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政策正文

加快推动10MW及以上海上风机开发!重庆发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2年)

2019-07-01 09:30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关键词:海上风电风电产业风力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七)农副食品加工产业。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提高草食牲畜、水产、粮油作物、绿色果蔬、天然泉水等特色农副产品资源工业化生产水平,壮大肉禽制品、粮油制品等大宗产品规模,提升调味制品、饮料等特色产品档次。到2020年力争农副食品加工产业实现产值1550亿元,到2022年力争实现产值1700亿元。

肉禽制品。加快草食牲畜、水产规模化、规范化养殖基地建设,稳步扩大肉禽制品进口规模,加强动物检验检疫,提升原料供给规模和水平。推动肉禽制品深加工企业向下游延伸,继续抓好市外其他龙头企业引进,着力提高冷鲜肉制品、调理肉制品等产品比重。

粮油制品。推动大豆油、菜籽油加工企业建立优质原料中长期稳定供应渠道,普及低温压榨等先进工艺技术装备,减少加工过程营养流失,提升产品口感;优化油橄榄、油茶、核桃等特色油脂生产工艺,提升产品出油率,加快市场拓展。结合本地大米资源,加强去杂工艺研发,重点发展米糊、米粉等下游加工产品。

酒饮茶烟制品。加快柑橘、柠檬等特色果蔬资源开发,重点发展NFC(非浓缩还原)果蔬饮料。有序推进天然矿泉水资源开发,加快矿泉水品牌建设。做大苏打水、可乐等碳酸饮料规模。提高纯生、原浆等中高端啤酒产品比重,加快发展精酿产品,加大白酒产能整合力度,提升酒类产品档次。优化烟叶品种,推广先进制烟工艺,提升中高档产品比重,推动烟草制品“小而精、优而强”发展。

乳制品、调味制品及休闲食品。推动乳制品企业进一步加强牧场建设,有序更新奶源品种,提升有机产品等中高端产品比重,提高低温乳制品辐射半径内市场份额,拓展常温乳制品全国市场。优化榨菜、豆制品生产工艺装备,丰富种类和口味。探索腐乳、火锅、小面等特色小吃工厂化生产路径,培育新增长点。

专栏11:农副食品加工产业发展重点工程

农工商融合发展工程:充分发挥农副食品加工“接二连三”的显著特征,以火锅行业为突破,依靠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建设集运营技术服务、产销供需调度、物流追溯监控、大数据应用体验功能于一体的重庆智慧食品大数据服务平台,为加快农副食品加工转化提供更加优质食材,链接打通种养殖、生产加工、餐饮服务等一二三产业间共享数据瓶颈,带动种养殖发展。

短板产品招商培育工程:围绕我市欠缺的食品添加剂、糖果、冷饮、坚果等产品品类,紧跟行业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发展规划,创新优化商业合作模式,全力招商引进新项目落地,进一步完善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链条。

(八)技术服务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深度融合,技术服务业重点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建立起与制造业发展规模和水平相适应的技术服务体系,为制造业发展赋能。

工业设计。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工业设计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培育一批专业化工业设计公司,建设一批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并争创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大力引进培育样机(样件)制造、模具开发等设计产业链的关键核心环节企业。加大工业设计人才引进培育力度,组织开展工业设计游学、工业设计领军人才培训等活动,实施工业设计专业技术职称评价制度。加强基础性通用性前瞻性工业设计研究,分行业(或板块)培育一批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设计产业联盟等产业生态平台建设,搭建工业设计企业与工业企业对接平台,推动产学研协同设计创新,促进优秀设计成果转化。鼓励设计创新,提升产业地位,推动各类工业设计机构制定工业设计产品滚动开发计划,丰富工业设计产品储备。积极举办市级工业设计大赛,支持市内优秀工业设计产品申报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产品评选,开展表彰优秀工业设计师和工业设计企业活动。

研发服务。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建设开放型中试基地和孵化器,面向广大企业提供技术集成、试验服务、市场推广、资本嫁接等服务。支持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建立商业模式和管理创新咨询专家智库,编制发布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和重点管理咨询机构名录,引导管理咨询公司承接企业管理创新项目。加大检验检测机构引进培育力度,拓宽服务领域,探索“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模式,引导其发展成为融合检验检测、分析试验、标准研制、技术研发、培训咨询等功能的能力强、覆盖宽的新型服务机构。

信息服务。以智能制造为契机,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深化与制造企业合作,围绕企业设计、生产、交易、服务等场景需求,重点提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设计、制造执行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高端工业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支持开发连接和驱动工业软件设备的智能平台,建立工业软件的流程研发体系。实施工业技术软件化行动计划,加速推进自动控制与感知系统、工业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智能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信息物理系统、制造领域知识库及新型工业APP(应用程序)的研发和应用。依托区块链创新基地建设,加快区块链技术在工业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应用场景和模式探索。依托重庆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业电商。

专栏12:技术服务产业发展重点工程

国家级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和第三方工业设计公司加大设计投入,提升设计创新能力,创建国家级、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到2020年,市级和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力争分别达到40家和5家,设计师达到4000人;到2022年,市级和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力争分别达到60家和6家,设计师达到5000人。

工业设计集聚区建设工程:在沙坪坝区、南岸区等设计类、创新创意类人才和产业较为集聚区域,利用现有楼宇和老厂房,加快规划布局工业设计集聚区,引导各类工业设计类要素资源集聚,打造全市工业设计创新策源地。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工程:推动大型制造业企业建设企业级云平台或产业链协同平台,引导其发展成为行业性、专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培育各具特色的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到2020年力争建设5个具有国家级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到2022年力争建设10个具备国内较强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三、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举措

