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粤电集团“蓝天工程”获多方好评

2007-12-27 14:2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粤电集团工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本报记者梁卫国 通讯员陈红霞

  核心提示:装机容量不足广东省的1/3,但其减少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却占了广东省减排目标的一半以上。在广东电力负荷持续紧张、电煤价格飞涨、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粤电集团面对社会责任和企业利益的冲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主创新精神,在全国率先实施以燃煤电厂烟气脱硫为主的“蓝天工程”,实现了环保生产、增产减污,在创建“和谐社会”、“环境友好型企业”中成功地找到了平衡点。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山,巨大的烟囱里看不到一丝烟雾,成行成列的荔枝、龙眼等果树叶面纤尘不染,在锅炉汽轮机有节奏的韵律伴奏下,金色的果蔬枝蔓仿佛正在诉说着秋季的厂区曾经瓜果满地……12月20日,置身于广东粤电集团东莞沙角A电厂,这种自然生态与工业文明的和谐统一引得游人发出阵阵惊叹。
  沙角A电厂地处广东用电大户东莞市,是广东电网的负荷中心。近年来,该厂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对二氧化硫、烟尘、污水等进行综合治理:年排放量达4万吨的二氧化硫变成了石膏粉;99.9%的除尘率使烟尘和煤渣变成了节能砖;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用来浇灌花草、蔬果。
  “以前,我们晾晒在外面的衣服上常常能见到煤灰,现在再也看不到了”,沙角A电厂附近的村民说。
  “以前,感觉自己是污染大户,出去头都不敢抬,现在,很自豪自己是个电厂人”,沙角A电厂的员工这样说。
  沙角A电厂的脱硫治理项目,是粤电集团“蓝天工程”的一个缩影。

  勇担重任

  2002年9月12日,在以潘力董事长为首的粤电集团领导班子带领下,刚刚经历了厂网分开阵痛的粤电人毅然启动了“蓝天工程”,率先在全国发布“蓝天工程”宣言,承诺用八年的时间、投资55亿元人民币,完成所属10个火电厂28台现役机组的脱硫工程,新建的燃煤电厂则全部同步上马脱硫装置。国有企业如此大规模的脱硫工程计划在当时国内尚属首例。
  “在当时政策尚不明朗的情况下,脱硫就像自己找罪受。”粤电集团副总经理洪荣坤说,“在同等发展条件下,只要上马脱硫工程,就要比其他企业增加很多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因而排污者赔钱,不排污者赚钱成为当时的‘真理’。”
  给在役机组装脱硫设施,“就像是给一个60岁的老太太装上20岁人的脚”,存在着诸多的安全、工艺、技术、征地、场所安排等问题。脱硫工程又是个“贵族”项目,单台机组脱硫设备的投入高达1亿~2亿元,费用由企业自筹。然而,当时的电价机制却并未将环保脱硫增加的成本全额纳入,故而因脱硫带来的巨额“账单”,常常令企业举步维艰。
  “为了广东能重回蓝天碧水,亏本的买卖我们也要做。”粤电集团副总经理洪荣坤说,“作为省属的大型发电企业集团,粤电集团不但要为全省经济社会提供能源保障,也要承担建设‘绿色广东’、促进广东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
  2002年10月,沙角A电厂打响粤电“蓝天工程”第一役。当月,粤电集团与广东省政府、沙角A电厂与粤电集团,就各方瞩目的沙角A电厂5号机组脱硫问题,层层立下“军令状”:如果该工程未能按期投产,相关领导自动辞职。
  为了早日建成这个工程,沙角A电厂的业主和建设者连续数十个月吃住在工地。“工程启动后,仅仅花了16个月的时间就圆满完成。而同等规模的脱硫工程通常需要22~24个月的工期,沙角A电厂5号机组脱硫装置的建设,创下了世界脱硫工程建设的奇迹。”谈到当时工程建设的情景,粤电集团战略发展部部长郑云鹏如是说。

  沙角A电厂5号机组采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成熟的烟气脱硫方法,脱硫效率可达95%以上,正常情况下每小时可处理烟气量188万立方米。该项目不但可大大改善广东地区空气质量,尤其是东莞地区的大气环境,遏止酸雨污染,而且按每年5500小时计算,还将年产3.3万多吨纯度在九成以上的石膏,用作建筑材料。
  继沙角A电厂5号机组脱硫装置于2004年先拨头筹投运之后,国内首台单机66万千瓦的脱硫装置也于2005年年底在沙角C电厂投运。

  2006年9月18日,在沙角A电厂,广东省政府与全省21个地级以上的市签订了“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责任书。当日,沙角A电厂3、4号机组脱硫装置也正式宣告投产。这意味着粤电集团在取得年减排10.12万吨二氧化硫的成果时,每年再为广东省减排二氧化硫1.777万吨,为打造“绿色广东”再送一份厚礼。
  “到今年12月底,粤电已建成24台机组共988万千瓦的脱硫工程,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5万吨。明年,随着现役燃煤机组脱硫工程的全面完成,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共23万吨,占广东省发电机组二氧化硫减排量的一半以上。”郑云鹏很是自豪,“我们不但彻底改变了过去增产增污式的发展,而且实现了增产减污的发展!”

