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报道正文

汇名家言 话三峡行

2016-09-08 10:02来源:三峡小微关键词:三峡工程水电水力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王亦楠,北京大学科技哲学博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院研究员,一直从事中国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多次在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给中央呈送重要政策建议,并得到最高决策层的高度重视。所提政策建议均在社会产生很大反响。

需高度重视"三峡精神"

对我国实现"创新驱动"的重大意义

三峡工程不仅仅是水电界的一面旗帜和能源领域的一个重大工程,早在20世纪40年代,欧美专家就曾指出"三峡工程是关系到中国前途的至为重大的杰作"。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几代国家领导人的不懈努力,浩大的科学团队和扎实的设计论证,克服种种困难,三峡工程终于从百年前的设想变为了现实,数十年实践打造出了"三峡精神"。今年,三峡工程即将全面竣工验收,结合这个契机,我们应该深刻挖掘、全面诠释"三峡精神",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继承并发扬"三峡精神",事关国家未来和民族复兴。

什么是"三峡精神"?结合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及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看,三峡工程正是"实干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我国要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必须从"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到底该怎么创新,三峡工程的成功实践提供了最好、最生动的样板。比如,当年三峡工程动工后,曾面临的一大难题是: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业落后发达国家几十年,根本不具备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的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只能通过与GE等国际大企业合作搞技术引进。然而,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我国的哈尔滨电气集团、东方 电气集团等企业在短短八年时间里成功走出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无论是核心技术还是标准,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业从原来的"跟随、追赶、并跑"到现在成为国际市场上领跑者,迅速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而与之形成鲜明的、值得深思的对比是,2001年我国在另一高端技术领域——燃气轮机也采取了"以市场换技术"方式技术引进。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在我国燃气发电市场已高达7500万千瓦左右(远远大于三峡工程2200万千瓦装机)的情况下,我国依然没有掌握到燃气轮机的核心技术,设备供应和维修服务依然严重受制于国际几大巨头的垄断。

三峡工程和水电装备行业的"创新驱动"是如何做到的,其中的体制机制经验亟需好好挖掘。这对于我国其他行业如何实现"创新发展"、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原标题:汇名家言 话三峡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峡工程查看更多>水电查看更多>水力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