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广东中山十三五规划:建成嘉明三期热电联供工程等一批重大能源项目(全文)

2016-07-27 08:2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广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七节共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积极参与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共同打造"深中半小时、大珠三角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推动深中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和社会协同,把握深中通道立项建设、深茂铁路规划建设战略机遇期,创新深中两市合作机制,推出一批合作示范项目、平台和载体,谋划构建两地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发展规划统筹协调、产业经济协作共赢、公共事务协同治理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加强与周边城市对接合作。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任务部署,深化与广州、佛山、珠海、江门等周边城市紧密协作,积极对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大自贸区,合力推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协同推进 "珠中江阳"经济圈建设。加强中山北部镇区与佛山顺德南部片区的交通对接,推动中佛融合发展。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拓展城市发展战略空间。

第五章 着力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优先、保护环境优先、修复自然生态为主的政策,建设天蓝、地绿、水净更加美丽中山。到2020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确立,主要绿色发展指标居全省前列,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第一节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加快推进经济绿色转型。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构建以低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逐步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和分解落实机制,开展镇区碳强度年度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倒逼经济低碳转型。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支持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探索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统计体系。开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试点建设,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镇区、园区、社区和企业。深化国际交流和合作,加强低碳基础能力建设。

第二节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

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强化约束管理,促进各类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

强化资源约束管理。实行能源、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开展煤炭消费减量管理,加快实现化石能源消费峰值。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积极开发非常规水源,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创建节水型城市,加强节水技术、工艺、设备和器具推广使用。坚持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控制土地开发强度与规模,统筹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大幅提高单位建设用地产出效率。

强力推进节能降耗。严格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制度。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推广应用可再生材料,推进各领域节材。鼓励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打造一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施垃圾分类回收,推进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第三节优化提升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的修复与建设,实施山水林田园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切实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强化源头保护和底线控制,严格落实生态控制线和林业生态红线,加快形成"一核、四区、五廊、多接点"的生态安全格局。以五桂山及其余脉为核心,建设城市生态绿核,确保生态安全和质量。加快建设东北和西部农业生态区、中部和南北农林生态区,打造城市重要生态区域。统筹保护西江、小榄水道、鸡鸦水道等主要水系,建设和修复城市生态廊道。重点推进五个生态区连接脆弱点建设,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加强生态环境修复与建设。加快建设城乡绿道网、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构建"一环、两核、三廊、多楔"[一环:中心城区环城绿带,指中心城区周边由五桂山、小榄水道、西江等自然山体、河流水域、基本农田等要素围合形成的环状绿地。二核:五桂山生态保护区,阜沙周边由水道(鸡鸦水道和小榄水道)、农田围合形成的生态区域。三廊:沿西江、洪奇沥水道、鸡鸦水道-横门水道构成的河流生态廊道。多楔:指由各组团之间规划建设的隔离绿带、组团内部沿河流两岸规划的带状绿地和各组团外围沿珠江口和西江两岸的带状绿地形成的向城镇建设密集区渗透的8个楔状生态绿带。]城市绿地系统。落实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加强造林抚育,推动林木良种化进程。推进水利防洪抗咸减灾建设,着力推进城市排涝、城市蓄洪、重点海堤等工程建设。完善森林火灾应急管理体系,修复区域地带性森林植被。加大沿海红树林保护力度,加强海洋渔业资源养护及环境监测。重视自然生态系统物种基因库的保护管理,推进中山特有物种列入国家及省级珍稀濒危植物名单中。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深入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综合整治流域水生态环境。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占比不超过10%,主要江河水功能环境区达标率100%。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化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扬尘和机动车等污染治理,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开展典型区域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加大对农村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和治理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支持发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构。

第四节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改善生态环境,拓展绿色空间,倡导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形成崇尚生态文明和践行低碳理念的社会新风尚。

建设生态宜居环境。将低碳理念融入城市建设过程,推进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开展绿色建筑专项行动,推广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鼓励新建绿色建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设城市慢行系统,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低碳化改造,推进低冲击建设模式。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加强公园、道路林荫绿化建设。推进森林进城围城,建设集中连片的城市森林。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开展节能减碳全民行动,推动个人和家庭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形成绿色消费预期。鼓励家庭闲置或废旧物品的循环利用,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向低碳、节能和可回收的方向发展。开展碳普惠制试点城市建设,探索运用市场化机制调动全社会践行低碳的积极性。鼓励能效标识产品、碳标签、低碳认证等绿色产品的推广使用,列入政府优先采购目录,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模式。

弘扬低碳生态文化。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宣传,推动绿色低碳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机关,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形成生态自觉。培育生态文化载体,创作一批生态文化作品,创建一批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积极开展低碳知识科普活动,开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低碳日等主题宣传,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第五节健全生态文明制度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专家咨询机制和公众参与监督机制,对环境立法、执法、重大环境保护决策实行公众听证制度。建立和完善污染物排放监管制度,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加大环境监管执法,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的联动机制,加大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执法力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负债表:以核算账户的形式对一个地区主要自然资源产的存量及增减变化进行分类核算的报告表。],建立资源环境离任审计制度,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推行生态环保市场化机制。推进企业参与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探索建立节能量、林业碳汇等市场化交易方式。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行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制度,强化激励性补偿,提高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主体。构建企业环境保护信用评价体系,完善排污企业全过程环境监管制度。鼓励发展绿色金融。

第六章 着力开放发展 建设开放型国际化城市

以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把握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广东省建设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自贸区的重大机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到2020年,形成中山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初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国际化城市。

第一节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丰富对外开放领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参与广东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基金,推动建立中山市走出去战略合作联盟,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城市缔结友好城市。构建"一带一路"的国际经贸平台暨海外展会网络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在枢纽港口城市和区域中心布局生产销售链、开展投资并购、组织产业园区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拓展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中山在国际旅游产业知名度。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人华侨、华商组织、华侨企业、对口商会的优势作用,加大我市与其所在国的经贸合作力度。

强化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合作。确立与发达国家战略合作的重要地位。重点加强生物医药、精密制造、低碳能源、科技、信息、金融等领域合作,加强与德国、意大利等制造业强国合作,建立跨国联合开发等机制,抓好中瑞(中山)产业园等合作载体建设。突出重点合作领域,开展产业链招商,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高端人才、管理经验。鼓励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将总部(地区总部)、运营中心、研发机构、高端加工制造环节落户中山。

深化与新兴经济体合作。系统规划并落实新兴市场开拓方案,组织优质企业共同开拓新兴经济体地区市场,兴办境外加工贸易生产基地、营运总部、营销展示中心等,参与产业集聚区、经贸合作区、工业园区等建设。在巴西、印尼、南非等重点区域打造长期商贸合作综合平台,扩大红木、红酒、乳制品等特色产品以及大宗商品、快速消费品、原材料进口。鼓励对中欧、东欧国家的货物出口。扩大对非洲、拉美投资,深化产业对接和产能转移合作。加强与中亚交流对接,与东盟成员国在农业、矿产、港口航运、海洋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争取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政策[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政策:将通过更新和扩充中国-东盟自贸区协定的内容与范围,削减非关税措施,提出新一批服务贸易承诺,从准入条件、人员往来等方面推动投资领域的实质性开放,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力争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 万亿美元,形成宽领域、高层次、高水平、全方位合作格局。]在我市落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广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