全市大中小微企业开放弹性计算、云存储、数据处理、网络带宽等公共基础设施服务。

4.“感知城市”建设工程。开展基础设施物联网建设试点,以市本级城市道路照明为重点加强物联网技术应用,实现供电、照明的智能化,提高资源应用水平。以商业集聚区、产业园、景区等为载体,加强RFID、无线传感器等技术应用,提升智能监测和执行能力。

5.政府部门系统平台互联互通工程。对重复建设、能耗高、效率低的政府数据中心进行整合改造。减少审批和严格控制部门单建、重建数据中心和服务平台,支持其利用市政务云平台开展业务和服务。加快市政务云平台并向县(市、区)及基层政府、街道、社区推广。

6.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工程。以部门为单位制定统一格式的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清单,并纳入“四单一网”建设。开发政务数据开放共享接口,按年度集中向社会公众开放。

7.大数据应用试点工程。在市场监管、企业管理、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信用等领域开展政务数据应用试点,通过数据关联分析应用,辅助决策和精准服务。

8.智能制造应用示范试点工程。建设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申报建设省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五十个“数字化车间”,创建十个“智慧工厂”。

9.重点行业云制造与工业设计云平台建设工程。建设面向全市重点行业,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资源开放共享。依托衢州慧谷工业设计产业园,建设中小企业公共设计服务平台、典型制造产业集成服务和创新设计平台,发展互联网工业设计新技术、新模式。

10.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引进企业和制造流程智能化改造咨询和实施机构、智能设备融资租赁机构以及专业技能人才培训机构等,为全市企业提供智能制造产品和服务展示与供需对接服务。

加强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按照企业主体、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的原则,把特色小镇作为高端要素集聚新平台、创新发展的新空间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载体,依托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在全市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产业特色、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特色小镇。开展“示范特色小镇”创建活动,实施特色小镇“528”计划,在全市谋划50个特色小镇,其中20个以上达到市级要求,8个以上达到省级要求,建设众创空间。加快优秀特色小镇培育和上市步伐,带动关联企业集聚与产业链延伸。聚焦科技、文创与旅游联动发展,打造一批主题乐园小镇。用特色小镇理念改造提升衢州传统块状经济区、服务业集聚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支撑县域经济创新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有潜力的市级特色小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浙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