      上兵伐谋
      黄华华省长(右三)、谢强华副省长(右二)、粤电集团潘力董事长(右一)、沙角A电厂姚纪恒厂长(左三)、粤电集团洪荣坤副总经理(左二)在一起

  “蓝天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蓝天工程”的顺利推进,粤电集团加强领导,设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成立了由总经理邓安任组长的粤电集团蓝天工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粤电“蓝天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工程建设管理、项目资金筹措等事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编制项目建设计划和资金  计划、项目前期工作的开展、项目投资策略的研究和建议、工程建设管理等工作。
  各有关项目公司和电厂把本厂的“蓝天工程”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给予高度重视,都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具体落实“蓝天工程”项目的实施。各有关项目公司还将实施“蓝天工程”计划这一事项作为议案提交董事会通过,并在人、财、物的投入上一路“绿灯”。
  “蓝天工程”是一项技术新、投资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粤电集团大胆创新,组建粤电环保工程管理公司,代表粤电集团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粤电“蓝天工程”工程项目,走产业化良性发展之路,使得脱硫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造价水平不断降低。目前,已投运的机组脱硫率高达95%以上。

  “建设脱硫项目最大的困难就是投入资金太高,尤其是在初建的时候。因为国内技术薄弱,所以当时基本都是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花费巨大。现在只需300元的螺丝钉,当时就得要700元”,沙角A电厂厂长姚继恒说,“对于我们这个20年的老厂来说,建设脱硫设备是一个最大的生存挑战。如果不上脱硫设备,我们可能会因为减少几亿元的投资而暂时得以生存。但为了广东经济的持续发展,再难我们也要上脱硫设备。在困难面前,我们只有置之于死地而后生!”
  为了降低成本,他们从一点一滴中节约。在沙角A电厂,人走关灯、瓷杯代替纸杯、夏季空调调高一摄氏度等行为,已经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习惯。

  为了降低成本,他们大胆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掺煤配比。按照电厂原有的设计,锅炉都是要“吃”优质煤的,但优质煤价格太高,在煤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为了保障锅炉的顺利运行,沙A人按照一定的科学配方,把劣质煤和优质煤混合调试供给锅炉,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今年9月28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广东省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展上听了沙角A电厂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介绍后,感叹地说:“沙角A电厂的一个煤场管理系统,每年能增加一个亿的效益,非常不简单!”
  在新建电厂同步上马脱硫装置方面,粤电珠海金湾公司则是该集团的佼佼者之一。今年2月,该公司投资5亿元的烟气脱硫设备与主机同时投运,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万多吨。
  “脱硫设备的投入运行得益于历时两年的工程策划和全三维设计等新技术的应用。”具有深厚专业技术背景的珠海金湾公司总经理王进介绍,“我们是国有企业,就要先作贡献再看政策,实施蓝天工程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企业发展的需要!”
  同时,该集团所属的汕尾、惠来等新建电厂,按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运的“三同时”要求,也同步配套建设了脱硫装置。至今为止,新建机组已投运的脱硫项目达240万千瓦。

      化蛹为蝶

  粤电集团良好的脱硫业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广东省委、省政府对粤电集团实施的“蓝天工程”予以了充分肯定。省有关部门领导评价说:粤电集团能积极投资这一技术性强、投资大、社会效益明显的领域,充分体现了一个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希望粤电集团在市场经济模式下,能积极探索出好的投资模式、管理模式和因地制宜选择好的脱硫技术,有效实现电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006年8月,香港特首曾荫权参观粤电沙角C电厂脱硫工程时就曾高度称赞该厂的脱硫成效,并表示其经验值得港企学习借鉴。
  2006年8月,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以《粤脱硫总量全国排首粤电集团贡献过半》等为题,报道了粤电集团实施脱硫工程对广东蓝天绿水的贡献。
  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长文,全面总结回顾了中国电力改革五年来的成就与经验。文中指出,广东粤电集团所属的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电厂脱硫项目已全部完成,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3万吨,占到广东省全年减排指标的一半以上,有效改善了广东省的大气环境。此举对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减排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机组老、设备旧、人员多、成本增的情况下,粤电集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自觉走上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核心竞争力得到了不断提升与发展。今年12月3日,以强调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2007年度广东大型企业竞争力评估结果揭晓,粤电集团名列第九位。这是该集团近三年来首次进入十强。
  “做企业不能急功近利,暂时的亏损是为了谋取更长远的发展。我们的企业就是要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合作中求生存。”粤电集团副总经理洪荣坤透露,“目前,一项以企业做久做强为目的的‘卓越和长青’企业文化建设在粤电已扬帆起航,将为粤电进一步做强做大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从卖厂建网到做大做强,从打造国企航母到塑造百年老店,在绿色梦想的指引下,粤电人依然在路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粤电集团查看更多>工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