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河北廊坊市十三五规划:加快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余热利用工程建设 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全文)

2016-11-07 09:5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廊坊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搭建提升创新平台

加强产学研合作,在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扶持优势企业建立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整合、集成、优化科技资源,高标准建设新兴产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领域培育壮大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优势产业领域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开展行业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华夏幸福˙全国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发展。推进开放创新,鼓励行业旗舰式创新领军企业和优势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共建科技合作平台和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开展合作创新。到2020年,建设省级以上研发机构60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400家,6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和50%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专栏:华夏幸福˙全国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

在固安新兴产业园区,建设全国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京津冀总部,打造“京津冀机器人技术培训基地”,聚焦服务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和智能公交路线示范系统等重点方向,加速智能机器人技术商业化,打造全球机器人技术孵化和产业促进中心。

第八章  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

充分发挥廊坊地缘优势和创新环境优势,以推进石保廊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京南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建设为着力点,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汇集京津创新资源,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一、强化协同创新载体支撑

合作共建一批创新型园区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依托燕郊高新区、廊坊高新区、北京亦庄˙永清高新区、津霸经济开发区等14个重点园区,加强与北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优质创新资源的合作,采取一区多园、整体托管、创新链合作、研发—孵化基地等模式,共建一批科技创新园区、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及产业技术研发基地,强化园区“大孵化”功能。重点推进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和产业创新基地、中科院廊坊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基地、清华大学(固安)重大科技项目中试孵化基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固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增强协同创新承载能力。同时,鼓励各级各类园区不断完善研发、中试、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孵化器、标准化厂房等,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向园区聚集,为个人、团队和中小微企业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到2020年市级以上孵化器达到30家。以毗邻北京的6个县(市、区)为核心区,以推动绿色蔬菜、优质肉奶等产业为发展目标,建设首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建成一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建设一批创客新城。支持具备条件的县(市、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集技术转移交易、成果孵化转化、生态宜居的创客新城,吸纳和集聚京津及全国创新创业人才,以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重点,着力构建创业+孵化+加速发展+上市的全创业链条,带动廊坊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素质整体提升,打造京津冀重要的创新创业高地。

二、完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

联合打造区域创新联盟。围绕全市产业发展需求,鼓励全市优势企业联合京津企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共同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按照“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原则,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结合、标准统一、服务规范”的技术交易市场网络,鼓励京津技术交易中心廊坊分支机构发展壮大,增强其先进创新资源要素聚集能力,完善产业技术成果创新、交易、孵化、转化平台支撑。

推进科技资源共享网络建设。积极推动京津重点实验室、大型科研仪器设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向我市开放,建立科技文献、科技成果和科技专家等基础性信息资源联网共享。

三、推进石保廊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

提高协同创新能力。根据石保廊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总体规划,按照全市打造“科技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引领区”中确定的建设“国家新兴产业孵化转化基地、京津冀协同创新先行区、科技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示范基地”三大功能定位,着力打造“一带一区十基地”的空间格局。聚焦全市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依托行业优势企业,与京津冀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研发平台,合作开展关键共性技术联合研究,不断提升全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产业化示范工程,努力在优势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壮大廊坊信息产业基地规模,加快廊坊高技术服务业基地建设,推进新兴产业聚集发展;加快实施一批“互联网+”重大工程,大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推进国家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促进农业创新发展。支持各类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及行业领军企业等建设一批线上线下、孵化投资相结合的众创空间,与京津共同打造人才合作示范区。

建立完善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机制,探索赋予重点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等事业单位科技成果的自主处置使用权,完善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用于人员激励,鼓励高校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岗位并增加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职数。强化产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试点扩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归集范围,开展闲置划拨土地上的工业厂房、仓库等用于文化创意等行业发展试点,实施对重大创新工程和项目的容错机制,组织优势园区和创新平台积极争取京津冀重点区域创新政策交叉覆盖试点。促进京津冀创新资源流动和共享,支持优势行业与京津相关行业建立标准化联盟,率先推进资质互认、征管互助、信息互通等与京津税收联合管理和服务。着力优化协同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率先推进与京津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对接,选择省级以上园区试行“身份封存、竞争上岗、全员聘任、绩效考核”园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开展科技重大专项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试点。创新金融支持政策,率先开展创业投资税收政策试点,积极探索股权众筹模式,开展市场化的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可协议转让试点工作。

四、共同建设京南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

依托霸州经济开发区、京南˙固安高新区、北京亦庄˙永清高新区等大广高速沿线园区,与保定、石家庄共同建设京南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充分利用好北京中关村、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加快建设技术交易、孵化转化、公共服务、众创空间等四大平台,打造人才特区、制度特区、资本特区、智慧特区、服务特区等五大特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新能源开发技术、生物技术等核心关键技术,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开放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在高新技术孵化和产业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县域特色经济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破解资源环境制约等方面实现率先突破,着力打造与京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入融合的协同创新先行区。

第九章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坚持改革推动,完善服务体系,发展众创空间,改革体制机制,激活创新创业主体,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努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一、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提高创新创业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全市科技成果信息公开系统,完善廊坊市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强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科技信息服务。依托各种媒体组织开展各类公益讲坛、创业论坛、创业培训等活动,丰富创业服务形式和内容。建立健全创业辅导制度,引进京津创业导师团,培育一批专业创业导师,开展创业导师廊坊行、创业大讲堂、创业嘉年华、创业训练营等活动。组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大力培育创新精神和创客文化,着力塑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化氛围。

