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云南农电管理有望一张网运行

2008-07-08 14:04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农电管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十年磨一剑云南农电体制有望理顺
  刘柳
 农电体制改革自1998年开始推行以来,截至今年整整有十个年头了,可谓十年磨一剑。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年推行得却相当缓慢。但就在这第十个年头,农电体制改革又出现迅猛发力的迹象,似乎又让人看到了新的希望。

  云南年内实现一张网全覆盖?
  2008年5月6日,云南电网公司与曲靖市签署重组曲靖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协议,曲靖、宣威、富源、罗平、师宗、会泽6家供电公司将整体划转云南电网公司统一管理。
  6月16日,云南电网公司与呈贡县签订协议,呈贡供电有限责任公司上划为云南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与此同时,云南电网公司还正与文山、临沧、德宏、丽江、迪庆、怒江和保山各州市政府就农电体制改革进行了接洽和商谈。目前,德宏州政府已原则同意将其在德宏电网股份有限公司中的全部股权无偿上划给云南电网公司;迪庆州政府已初步同意将其迪庆电网股份有限公司上划或由云南电网公司控股;此外,大理州7个县公司无偿上划给云南电网公司的重组协议已签订,正在准备上报材料;普洱市公司、安宁公司无偿上划重组协议也已签订,正在准备上报材料……
  云南电网公司在农电体制改革上迈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步伐。近10年来,云南农电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据了解,截至2007年12月30日,云南电网公司共完成89家县级供电企业农电体制改革,其中全资子公司33家,股份制公司44家,代管12家。而这些成绩在半个月后还极有可能发生“质的飞跃”。
  这一系列的“征兆”,也让人联想起云南电网公司总经理廖泽龙在今年4月17日召开的2008年农电工作会上的讲话:“云南电网将力争在今年年内实现一张网,全覆盖。”这将意味着,历时10年的云南农电体制改革将有一个完满的终结。

  两改一同价
  农电体制改革始于1998年。当年国家开始推行“两改一同价”的农电改革战略,即改革农电管理体制、改造农村电网、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也就是在那时,云南正式吹响了农电体制改革的号角。
  据介绍,云南当时有100多个县级供电企业,100多张电网“各拉各的调、各唱各的歌”,仿佛一个个“诸侯割据”。这种小而封闭的电网格局,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凸显,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活。
  农电体制改革前的玉溪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玉溪市所辖一区八县,各区电网各自为政,各供电企业营业区域混乱,交叉供电现象十分普遍,部分县区内更是有多家供电单位并存,各供电单位之间供电质量及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此外,广大农村地区电能质量差、可靠性低却还要承受比城市更高的电能价格,老百姓对此反映强烈。

  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曾经用“大网大发展、小网小发展、无网不发展”来形容我省电网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很多政府部门也都意识到,建立全省一张网才会更有利于加快全省各州市电力支柱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高了各州市电力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下,市场迫切需要一家有实力的电网企业来把各地散乱的供电企业整合为一张统一、高效、安全的电网。实行农电体制改革,建设全省一张网成为摆在云南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成为所有供电企业进一步发展、提高必须迈出的一道坎。
  云南电网公司作为中央电网企业,自然担负起了云南农电体制改革的重任,决意把云南打造成“一张网,全覆盖”的电网格局,全面理顺云南电网管理体制,整合优化各地电网资源,实现电网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

  农电改革的三种模式
  由于历史原因,云南全省的各地农电情况比较复杂,企业属性也不尽相同。有的属于当地政府,为地方国有企业;有的是个人投资的私人企业;有的甚至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为了加快农电体制改革,尽早实现“一张网,全覆盖”的目标,云南电网公司主要采取了3种改革模式:全资、股份、代管。
  “全资”就是把地方电网企业整体上划为云南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采取这种形式的供电企业主要为当地政府管辖的地方国有企业。该模式是3种模式中最为理想的农电体制改革模式,它能够顺利理顺管理体制,快速形成“四统一”。目前,实行这种模式的的有景洪、个旧等33家供电有限公司。
  “股份”就是云南电网公司对其投资,进行股份制改造,占有一定比例的股份。由于各地情况不同,所占股份比例也各不相同。原则上,云南电网公司将采取控股方式。由于这种模式操作灵活,易于被当地电网接受,有利于比较快速实现农电改革,是目前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方式。但该模式存在管理标准不一致,效率较低等问题。目前采取这种模式的有禄劝、大关等44家电网企业。

