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人物正文

【珍藏30年】我的电力青春

2008-10-07 15:5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30年珍藏30年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胡亚梅对于这座城市来说,我是一个外乡人,尽管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太多无法回避的灾劫和不能复制的机遇。年轻时的一个决定,可能会影响整个人生。只是单纯的想法――看看外面的世界,因而选择了远离家乡的大别山,成为那座中型水电站的拓荒者,进而开始了与电的一世之缘。

      那时中国的电力尚在蹒跚学步阶段,电力职工的生活艰难自是不必说的,然而现在再回想,遥远地好像说的是别人的事。倒不是淡忘了,而是这30年的变化太大了。和现在的孩子们说十几元工资供养一大家人的生活,有谁还会相信呢?艰苦的年月人的思想却特别单纯,再艰难也没有怨言,都体谅国家刚经历了“文革”十年重灾,正在筹划经济复苏,大家都相信一切终会好起来的。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江南岸,我和妻子跟着回乡返城的“队伍”来到了这座城市,加入当涂供电局。过来人都知道,当时在供电局上班并不是一件多么让人称羡的事,稍有门路的人便去了当时红火的比如供销、钢厂之类,而他们若干年后又经历了下岗、内退,再就业,比我们更多了一重磨难,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在这里我还是做的老本行――变电运行,那时局里职工的住房都是就近解决,多是集体宿舍之类,凡是工作在变电所的人也都很自然地把家安在远离城区的所里。我们一家人便是住在变电所的职工宿舍里,厕所和厨房是几家共用的。是简陋了些,所幸当时孩子都还小,挤一挤也总算是安顿了下来。变电所的空地多,大家闲时开垦出来种上蔬菜,是自给自足也是自得其乐。这座名为当涂变的变电所是那时当涂局唯一一座110kV变电所。84年筹建,到89年二期扩建工程竣工,我亲手将一条条出线冲击送电,这些场景被相机一一定格,一直珍藏至今。86年,局里为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建造了几栋楼房,我们分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这对于我们这个四口之家,无异于喜从天降。虽然厅很小,会客、吃饭都很勉强;但是总算是有了独立的厕所和厨房。在那个物质生活尚不丰沛的年代,我们欣喜并满足者。始料未及的是孩子们的成长速度,空间的限制让家里时常上演着一幕为争抢书桌攻城掠地的战斗。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94年,第二次福利分房后我们有了第一套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房子,三室一厅、一卫、一厨,更惬意的还有前后两个大的阳台,正好两个孩子可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互不侵犯,家庭内战自此偃旗息鼓。当年它作为全城最早的六层楼住宅房拔地而起时,曾好生风光过一阵子,那时方才隐隐约约意识到周遭的变化,员工福利的逐年提升印证着我们的企业已迈开大踏步前进的步伐,旧的篇章已然落幕,新的一页正徐徐开启……直至现今,公司的110kV变电所已由原来的一座增至4座,35KV变电所增至12座,电网亦由原先的辐射型演变为环网型,直接惠及民众的是用电的可靠性愈来愈高了。和他们一样,我们家也开始放心地添置一些大的电器,于是经常能听见妻子兴奋地惊呼:家里电源线太细了(负载不了大电器的负荷)、忘了预置电话线了、有线电视孔忘留了……怎么当初没想到呢!……没想到的又何止这些!贫穷落后的中国今天加入了WTO,经济走向全球化;不被人看好的国家电力公司已跻身世界500强;售电量仅1亿千瓦时的当涂县公司,去年以十一个亿跃居全省县公司首位……!作为改革开放的经历者,想起那些风风雨雨的岁月,心中总有一缕说不清的感叹:当年不经意的选择成就了我和电的缘分,像是“木石前盟”一样,这是一个约定也是一种宿命。30年转瞬匆匆,却是我们那一代人整个的青春岁月。我常和儿女们说:看看你们赶上了多好的一个时代啊!但愿年轻的一代会懂得,岁月静好当常怀感念,得到愈多更应珍惜所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