(一)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良好生态。

系统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现代金融保障能力和高素质人才供给能力,加快建设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促进各类高端要素加速向我市集聚,为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以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为目标,加强各类创新资源整合,建设高水平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重大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培育创新型企业,壮大公共研发检测平台,不断提升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

建设高水平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围绕产业创新发展共性需求,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合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的模式,在我市创新资源集聚度较高的地区,尤其是环高校周边区域,面向国内外吸纳人才,建设一批国家级、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等综合性高端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支持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牵头,联合相关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资源,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企业研发平台。积极争取国家大型科学装置布局我市。

推进重大产学研合作成果转移转化。每年面向企业征集筛选一批技术需求并向高校、科研院所发布,共同组织产学研重大项目申报和评审。推动重点行业龙头企业或转制科研院所牵头,联合相关高校、院所和企业,建立法人化运行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或紧密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导社会资本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服务机构,整合技术、人才、成果、资金、政策的需求和供给信息对外发布,并建立线下的撮合对接服务平台,提供与企业技术创新相关的培训和服务。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专业性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并按市场化运行。强化科技要素交易中心的登记、交易、结算服务等功能。市级产业技术创新项目优先支持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产学研联合组织承担的技术创新项目。

推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围绕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完善“国家—市—区县(园区)”多层级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体系,培育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等市级企业研发机构,着力补齐行业研发机构短板。推动优势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协同研发平台,积极培育内部创新管理体系和创客文化,推进员工创客化。支持企业到发达国家或地区新建或收购研发机构,整合利用优质的境外创新资源;积极引进和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来渝新设研发机构,提升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

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企业引进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方法及手段,建立与现代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积极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水平在本市同行业处于先进水平的企业成为国家和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树立一批行业创新示范标杆。持续开展市级优秀创新型企业评比表彰,给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企业提供充分展示成绩的平台,吸引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助力优秀创新型企业快速发展。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鼓励企业将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企业标准,提高企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研究制定国有资本创新投入失败免责规定,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向创新型企业发展。

专栏13:重点领域研发方向

大数据:大规模异构数据融合、集群资源调度、数据清洗及质量控制、实时分析、海量数据挖掘、数据脱敏和加密等技术。

人工智能: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技术、跨媒体分析推理技术、群体智能关键技术、混合增强智能新架构和新技术、自主无人系统的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智能建模技术、智能计算芯片与系统、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

集成电路:下一代存储、宽禁带半导体、硅光集成、异质异构微系统集成。

新型显示:窄边框、宽视角、低功耗、超高清、零延迟、高动态画面流畅度、高色彩饱和度等工艺技术;AMOLED微显示、量子点、印刷发光二极体(OLED)、微发光二极体(Micro—LED)技术。

智能终端:5GNSA(非独立组网)/SA(独立组网)多协议兼容技术、器件低功耗技术。

智能传感器及仪器仪表:高精度、高可靠性、低功耗、微型化和多功能集成技术;MEMS兼容性、小体积低成本封装工艺技术。

网络通信及网络安全产品:Microcell(微基站)、Femtocell(微蜂窝型基站)、大规模阵列天线技术;量子通信技术。

新能源汽车: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成本、轻量、安全可控动力电池技术;高功率因素和密度、高调速范围、长寿命、低成本、轻量驱动电机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复杂环境感知、新型电子电气架构、车辆平台线控等技术。

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运动控制、精确参数辨识补偿、智能机器人硬件接口标准、软件接口协议标准、安全使用标准等技术。

新材料:前沿新材料规模化制备与应用,交通装备轻量化材料产业应用开发,航空航天材料研发制备等技术以及标准。

生物医药:基因组测序、靶向药物、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技术。

2.提升金融保障能力。大力拓宽间接融资渠道,积极推动资本市场融资,创新保险服务模式,优化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营造良好融资生态,不断提高现代金融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大力拓宽间接融资渠道。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并给予利率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给予转贷应急支持,帮助企业实现无还本续贷。推动银行机构进一步壮大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等规模。充分发挥小微企业票据贴现中心和银行票据贴现绿色窗口联动作用,为工业类小微企业提供快捷、便利的票据贴现服务。支持担保机构对鼓励类工业企业融资提供低费率担保。鼓励银行机构加大对中小工业类企业的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和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发放力度。积极探索大中型工业企业设备抵押融资和产品订单质押融资路径。

积极推动资本市场融资。进一步完善企业上市储备机制和激励政策,做好企业辅导,推动企业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不断提升全市证券化率水平,重点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板上市工作,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推动重庆股份转让中心进一步扩大交易规模、丰富交易功能。支持企业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债务融资,创新股债结合、高收益企业债、项目收益债、永续债和资产支持证券等产品。支持国内外资本在渝设立各类公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挥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中新互联互通投资基金等引导性资金带动放大作用,深化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先进制造业基金等合作,更好服务重点行业股权融资需求。用好境内外两个资本市场,开展海外人民币基金试点,支持开展跨境并购融资。

创新保险服务模式。支持保险机构进一步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保险风险补偿机制,探索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促进企业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保险机构加快专利保险试点,分散科技企业创新风险,降低企业专利维权成本,为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融资、并购等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服务。支持保险机构加强围绕新模式、新渠道等领域创新。支持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发起组建产能并购重组基金、债转股实施机构等业务,进一步拓展保险业服务制造业发展渠道。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上风电查看更多>风电产业查看更多>风力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