  “代管”就是云南电网与其签订协议代为管理,只履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这种模式容易滋生矛盾,常常会造成代而不管,管理不到位的局面。目前,采取这种模式的有泸西、鹤庆等12家电网企业。
  “全资子公司是农电改革的方向和趋势”,熟悉农电体制改革的尹先生肯定地说。他说,这种模式能够最大化地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减少电网的重复建设,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其他两种模式最终将逐渐往全资模式转变。

  农电改革成效显著
  经过10年的努力,云南农电体制改革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从1998年开始,云南电网公司以理顺农电管理体制,规范农村用电秩序,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村用电水平为切入点,面向全省129个县(市、区)中95个县推行“两改一同价”。
  云南电网公司作为项目法人,面向农村先后投资建设农网一、二期工程、县城电网改造、完善西部地区农网、村村通电、30万无电人口通电等6项工程,总投资为102.4亿元。

  经过体制改革和建设投入,农村到户电价大幅度降低。据统计,农民减轻用电负担累计近30亿元,其中1999年减负0.65亿元、2000年减负3.24亿元、2001年减负3.5亿元、2002年减负3.33亿元、2003年减负6.4亿元、2004年减负6.25亿元、2005年减负6.63亿元,平均每年减负4个亿,真正让广大农民体会到农电改革的实惠。
  近年,云南电网公司还下大力气狠抓农电安全基础管理,重点治理安全隐患,加强监督指导,使农网健康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安全事故数量明显下降;同时,云南电网公司加大对各县级供电企业的设施设备技术改造力度,强化基础管理工作,使农电基础管理工作进入了规范化、常态化的轨道。

  据了解,截至2007年,云南电网所辖的乡(镇)通电率达到100,村通电率达99.2,户通电率达96,户表改造达到500万户,109个县实现了城乡城网同价;云南电网公司所辖89家县级供电企业中有36家达到南方电网公司标准,达标率达40.5,超额完成了南方电网公司下达的任务;农电系统经营效益大幅提升。通过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强化资金管理和成本控制,各县级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此外,云南电网公司所属89家县级供电企业2007年共完成售电量197.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5,占公司省内售电量的37.25;实现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增长79.60;资产负债率54.45,同比下降1.96;净资产收益率4.44,同比增长76.98。这些数据有力的展现了农电体制改革的成效,显示出全省一张网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云南全省电网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后,网架结构、农网装备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电力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
  与此同时,一个值得振奋的消息是,从今年起,未来3年,云南电网公司将对县级电网规划投资规模达到26.9亿元,将解决14.1万户无电人口的通电任务;而按照我省“十一五”规划,在未来5年云南将投入农网的资金总计为213亿元,其中,无电地区电力投资40亿元,比“十一五”前完成的总和还要翻番。届时,云南全省的农网户表覆盖率将达到90以上,高于全国80的平均水平。

  马龙:农电体制改革让县级供电企业跨越式发展
  对于上划给县级供电单位带来的变化,王公云有切身的体会。
  王公云目前是曲靖供电局农电局的副主任,而在此前他是马龙供电有限公司连续两届的董事长。马龙供电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马龙电力公司,属于马龙县水利局旗下的国有企业。就是在王公云手上,马龙电力公司完成了云南电网公司代管,到云南电网公司控股,再到整体上划的完美转身。

  每一步都上一个台阶
  1994年至2001年马龙电力公司还处于代管阶段,主要由曲靖供电局代管。曲靖供电局虽然带去了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了马龙电力公司的管理水平,但由于其底子薄,基础设施较差,马龙电力公司依然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的运作阶段,年均供电量只有3373.88万千瓦时。
  2002年至2004年,云南电网公司对马龙电力公司进行控股。在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云南电网公司加大了对它的投入,电力装备等基础设施有了大幅提升。这期间,马龙电力公司的年均供电量达迅速攀升至6313.67万千瓦时,较代管期间年均增长87.13。

