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北荆门十三五规划:建设国电四期、华能钟祥等火电项目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全文)

2016-07-22 08:14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湖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7-2:文化体育旅游、商贸、信息服务业、中介和社区服务业重点项目

文化产业:湖北文化创作交流基地、中国积分制文化创意产业园、荆楚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国农谷˙屈家岭农耕文化产业园、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湖北奥游文化创意产业园、老莱子历史文化名人创意产业园等。

体育产业:李宁体育产业园、"中国网球之乡"产业项目、荆门国际马拉松赛、环漳河库区国际自行车赛、荆门足球学校等。

旅游产业:爱飞客航空旅游体验项目、环漳河九朵金花美丽乡村度假村项目、漳河新区现代农业科普体验主题乐园项目、中国农谷奈美有机芳香小镇建设项目、紫薇花海景观带项目、彭墩乡村世界项目、大洪山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虎爪山综合旅游开发项目、京山国际园艺博览园项目、明显陵创建5A景区项目、汇源生态产业园、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项目、纪山-纪南楚文化旅游项目、太子山森林文化旅游度假示范区项目、千佛洞国家森林公园、屈家岭九五线33公里高效生态农业观光走廊、东宝国家乡村公园项目、荆门市圣境山风景区项目、中华鹿文化养生园项目、荆门市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寸草心"观鸟主题公园建设项目、荆门智慧旅游项目等。

商贸服务业:星球世界城项目、洋丰农产品会展展示交易中心、鄂中水产品交易市场、中国农谷o凯跃农机博览城、国际汽车城、钟祥市农产品交易市场等。

信息服务业:软通动力软件开发及应用项目、中兴农谷电商产业园项目、叶威集团粮油仓储物联网系统开发项目、中国网库单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医疗健康管理云平台项目、智能水务数据采集云平台项目、阿里巴巴中国农谷网、人民万福电子商务产业园等。

第八章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

坚持城市组群发展,以新城新区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

一、加强规划引领

科学规划城市布局,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乡)规划、村庄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健全城乡规划体系。注重规划协同性,统筹城乡、交通、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编制荆门市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和高新区、掇刀区一体化发展规划,积极开展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和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完善中心城区风貌色彩、给排水、供热、电力、通信、燃气等专项规划。

加强城乡规划“三区四线”管理,维护城乡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科学界定城市规模和城镇开发边界,建设紧凑型城市。

二、全力建设新城新区

着力建设漳河新区。加快建成双喜大道、尉迟恭路、凤袁大道、天鹅路、荆山大道、荆楚大道、荆西大道、爱飞客大道等主干道路和隧道、桥梁等控制性节点工程,配套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全面拉开50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和30平方公里的爱飞客镇骨架。重点发展通用航空、大健康、金融保险、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等产业,重点推进泰康之家、华夏幸福基业产业新城、特种飞行器产业园、龙山脊中央商务区、航空大世界、飞行体验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航空服务区、中央商务区、健康宜居区、生态文化旅游区四大片区建设,打造绿色生态低碳新城。

加快县(市)新城新区建设。推动县(市)新城新区与经济开发区融合发展,提升县域城市建设水平。京山推动温泉新区与京山开发区融合发展,建设武汉城市圈生态健康园,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沙洋加快建设沙洋滨江新区与沙洋开发区,着力发展铁水联运的新港区,打造“两江明珠、魅力水城”。钟祥加快大柴湖经济开发区与南湖新区融合,推动跨江发展,打造世界长寿文化旅游名城,争创全国百强县市。屈家岭管理区积极探索高效农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努力成为全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区和“四化同步”示范区。

专栏8-1:新城新区建设重点项目

漳河新区中央商务区(CBD)、京山温泉养生新城建设项目、沙洋滨江新区现代服务业示范区、钟祥市南湖新区建设项目、掇刀长坂功能区建设项目。

三、推进产城融合

推进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和影响力。

完善城市功能。加强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区汽车客运站、荆门火车站及公交换乘中心建设;优化城市路网,加快构建“三环八射” 路网骨架,完成象山大道、白云大道及三条高速公路进出口改造,打通城区断头路、瓶颈路,着力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完善市政管网,推进城市污水管网配套、雨污分流改造、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等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新建荆门市第四水厂(备用水源),扩建天然气门站、建设储气管网,加快供热管网建设,实现区域冷热电三联供,提高供水供气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棚户区改造与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工程。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民小广场、小游园等公共休闲空间,实现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2000米见水”。

加快融合发展。加快掇刀区与高新区一体化发展,推进长坂功能区建设,完善综合管廊、公用工程等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服务配套设施,重点发展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大健康、再生资源利用与环保、生产性物流等产业,建设特色园区,打造国家科技城。推动东宝工业园与老城区产城融合,支持园区向东拓展、控制向北发展,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森工家具、现代物流等产业,打造都市产业城。

专栏8-2:完善城市功能重点项目

中心城区“三环八射六隧”道路项目、象山大道改造、白云大道改造、三条高速公路出口改造、荆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荆门海绵城市建设、城区冷热电三联供、荆门高铁站、 荆门火车站改造、城区汽车客运站、荆门公交换乘中心、城市公共停车场项目、关坡社区改造、龙山脊片区改造、掇刀汉正街棚户区改造项目、荆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等。

