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广东中山十三五规划:建成嘉明三期热电联供工程等一批重大能源项目(全文)

2016-07-27 08:2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广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深入推进新型专业镇建设

加强对新型专业镇规划指导,把新型专业镇建设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组织创新等"1+7"["1+7"工程: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模式创新工程、组织创新工程、集群创新工程、要素资源集约创新工程、产城融合创新工程、生态环境创新工程、人才创新工程。]创新工程,打造有统筹、有技术、有活力、有张力的新型专业镇。

大力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坚持集群发展,龙头带动。以产业链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相互持股等方式加强产业协作,培育要素配置更集约、协作关联更紧密的产业集群。推动"一镇一品"与"多镇一品"的专业镇向现代产业集群嬗变,加快构建专业镇龙头企业领军导航、中小企业协同跟进的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着力推动经济区经济发展。坚持区域协作,合力发展。破除行政藩篱和区划限制。以经济区为单位谋划专业镇发展,推进沙溪大涌协同转型升级试点。加速专业镇特色产业的跨区域融合与产业链的延伸和配套,开展以火炬开发区总园区为龙头的 "一区多园"管理试点,建立跨区域产业协作基地。到2020年,建成6个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市级经济区。

第三节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

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转型升级,加快由工业强市向工业强优城市转变。

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围绕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突出发展高精尖装备。强化要素保障,探索工业用地"先租后让"、"弹性年限"出让制度,加快推进锌铁棚升级改造,拓展工业用地空间。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提升产业发展层次。鼓励发展工作母机类制造业,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关键技术、有市场前景的骨干母机企业。加快推进板芙镇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翠亨新区中瑞(中山)合作产业园建设。统筹推进东部临海、南部滨江、北部沿江沿路、中部环城四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功能区,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新引擎。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半导体照明、光电装备等产业成为新支柱产业。着力在移动互联网、智能机器人、3D 打印、北斗卫星应用等领域引进、培育和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提升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打造高端临海产业群、游艇产业集聚区。加大新能源汽车、风电装备、光电装备与产品制造、生物医药和半导体照明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力度。加强海洋工程装备、航天北斗物联网、智能制造等省市共建基地建设。到2020年,形成2-3个产业链条完整、创新发展水平领先的新兴产业集群。

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实现中山制造向中山创造转变。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制造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培育一批具有系统集成能力、智能装备开发能力和关键部件研发生产能力的智能制造骨干企业。支持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鼓励制造业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广泛采用国内外先进适用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标准对企业设备、工艺流程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升级。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5%。

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重点推进化工、电镀、印染、洗水等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大力推广应用余热余压回收、水循环利用、有毒有害原料替代等绿色工艺技术装备,加快淘汰落后机电产品和技术。鼓励家用电器、消费电子、五金家具等行业生产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绿色供应链。支持企业实施绿色战略、绿色标准、绿色管理和绿色生产,培育绿色示范企业。严格园区低碳生产和入园标准,推进工业园区产业耦合,发展绿色示范园区。到2020年,制造业主要产品单位能源资源消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鼓励制造企业开展精准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运营维护和在线支持服务,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从提供设备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服务转变。鼓励优势制造企业分离服务内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业务流程再造,面向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鼓励制造企业围绕产品功能拓展,发展故障诊断、远程咨询等新型服务形态。

第四节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

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计划,大力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扩大有效供给和提升服务品质,实现现代服务业规模壮大、比重提高、价值链提升、竞争力增强。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优先发展生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制定对接深圳、港澳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的规划,着力发展新兴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研发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创意设计等生产服务业。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服务外包业务,引导制造企业剥离生产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态,鼓励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加速壮大在线教育、跨境跨区电商、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市场主体。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打造珠江西岸生产服务中心。

优化提升生活服务业。推动生活服务业向精细化发展、向高品质转变。鼓励运用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和新元素改造提升传统生活服务业,增强生活便捷性和智能化。积极培育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新兴消费热点,激发消费需求。推进城市大型综合体差异化发展,重点建设社区商业。支持传统专业市场打造 "专业市场+电商+物流"的商业模式。支持有条件企业整合利用相关服务资源,创办各种集成服务中心。

重点打造服务业发展载体。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继续实施市镇共建服务业集聚区专项规划,推动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带动工程。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百个新业态孵化器、千家新业态企业、十个新业态加速器集聚中心,推动建设50个亿元楼宇、20个百亿级集聚区,力争形成1个千亿级现代服务业集群。推行现有服务业集聚区优化提升计划,进一步增强服务业集聚区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水平。推动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成长性好的服务业企业上市、上板。

第五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力争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业建设。实施沃土工程和推进基塘整治,提高生产能力和养殖产品品质。加强农业水利保障,重点开展高效节水灌溉推广,着力优化灌溉水质、建设机电排灌体系。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支持建设中山农业科技园,着力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一区两带"[一区,"两岸四地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两带,"古神-沙古公路百里花卉苗木带""西江优质水产养殖带"]的农业发展格局。

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积极发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都市农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流通业发展,促进农业与第二、三产业融合,形成集观光、体验、品尝于一体的农业现代产业链条。鼓励创建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快规模化种养业、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培育现代种子企业。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农业新科技和新品种推广应用。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 "三品一标"["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强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推进食用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到2020年,主推优质品种100个以上,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3个以上。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多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农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联合发展,打造一批有较强发展实力和竞争能力的联合体。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制度,扎实推进农村产权确权工作,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产权制度。深化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推动农村股权内部有序流转。推进集体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以市场化产权规则运行集体经济。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完善激励引导机制,加快发展优质物业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和投资型经济。落实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快建立农业担保体系。

第六节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实现中山速度向中山质量转变、中山产品向中山品牌转变。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企业达到15家以上。

深入实施技术改造。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促进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技术改造。实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推动企业实施以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绿色制造等为重点的技术改造,促进企业两化融合、节能降耗、质量水平、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全面提升。

推动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完善大型骨干企业壮大规模增强实力的体制机制,重点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级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鼓励引导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法人企业。减轻中小微企业收费负担,促进一批"专精特新"类的中小微企业成长。有效整合资源,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建立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协作关系,打造若干个重点领域全产业链条。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引导企业提升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能力。支持企业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加强监管检查和责任追究。鼓励我市企业主导或参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大力推动家电、家具、灯饰、五金等特色产业申请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等,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广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