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令人担忧 专利总量为IBM的44%

2004-07-08 00:00关键词:IBM技术技术创新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2年我国科技研发经费的支出只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23%,远低于美国(2.82%)、日本(3.09%)、韩国(2.96%)等”、“我国企业2002年获得的职务发明专利授权量只有1461件,仅为IBM一家公司当年发明专利3288项的44%”……   
 
  这样的统计数字,在7月6日—7日举行的主题为“国家创新系统中优化配置R&D资源”第233次香山科学会议上,给与会专家带来震动。会议执行主席、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周寄中教授说:“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我国,科学技术在诸生产力要素当中,远未起到‘第一’的作用,这将严重阻碍我国今后的发展。” 


  据周寄中教授介绍,2003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加入WTO也已经三年,若按照韩国、新加坡模式,可循2000、4000、6000美元拾阶而上;若按巴西、阿根廷路径,则自此之后将停滞不前。在这样的关键时期,依靠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为动力,提升国家、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已是刻不容缓。 


  在周寄中教授所做的主题报告中,描述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现状是十分令人担忧的,在体现企业技术竞争力的几个主要指标上,我国都处于劣势。《全球竞争力报告2002—2003》提出了“核心竞争国”的概念,指每100万人口获得美国专利与商标局的发明专利授权在15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2001年有24个国家或经济体满足这一标准,我国仅以0.15列62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还排在俄罗斯、巴西、印度之后;在企业R&D经费支出指标上,2002年我国用于购买国外技术费用达到372.5亿元,而用于消化吸收引进技术费用只有25.7亿元,两者之比为100∶7,这导致我国企业陷入自主开发能力弱,又不断购买国外技术的恶性循环;在企业R&D人员指标上,我国企业的R&D人员虽然达到53.2万人年,多于德国、韩国,接近日本,但按每万名劳动力中R&D人员比较,我国企业只是日本、德国的1/10;在企业R&D经费支出占销售额的百分比这个指标上,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都在5%左右,高技术公司甚至可达15-20%,而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2001年这一指标平均只为0.8%。2002年,没有开展技术研发活动的企业占大中型工业企业的69%,没有新产品开发的企业占67%。 


  “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作为国家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还不突出。”大多数与会学者认同了这个观点。中科院的杨柏龄研究员认为:国立研究机构没能在市场和国家经济发展中明确自己的定位,处于上不着天下不落地的地位,只有走社会化的道路,与社会优势资源结合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科技部政策体改司张景安研究员认为:国家科技计划应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研发机构的支持,产学研结合必须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 


  与以往的香山科学会议不同,此次会议的代表有一半来自企业,华为、大唐、普天、燕化、摩托罗拉、微软等公司在会上介绍了各自公司的研发情况。因此有专家说:何时我国的技术创新主体,像这次会议一样以企业为主,大部分企业拥有大量专利发明和自主创新产品了,科技这个生产力要素也就真正成为“第一”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