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按照“加快推进‘五化同步’发展,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的总体要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为重点,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群;着力扩大开放和区域合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着力完善县域发展激励机制,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到“十三五”末,县域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生产总值过500亿元的县(市、区)数量达到2家;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数量比“十二五”末翻两番;县域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90%;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力争京山县、钟祥市、东宝区“保强进位”,沙洋县跻身“全省县域经济二类县(市)前列”。

五、加快建设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

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探索推广“整镇推进”模式,加快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生态文化建设。以五条城镇化带为纽带,以小城市、中心城区卫星城、工业重镇、旅游名镇、“四化同步”示范镇、新农村建设试点镇为重点,推动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

专栏8-3:特色小城镇

小城市:易家岭、宋河、钱场、后港、胡集、柴湖、石牌。

中心城区卫星城:子陵、牌楼、麻城、团林、漳河。

工业重镇:胡集、子陵、后港、双河、石桥驿、钱场、麻城、磷矿、牌楼、永兴等10个镇。

旅游名镇:仙居、栗溪、曾集、马河、张集、客店、东桥、绿林、纪山等10个乡镇。

“四化同步”示范镇:官垱、团林。

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孙桥、高阳、东桥、牌楼、团林。

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适应农村人口转移和村庄变化的新形势,按照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的要求,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着力推广旧村改造型、园区带动型、能人推动型、村企共建型、规划引导型等模式,探索“农民自建、集体代建、招商建设、社会援建”等多种方式,重点在城郊、镇郊、园区和景区周边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到2020年,建设300个左右新型农村社区,推动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坚持全域规划、文化传承的理念,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科学编制实施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推广“组团带动、产业带动、城乡互动、股份合作、特色拉动”五种建设模式,重点建设彭墩“1+9”新农村、京山县马岭村、沙洋县马沟村、掇刀区七岭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典型。坚持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和谐统一,加强农村特色风貌保护,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打造一批具有荆楚特色的文化村。开展“美丽乡村、洁净家园”行动,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完善“五化”(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两集中”(污水集中处理、垃圾集中清运)基础配套设施,综合整治“脏、乱、差”,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居环境。

六、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均衡发展、融合发展。

促进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实施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放开农业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市落户限制,推进城乡居民身份平等化。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探索推进“地票”制度,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保障农民土地资产收益权。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消除城乡居民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权益方面的不平等。保证进城务工农民在工资收入、劳动保护、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权益不受侵害。

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行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向新型农村社区等集中居住地倾斜,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按照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原则,科学界定市县镇三级财政在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职责。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努力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决策、投入、建设、运行管护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切实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不折不扣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保障农民转移性收入。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前提下,允许存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入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获得收入。

促进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推动城市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现代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引导金融机构将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完善现代农村技术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提升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推动科技人员下乡,支持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

促进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优化全市城乡产业布局,加快城乡产业融合,促进城乡产业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增强城乡产业关联度,推动农业快速吸收现代工业化成果和向服务业延伸,加快运用现代高新工业技术“武装”农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助推工业和农业融合发展。着力推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渗透融合,培育城乡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业态。

创新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完善规划体制,通盘考虑城乡发展规划编制。创新土地管理,重点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村投融资机制,探索惠农创业贷、活物浮动抵押贷款、产业供应链贷款,积极争取“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整合涉农资金,设立农业发展基金、涉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农业担保公司。探索稳定乡镇农业服务人员的办法。

七、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坚持依法管理、公众参与的原则,推进城市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网络化、智能化、长效化转变,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和方法,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大城管”综合管理和执法机制。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加快市政设施维护、园林绿化养护、环卫保洁市场化步伐。开展城市管理立法工作,出台《荆门市城市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完善城市管理法律体系。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功能,实现对城市管理与运行状态的自动、实时、全面感知,促进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发展。深入推进“五城同创”,增强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做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市政设施、路灯夜景、城市信息、户外广告管理及历史文化保护。加强应急体系建设,保障城市安全。

第九章 加强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

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

一、构建现代综合交通网

抢抓国家和省建设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汉江生态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的机遇,推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铁、水、公、空、管”五位一体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江汉平原城市群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呼和浩特至南宁铁路襄阳至荆门至宜昌段、荆门—荆州—常德高速铁路,大力争取沿江高速铁路(武汉—荆门—宜昌段)项目,深化宜昌至徐州高速铁路(宜昌—荆门—随州段)研究,建成蒙华铁路荆门段。加快漳河通用机场建设,提升漳河机场通用航空服务能力。推进冷水机场改扩建,争取开通民航运输业务。加快建设枣潜高速公路(荆门段)和桃园至砖桥、子陵至京山等一级公路及钟祥汉江二桥、沙洋汉江二桥,规划建设钟祥丰乐大桥、柴湖汉江大桥等过江通道,形成“八纵六横一环”的骨干公路网。加快汉江荆门港(钟祥港、沙洋港)建设,推进汉江荆门港与武汉新港合作,建设汉江中游航运中心,打造汉江至长江的千吨级航道圈。实施黄梅—荆门原油管道,荆门—襄阳、荆门—宜昌—巴东成品油管道工程,增强荆门石化原油保障和成品油管道输送能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湖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