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五年后再看日本福岛核事故

2016-10-31 09:29来源:《当代世界》关键词:核电站福岛核事故核污水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安倍政权的态度是未来核事故处理的最大挑战

福岛核事故的处理工作之所以大大滞后,固然受事故的严重程度以及人类处理核灾难经验和能力不足所限,但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安倍政权对待事故的不诚实、不认真、不负责态度。在核灾难面前,高喊“变革”口号上台的民主党,因危机处理能力不足,在2012年年底的众议院选举中被赶下了台。一直虎视眈眈的自民党和安倍晋三顺势东山再起。安倍执政后,日本迅速重回民族保守主义老路,一方面以联美抗中的对外强硬政策转移国内矛盾,另一方面以东京奥运、复兴灾区的旗号掩盖福岛核事故深刻严峻的状况。

首先,安倍政权使用各种手段封锁消息,使福岛核事故特别是事故现场的诸多真实情况被屏蔽。2013年年底,日本国会强行通过《特定秘密保护法》,根据这一法律,包括福岛核事故在内的任何有关日本核问题方面的信息,都能以“国家安全”“特定秘密”的名义被掩盖。2014年12月10日,《特定秘密保护法》正式实施的当天,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同时作出决定:今后福岛核灾现场将不再采用国际原子能机构事故评级体系,将不再接受外部评价;在出现情况时,将由委员会进行书面说明。这意味着今后即使发生新的重大核泄漏,事故区域内的居民、地方政府和新闻媒体都只能坐等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发表的“书面说明”,然后方可采取包括发布灾情最新信息等相关措施,否则就极可能因涉及《特定秘密保护法》中“安全保障方面的国家秘密”而受到法律制裁。2014年,安倍政权再度加紧新闻管控,对《朝日新闻》这一反核派媒体代表进行围攻“批斗”。在这种高压政策下,日本主流媒体在核事故问题上集体失语和噤声的倾向愈发明显。

其次,安倍政权任由部分政府机构和东电公司把控福岛核事故相关数据,拒绝日本国内学者和国际科学界对核事故的生态影响和健康危害进行深入调查。在福岛核事故中,由于泄漏的放射性物质80%都进入了海洋,而且至今核污水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其影响远远不仅局限于日本国内,对全球生态尤其是海洋生态造成的破坏是空前的。福岛核事故泄漏的放射性铯137总量,保守估计在1万万亿至2万万亿贝克勒尔之间,也有研究者认为高达5万万亿贝克勒尔。放射性铯顺着洋流将在2016年后到达北美,2021年后有些又会回到亚洲东部,2041年后几乎扩散到整个太平洋。

这种放射性污染对海洋鱼类和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引起了日本国内和国际科学界的普遍担忧。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一手资料和独立的第三方机构的调查评估,目前关于福岛核事故总体现状、核泄漏真实情况、生态环境变化、去污工作成效、人类健康所受影响等问题,均难以展开严格的科学研究。2016年1月,国际环境流行病学会曾致函日本政府,对福岛儿童甲状腺癌高发表示“忧虑”,并表示可以作为专家组织参与或支持福岛的相关调查活动,但该请求并未得到日本官方的正面回应。随着东京奥运会的临近,安倍政权为了向世界展示日本复兴的形象,不顾核事故未能有效控制的严酷事实,只是一味想加快灾民返乡的进程。这种刻意淡化核事故影响的“国家遗忘意愿”,不仅将对日本民众的身心健康带来直接损害,也决定了未来五年日本国际公关宣传“福岛核事故影响有限”的主基调。这些因素,都将在客观上对福岛核事故的解决进程造成不良影响。

2016年是福岛核事故五周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三十周年。核事故没有国界,每一次核事故的后果都会影响整个世界,影响几代人。面对福岛核事故引发的综合危机,日本责无旁贷应该承担起对本国国民、对邻国和人类的生态责任,更加及时透明地公开核泄漏危害的演变情况,敞开胸怀接受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的帮助。对于福岛这个当前东亚乃至太平洋地区最需要关注之“岛”的态度,已成为考验日本是不是“负责任国家”的重要试金石。

原标题:日本福岛核事故五周年现状及未来挑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站查看更多>福岛核事故查看更多>核污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