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电力产能过剩之“辩”

2006-03-28 00:00关键词:电力电力产能产能过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5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曾多次公开警告:七个行业已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另外四个潜在过剩的行业中,电力赫然在列。

    与其他过剩行业大喊“狼来了”不同,电力行业的反应稍显谨慎一些。“过剩说”更多是被“拐点论”所取代。一晃来到2006年,不同声音开始出现。

    电力真的过剩了吗 2005年夏天,各地都还在拉闸限电,怎么到了年底,电力居然就过剩了呢事实上,2005年底,从各方传来的信息的确都在验证着电力“过剩说”。

    华中地区过去一直饱受缺电之苦,但2005年11月发布的《湖北省电力预测分析报告》却对今后的供需形势作出了相当乐观的判断。该报告预测,2007年,湖北省电力供需将达到基本平衡,此后随着大量机组的投产发电,“湖北省将由电力短缺转向电力盈余”。同样,在华东地区昔日的“电荒”重灾区江苏,随着大量新建电厂的投运,居然出现了电厂“限时发电”的稀罕情形。

    2006年1月11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的《2005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表明,随着大批电源项目的建成投产,电力供需矛盾相对缓和,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有所回落。2005年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411小时,同比降低44小时。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5876小时,同比降低115小时。

    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电力潜在过剩的根据是什么呢中电联统计信息部主任薛静认为,发展改革委更多地是从国家宏观经济的角度考量行业产能过剩。评估的标准,就是对特定时期供需双方的数据进行定性分析,供大于求就是过剩了。比如截至2005年底,汽车、钢铁等行业明显供大于求,因此被称为“显性过剩”。目前,电力行业虽然还没呈现供大于需的过剩特征,但是电力行业投入过大也让人担忧。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增加装机5300多万千瓦,2005年又新增6600多万千瓦,预计2006年还将猛增7500多万千瓦。根据连续几年快速增长的态势,政府完全有理由把电力归入“隐性过剩”行业。

    业内主张“富余说”针对“过剩论”,电力行业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在2月18日召开的全国电力供需和经济运行形势分析新闻通气会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永干用了另外一种表述方式:“2006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进一步缓解,局部地区、局部时段缺电现象依然存在。”此后不久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电联理事长赵希正又进一步把这个观点阐述为:“将在今后一两年内,在部分区域电网出现季节性、时段性的电力供应富余现象。”他强调,电力工业发展应该“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薛静认为,电力行业内部这样的表述,更多地是从社会需求与内部结构两个方面来考虑产能过剩问题。

    从社会需求来讲,首先,我国现在还处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期,我国GDP增长主要依靠重工业增长拉动,所以短时间内工业能耗的比例不会有太大变化。工业的持续高速增长还将持续拉动用电量的增加。其次,由于前几年电力紧张,供电公司加强需求侧管理,用抑制电力需求的办法来缓解社会电力需求。目前达到的所谓电力供需平衡还只是低水平的平衡。目前我国人均装机容量仅为300多瓦,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社会电力需求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再次,随着我国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起步,农村用电量也将大幅度提高。

    从内部结构看,首先,我国地区间电源发展差异巨大,比如云南、广西等省份,水电比例较大,火电偏少,因此季节性缺电严重。社会普遍预测华东地区会出现电力过剩,但是忽略了华东地区本身也存在发展不平衡。2005年江苏新增装机容量1400万千瓦,占到当年全国的约21%。与之相比,同地区其他省份的电源依然不足。其次,由于电网建设滞后,不仅跨省送电存在困难,连省内跨区送电能力也存在问题。电网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源最多是局部富余而不是全局过剩。最后,我国的电源结构非常不合理。火电比重过大,高污染的中小发电机组比例依然居高不下,单机分别为10万、20万千瓦及以下的燃煤、燃油小机组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6%和40.5%。“十一五”在完成淘汰小机组工作的同时,必须抓紧上马新机组和新能源以代替这部分发电容量。

    控制增能扶优汰劣对于两种不同观点,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陈望祥认为:“两种说法各有道理,但电力过剩与否现在还是不要过多争论,等一两年后再下结论不迟。目前我国电源仍存在诸多问题,所以不好判断。一方面,按照国际上火电利用小时数平均5000小时来讲,我国目前火电机组平均利用5876小时已经是偏高了;另一方面,在电源结构中,能耗过高的小机组比例过高,这一部分确实存在过剩。因此,现在首先应该抓紧时间调整电源结构。等这一部分落后机组被淘汰之后,回过头来再看电力过剩与否,应该才是合适时机。”

    3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明确提出了调整产能过剩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市场,因势利导,控制增能,优化结构,区别对待,扶优汰劣,力争今年迈出实质性步伐,经过几年努力取得明显成效。”

    显然,控制增能、扶优汰劣也是电力行业今明两年的工作重点。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关于清查小火电关停工作的通知,表明在国家加大对产能过剩宏观调控的政策背景下,一场围绕控制增能、扶优汰劣的战斗已经打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查看更多>电力产能查看更多>产能过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