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四川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建设热电联产机组或大型集中供热设施(全文)

2017-03-08 15:2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热电联产超低排放燃煤锅炉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镇、农村居民聚集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优先推进环境敏感区域、规模较大的村庄污水处理站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置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现有生活垃圾处置设施无害化改造或封场,淘汰生活垃圾焚烧炉。加强农村临时垃圾堆放点、中转站和填埋场的污染处置和生态恢复。实施《四川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深入开展综合治理和绿化美化,推进农村河渠塘坝整治,实施农村清洁河道行动,建设环境优美示范村庄,以县为单位深入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到2020年,全省60%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处理,90%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置,完成9000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

 

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科学划定禁养区,2017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积极推广畜禽清洁养殖和畜禽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综合利用型生态治理模式,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因地制宜建设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厂和沼气工程。以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为重点,整县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到2020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85%以上。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化肥替代减量技术及新型肥料产品、高效施肥新技术与新装备,推广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肥料、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发展节水农业,加快农业高效节水体系建设,建设农村雨水收集和农田径流回收工程,建设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地表径流集蓄池等设施,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加大可降解地膜示范推广力度,加快推广加厚地膜,提高地膜可回收水平。到2020年,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

 

强化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建立逐级监督落实机制,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完善秸秆收储体系,深入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利用,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到2020年,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达到60%以上。强化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秸秆禁烧措施,不断提高禁烧监管水平。

 

专栏11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任务

 

 

(五)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

 

综合控制城市交通污染。严格新车排放标准,禁止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制造、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严格落实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按期完成国家下达的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任务,2017年底前,基本淘汰全部黄标车。加强油品经营活动监管,推动油品配套升级,2017年起,全面供应符合国Ⅴ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同时停止销售低于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推广智能交通管理,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到2020年,成都市建成区公共交通占机动车出行比例达到60%。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控制。加强机动车服务业污染治理。

 

加强船舶污染控制。开展船舶大气污染防治,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船舶,大力推行船舶燃料低硫化供应,推进船舶油气动力改造,鼓励使用液化天然气等清洁燃料。严格执行国家船舶机器设施、设备和修造的相关环境保护标准,积极治理船舶污染,加强在用船舶监管。落实国家关于港口、码头、装卸站污染防治要求,开展专项整治,以泸州市、宜宾市、乐山市等为重点,将港口、船舶修造厂环卫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纳入城市设施建设规划,提高含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等接收处置能力。

 

六、防控环境风险,筑牢安全底线

 

(一)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加强环境风险评估与源头防控。完善企业环境风险排查评估制度,推进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类分级管理,严格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企业监管。改进危险废物鉴别体系。开展废水综合毒性评估、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试点,以此作为行业准入、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的基本依据。

 

推进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开展重点地区、流域、行业环境与健康调查试点,推进环境健康风险哨点监测工作网络建设和重点地区、流域、行业的环境健康风险识别和评估,逐步对造成环境健康风险的企业和污染物实施清单管理。

 

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健全省、市(州)、县(市、区)三级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环境保护、公安、消防、安监、交通运输等部门应急协调机制,构建政府、社会、企业多元共建的综合救援应急体系,建立社会化应急救援机制。完善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指挥与协调制度,以及信息报告和公开机制。加强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影响和损失评估制度建设。

 

加强风险防控基础能力。构建生产、运输、贮存、处置环节的环境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和水上运输风险管控。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完善环境风险源、敏感目标、环境应急能力及环境应急预案等数据库。加强石化等重点行业以及政府和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加强环境应急管理队伍、专家队伍建设,强化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和信息化建设,增强应急监测能力,推进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提升饮用水水源风险防控能力,推进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加强石化、钒钛、电镀、磷化工等工业集聚区环境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开展宜宾阳春工业园区、泸州化工园区等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试点,强化长江、岷江、沱江、嘉陵江危险化学品仓储码头和沿江涉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重金属企业风险防控。

 

(二)深化重金属污染防治。

 

优化重点行业与产能布局。严格涉重金属建设项目环境准入,严控涉重金属新增产能快速扩张,继续实施新、改扩建汞、镉、铬、砷、铅等重点重金属排放项目“等量置换”、“减量置换”。加快淘汰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依法关停达标无望企业。优化产业布局,搬迁或关闭环境敏感区和城市建成区的涉重金属企业,加快分散涉重金属企业集中入园。