  2005年8月,云南电网公司经过与马龙电力公司以及当地县委、政府协商,一致同意将马龙电力公司上划为云南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并正式更名为马龙供电有限公司。从此,马龙供电有限公司正式走上了规范、快速发展的轨道。该公司当年供电量实现19270.1万千瓦时,而到2007年底,供电量达到2.4亿千瓦时。

  变化让每个员工都感受得到
  “马龙供电有限公司近些年的发展可以用神速来形容。”前马龙供电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公云感叹地说。据他介绍,马龙供电有限公司在供电能力大幅增长的同时,其资产也迅猛增加。目前该公司的总资产达到了4221万元,而在股改前只有1100万。
  马龙供电有限公司这些年的变化还不仅这些。马师傅是该公司的老员工了,在那里工作了将近20年。马师傅谈到公司的变化,总是抑制不住脸上的微笑。他说,公司在股改前安全生产能力很差,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工作人员触电死亡等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而现在基本不会发生生产事故。“这主要得力于云南电网公司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巨大的资金、技术的投入。”马师傅说。据了解,从1999年至今,云南电网公司已先后向马龙投入资金达6931.65万元。

  同时改观的还有马龙供电公司的办公环境。如今,公司的职工已从原先不足500平方米的办公楼搬进了3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楼里。马师傅和他的同事们都人手一台电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用上了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和电力营销系统,电力调度自动化水平也处于曲靖市,甚至是全省的先进行列。
  此外,让王公云这个前任董事长感慨的还有,开会的场景。以前开会时,员工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坐在下面,聊天的聊天,打毛衣的打毛衣,根本没几个人听,员工的精神面貌极差。现在,公司每年都为员工统一制定两套工作服,公司形象得到了迅速提升,员工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
  马师傅回忆道,以前电力职工工资少,社会地位底,很多人都瞧不起。以前电力职工的同事想找个当教师的女孩子做老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现在马师傅和他的同事们的年人均工资从1.1万元上涨到了3.5万元,社会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女教师都争着嫁给我们的小伙子了”,马师傅笑着说。

  农电体制改革利国利民
  农电体制改革的成功也让当地感受到了实惠。让当地企业感受深刻的是,电力供应更安全和可靠了。对于当地农民,则是电价更低了。
  1998年,马龙县开始实施“两改一同价”,2002年就实现了城乡同价。据介绍,马龙县在两期农网改造、县城电网改造及西部电网改造工程中共完成投资3969.15万元,完成一户一表143816户,户表覆盖率达99.99。此外,农村电价也得到进一步规范。消除了乱收费、乱涨价、乱摊派的“三乱”现象。乡村电价由网改前每度电8角至1元,降低到现在每度电4角多。为此,许多农户家里新增添了很多家用电器,电磁炉、微波炉、电冰箱等在农民家里也不足为奇了。据统计,在“两改一同价”中,曲靖供电有限公司累计为当地农民减负7000多万元。

  马龙供电有限公司的可喜变化也让邻近区县的兄弟单位眼红,他们也迅速行动向云南电网公司靠拢。2008年5月6日,曲靖、宣威、富源、罗平、师宗、会泽6家县(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与云南电网公司签订协议,同意整体划转云南电网公司统一管理。这标志着继2007年马龙、陆良两家供电公司上划后,曲靖市将进入全市8家县(市)供电公司由云南电网公司统一进行规划管理的电力管理新格局,曲靖市电力体制改革在“一张网、一体化、全覆盖”管理上也迈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深入,将进一步合理布局全市各地电力资源,为曲靖全市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提供更好的能源支持;对于发挥整体供电的优势,在全市全面实施‘两改一同价’工程,实现全市城乡用电同网同价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已是曲靖供电局农电局副主任的王公云对曲靖农电体制改革的前景很有信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农电管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