鼓励发展创新创业社会化服务。深化与阿里巴巴、腾讯、神州数码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的合作,鼓励其发挥产业整合和技术优势,向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开放平台入口、计算、存贮和数据资源,提供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服务。加强对各类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的资金引导,鼓励国有资本参与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市场化基金运作,为创新创业提供风险投资。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动知识产权强企建设,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与产品,建设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二、积极发展创新驱动型园区

实施高新区提档升级工程,发挥廊坊开发区、燕郊高新区等国家级园区的创新主力军作用,聚集高端创新要素,强化“大孵化”功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京南˙固安高新区、龙河高新区等符合条件的省级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省市级园区创新发展,完善研发、中试、检验检测、标准化、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发挥“集群创新”效应,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向园区聚集,实现“扎堆”发展,打造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鼓励各级各类园区建设科技孵化器、标准化厂房等,为个人和团队创新创业、中小微企业发展搭建基础平台。到2020年,省级以上高新区达到7家,争取每个省级以上园区至少建设一个2万平方米以上孵化器或10万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厂房。

三、大力发展众创平台

培育一批众创空间。继续推动创客咖啡、京东创客孵化空间work+、壹佰文创孵化基地、星火创客等众创空间建设,提高创新创业服务能力。依托高新区、经开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等,加快新建或改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意工厂、创客基地、众创公社等众创空间,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鼓励社会力量按市场化机制参与众创空间建设和运营管理,吸引京津众创空间来廊坊设立分支机构。到2020年,各县(市、区)、廊坊开发区、省级以上高新区和有条件的园区至少建设1家众创空间,市级以上众创空间达到30家。

做优一批孵化器。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扶持”的原则,继续加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采取独资、政企合办等形式,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企业在域外国外设立孵化器,实现与国际最新技术的零对接,逐步形成国际化、专业化、全链条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

四、完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

创新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管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项目,完善收费目录管理制度,制定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建立市场准入等负面清单,破除不合理的行业准入限制。建立和规范企业信用信息发布制度,把创业主体信用与市场准入、享受优惠政策挂钩,完善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创业创新监管模式。

创新投入机制。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激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幅提高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对技术创新等非公共科技活动专项资金,通过风险补偿、后补助、创投引导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和支持技术创新活动。

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天使基金,加快培育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健全支持新兴创业服务平台普惠性政策,强化创业扶持,促进创业便利化,汇聚经济发展新动能。

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探索“市场出题、政府立题、企业担题、协同破题”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积极推广众包、众筹、众服、众创以及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等新型研发组织模式。建立创新债券制度,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创业创新。

第四篇   坚持协同发展,推动与京津合作共赢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部署,立足全市“科技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引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争当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发展定位,积极推动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领域率先突破,推进与京津同城化发展,力争在全省率先达到京津平均发展水平。

第十章  构筑对接京津区域新格局

按照协同发展的要求,坚持市域统筹、分区联动、区域对接,打造三大协同功能区,推进形成三大特色产业发展带,构筑功能分区科学、产业布局合理、发展协调有序的区域板块发展格局,实现与京津功能互补、协调发展。

一、北部文创与高端服务大区

以“生态环境更好、商务成本更低、生活品质更优”为目标,统筹推进三河、大厂、香河一体化发展,加强北三县内部协同,与通州、武清相协同,依托燕郊城区、潮白新城和燕郊高新区等省级以上园区,打造以文化创意产业为龙头,休闲旅游、健康养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新空间,承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突出规划领引,全面落实北三县统筹发展规划,高标准编制沿潮白河高新技术产业带总体规划、核心起步区规划,启动北三县东部区域规划编制,推进控制性规划和专项规划全覆盖。构建高效互联的交通体系,打造以潮白河为中心轴,以“两横一纵”高速公路为主框架,以“三横两纵”干线公路为主动脉的路网系统,尽快打通跨县(市)的断头路,加强与京津的交通对接。改革管理体制,带动提升三县(市)现有园区平台,共享高新区优惠政策,推进北三县统筹协调发展。坚守生态红线,控制人口规模,划定城市边界,加强植树造林和生态水系建设,实施北运河、潮白河综合治理和绿化美化,促进交通、生态、产业、城镇协调发展,打造环京津最优的生态宜居城镇体系。

二、中部科创与教育大区

统筹安次区、广阳区、永清县、固安县和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体化开发,与北京市共同建设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与保定市共建京南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承接北京科技教育服务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以科教服务为领引,金融服务、商务会展、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新高地,培育发展临空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构建新机场综合交通体系。与北京市及机场建设方加强衔接,积极做好北京新机场至廊坊轻轨出口预留及线路谋划工作。推进新机场外围“五纵两横”综合交通主干网中涉及全市的机场北线高速公路、新机场至霸州高速公路建设,推进礼贤互通廊坊连接线、九州连接线西延、机场南部货运线等一般干线建设,形成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编制廊坊至机场轨道交通路由及站场设置方案,制定市域干线公路与机场衔接方案。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按照高端化、国际化、高效化原则,全力推进临空经济发展,发挥对中部区域的领引作用。打造廊坊教育基地。大力发展廊坊市区高等教育,积极吸引京津高等院校来廊坊举办分校,加快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中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打造职业教育园区。

三、南部先进制造大区

发挥霸州、文安、大城产业基础和空间优势,加强省级以上园区资源整合,实施统一招商、分工协作、特色发展策略,合作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产业链延伸,与天津静海和沧州、保定连片打造先进制造业特色发展新基地。推动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应用智能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对区域木材加工、绝热节能材料、家具生产、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推动产业集群信息化、协同化、绿色化发展,降低劳动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树立绿色发展形象,提升承接对接资本。提升园区承载能力。鼓励采取PPP模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加强区域内省级以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功能,完善项目落地条件。创新园区联合招商模式,完善利税绩效分成机制,推动园区特色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廊坊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