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报道正文

【回顾】中国发电人自己的 “百万超超”——华能玉环电厂十年发展历程

2017-01-17 15:27来源:华能集团关键词:华能煤电超超临界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6年,冬天里的一把火,“点燃”了中国第一个国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煤电机组,华能为我国发电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玉环电厂,这一国家“十五”863计划依托项 目,从孕育之初到呱呱坠地,攻克一批又一批技术难题,创造出多个国内发电史上的第一,引领我国发电设备制造能力 和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了中国发电人自己的 “百万超超”之梦,也实现了华能人自我再超越之梦。

十年过隙,初心不改。玉环电厂十年来成绩斐然,为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国发电行业树立了标杆。本刊特别策划“玉环十年”,通过综述篇、业绩 篇、大事回放、关注篇、访谈篇和员工心声等板块,将“时光胶片”拉回到十年前,重温激荡人心的“玉环时刻”,倾听一代代玉环人的“青春之歌”,看看新常态下,玉环人如何屹立市场潮头面向未来。

愿得云帆三千尺,屹立潮头续远行

——记玉环电厂十年发展历程

玉环电厂,这个在中国电力工业史上闪亮的名字,曾代表着中国电力工业的一个时代。当时间之轮驶过十年,站在中国电力工业改革发展新的时代背景下,今天的玉环电厂是什么样?十年来,玉环电厂走过的路又如何?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在2016年11月28日来到玉环电厂,这一天正是玉环电厂首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投产十年纪念日……

初生:浴火淬“金身”

飞跃山脊,跨越瓯江,坐上轮渡,到达玉环电厂的路途可谓不易。走进玉环电厂的大门,道路两旁树木郁郁葱葱,草坪青翠鲜亮,绿化工人正在悉心养护;由1.2公里输煤栈道连接的10万吨级煤码头在海中辛勤作业;海水淡化处理车间中自动化设备隆隆作响,随时打开终端阀门就可以饮用清洁的淡水。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机房和集控室的地板上,绿树摇曳在窗外,令人心旷神怡。机房中,四台百万千瓦级机组“保养”如新,丝毫看不出已历经了十年岁月。漫步在厂区中,今日玉环电厂的每一处细节都如能工巧匠打磨过一般“精美”,但每个玉电人心中都清楚,这“精美”的背后,是一路走来的不易……

十年前的中国,电力资源严重匮乏,清洁能源对那时的中国社会而言几乎是一个遥远的梦。当时,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刚刚问世,全国出现了各大发电集团抢占资源、扩张规模的热潮,但由于缺少清洁能源开发的整体规划,以及环保设施投入严重不足,不少地方出现了“先发展后环保、边污染边治理”的情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华能集团公司秉承注重科技、保护环境的“绿色”公司理念,着眼长远,提前谋划,将目光聚焦于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低排放的燃煤发电技术研发应用,就这样,玉环电厂这个名字赫然出现在华能的规划蓝图上。它的出现,裹挟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雄浑之气——国家首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

毕竟是国内第一台,在哪儿建?谁来建?怎么建?建成后如何管理运营?业内人都在拭目以待,而持重的华能人在这个巨大挑战面前表现得从容不迫,开始排兵布阵。镇定的背后是信心,有序的背后是智慧。很快地,华能集团公司从全公司系统中选出18名精兵强将前往玉环岛参与筹建工作。

当建设者们历经“海陆空”一路颠簸来到这个小岛时,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映入眼帘的除了一望无际的大海,只剩脚下荒芜的滩涂。没有畅通的公路,没有充足的淡水资源,更没有稳定的能源供应。要在这样的地方建起四台百万千瓦级机组,着实是给玉环工程的建设者们出了个大难题。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们不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山修路,搭建临时的“办公楼”,更通过技术创新,设法解决了在软土地基上建设电厂的问题。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建设者们,大家口音不同,习惯不同,阅历不同,但凭借着“志同道合,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同甘共苦,求同存异”这个“四同一异”的工作理念,团结在一起,忘我地投入到玉环工程的建设事业中,无怨无悔。2005年6月,随着玉环工程建设的第一个桩基落下,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和建设的首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正式开工。

然而,因玉环岛地处海边,在建设过程中遭遇超强台风,给施工造成了巨大阻碍。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时任玉环电厂筹建处主任范夏夏回忆道:“台风来的时候,眼睁睁看着对面的房子被拧成麻花一样吹走了。但当我回头看到身后的员工,每个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那个瞬间让我感动,至今难忘。”超强的台风能吹走房屋,却吹不散玉环工程建设者们坚守基地的决心,“人在阵地在”是每一个建设者内心的声音。

除了面对恶劣的外部环境,建设者们还面对着首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带来的种种“第一次”:新的材料、陌生的系统图、从未接触过的技术……但方法总是比困难多,学习、钻研、技术创新,让所有困难的高山不再难以翻越。回忆起这些,玉环电厂工程部主任邵天佑感触良多。在玉环工程建设时,超超临界机组主蒸汽温度达到600多摄氏度,压力达到27兆帕。当时国内没有一种材料可以承受这样的温度和压力,主蒸汽管道都要靠进口,所使用的P92和P122等新材料不仅价格高,而且焊接工艺也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提供。面对这样的情况,华能集团公司多次组织召开研讨会,最后决定由玉环电厂牵头,西安热工院等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支持,进行技术攻关。经过无数次试验和到全国各地选材,最终研制出了一套适用于玉环工程的焊接方法,成功攻克了焊接难题。这套焊接工艺的研发成果,后来被列为2007年度第十二批中国企业新纪录。邵天佑骄傲地说:“迄今为止全国已有85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运用了P92材料,所采用的焊接工艺基本都是我们当时探索出的那一套”。

浴火淬炼,终成“金身”。经受了环境艰苦和无数“第一次”的考验,我国首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在玉环岛上稳稳扎根。

进入调试阶段后,能否成功冲上百万千瓦的负荷,成为摆在玉环工程建设者面前的“最后一公里”。2006年11月18日,首台百万千瓦级机组第一次冲击百万千瓦负荷成功,集控室的现场沸腾了。这个阶段性的成功鼓舞了一双双通宵熬红的眼睛。2006年11月28日16时36分,紧张、期待充斥着整个集控室,所有人都紧紧盯住屏幕上数据的跳动。伴随着范夏夏攥起拳头一声高呼,我国首台自主建设的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就此诞生,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泪水夺眶而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