 

加强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制定电镀、制革、重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业及冶炼业、铅蓄电池等行业园区综合整治方案,强化涉重金属企业清洁生产。加强燃煤电厂等重点行业汞污染排放控制,禁止新建采用含汞工艺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项目,到2020年,聚氯乙烯行业每单位产品用汞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减少50%。淘汰含汞体温计、血压计等添汞产品。加强重金属工业园区和重点工矿企业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及周边环境中的重金属监测,加强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向社会公开涉重金属企业生产排放、环境管理等信息。组织开展金属矿采选冶炼、钢铁等典型行业铊污染排放调查,制定铊污染防治方案。加强企业无组织排放源的监控和整治,规范企业堆场、渣场等。安全处置含重污泥,加强历史遗留尾矿库整治,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和闭库措施。

 

深化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实施“分类指导、一区一策”,加快涉重行业部分集中、产业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环境问题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实施严格环境准入。重金属污染防控重点区域制定实施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隆昌县、宜宾市翠屏区和攀西经济区加强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和场地修复利用,推进有色金属冶炼、采选等重点行业综合整治,开展西昌市有色行业整治及污染地块治理示范,推进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无汞催化剂和低汞催化剂使用,严格控制汞污染排放总量,规范废汞触媒及其它危废回收处置。加强成都平原经济区的电镀行业、无机酸、磷肥等行业监管,实施生产厂区规范化改造,持续开展涉重金属环节清洁化工艺改造,完善区域重金属环境质量监控体系。

 

专栏12重金属综合整治防控重点区域

 

 

(三)提高危险废物管理和处置水平。

 

加强危险废物管控。开展危险废物普查,力争摸清全省重点行业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和处置状况,建设“能定位、能查询、能跟踪、能预警、能考核”的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监管体系。以石化和化工行业为重点,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利用处置违法犯罪活动,加强进口石化和化工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以含铬、铅、汞、镉、砷等重金属废物和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抗生素菌渣、高毒持久性废物等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明确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二次污染控制要求及综合利用过程环境保护要求,促进危险废物安全利用。

 

提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能力。实施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优化调整处置设施布局,加快重点区域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和处置设施的建设和提标改造,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整顿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自建贮存利用处置设施,淘汰一批工艺落后、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设施,提标改造一批设施,规范管理一批设施。

 

推进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扩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服务范围,建立区域医疗废物协同与应急处置机制,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乡镇和偏远地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实施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扩能、提标改造。建立医疗废物特许经营退出机制,严格落实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政策。

 

妥善处置电子废弃物。统筹建立废铅蓄电池、废旧电子产品、废弃机动车等回收网络,开展废弃荧光灯管和含汞电池分类回收和处理。加强废旧电器产品收集、运输、储存、拆解和处理等过程的污染防治。

 

(四)夯实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基础。

 

加强危险化学品风险管控。严格行业准入,强化新化学物质管理。优化调整高风险化学品企业布局,逐步退出环境敏感区。开展一批现有化学品危害初步筛查和风险评估。严格限制高风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削减淘汰一批《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管制的化学品。

 

严格控制环境激素类化学物质污染。2017年底前,完成环境激素类化学物质生产使用情况调查,重点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激素类化学物质风险监控评估。

 

(五)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管理。

 

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规范辐射安全许可证管理,严格辐射工作场所安全监督检查,规范野外(室外)使用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监督管理措施,强化从业人员资质与个人剂量管理。严格操作

 

规程管理和隐患管控,提高核技术利用本质安全水平。规范移动使用放射源与射线装置活动的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制度措施,逐步实现对使用II类以上高风险放射源实施在线监控。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大重点污染源及移动放射源在线监控力度,强化核设施周边辐射环境及放射性流出物监测,构建辐射环境监测预警现代化体系。实施加强放射源安全行动计划,完善省级核与辐射应急指挥系统,定期开展核与辐射安全应急演习。严防辐射事故的发生。

 

推进放射性污染防治。加强放射性废物、废旧(退役)放射源收贮和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监管,确保废旧(退役)放射源的安全收贮。强化废旧金属回收熔炼生产单位的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和放射性水平监测。强化以稀土为代表的伴生放射性矿冶辐射安全防护和放射性污染防治,规范职业照射剂量管理措施。加强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安全运行管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电联产查看更多>超低排放查看更多>燃煤锅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