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财经正文

千万吨澳洲煤等待中国买家

2009-02-23 09:46来源:全景证券频道关键词:澳洲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闫新
  投资者报(记者闫新 )现在的悉尼处处可以感受到南半球温暖宜人的夏日气候,不过更能感受到的是澳大利亚寒冷的经济气候。一年来,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受到顿挫,行业景气急转直下,就业、房地产和出口都受到很大影响。其中仍有些许的好消息,比如,新南威尔士州的纽卡斯尔港口准备扩建。
  纽卡斯尔港口公司代表新南威尔士州负责纽卡斯尔港口的管理工作,其公共关系负责人凯斯?鲍威尔(Keith Powell)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纽卡斯尔港口主要出口煤炭,计划增扩1300万吨的运量,并扩建两个煤炭码头;相关公司有望增加雇员,其中包括增加具有中英双语技能的人员。
  
  中国:澳大利亚煤业的新希望
  
  为何在澳大利亚经济全面不振的情况下,纽卡斯尔港口还能保持良好的增长?凯斯?鲍威尔解释说,煤炭合同大多是长期合同,因此纽卡斯尔港口的业务并未受经济危机影响,而中国还可能增加对澳大利亚煤炭的需求。据报道,中国五大电力集团正在洽谈购买100万吨,甚至更多的澳大利亚煤炭。
  煤炭贸易的增长对纽卡斯尔港口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纽卡斯尔港口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煤矿出口港口,2007至2008财年, 一共出口了约8900万吨煤炭,价值77亿澳元,约54亿美元。
  澳大利亚煤炭资源很丰富,年产量约4亿吨,其中约60%的煤炭出口,出口占全球的30%,尤其是炼焦煤的出口,占到全球出口的一半。煤炭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单一出口商品,年出口额高达225亿澳元,约合160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净出口国。
  原来澳大利亚的煤炭主要买家是日本,早先,日本曾经购买了澳大利亚煤炭总出口的60%。现在日本的经济气候比澳大利亚更寒冷,2008年第四季度,实际GDP较第三季度下降3.3%,折合成年率下降12.7%,是1974年以来最差的一个季度。澳大利亚经济界人士都意识到短期内日本企业增加需求将无法指望。
  而中国近两年已经超过日本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且澳大利亚出口增长主要依靠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可是煤炭出口却与中澳贸易大发展图景完全不符,中国每年要进口4000多万吨煤炭,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东南亚。如果澳大利亚煤炭企业调整战略,每年可望向中国出口上千万吨煤炭。凯斯?鲍威尔介绍道,和澳大利亚煤炭出口的总体情况差不多,纽卡斯尔港口煤炭向中国出口的比例也很小。
  中国的煤炭产量虽然很大,但炼焦煤的产量和质量相对薄弱。澳大利亚煤炭业一直希望能打开更多的中国市场,尤其是炼焦煤市场,希望对中国的出口能赶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现在全球经济发展基本停滞,中国经济能保持相对稳定,使得中国市场更成为澳大利亚煤炭业一根希望的稻草。
  
  澳煤:中国企业的新选择
  
  2008年底煤炭订货会上,中国国内电煤企业针锋相对,由于价格预期相差约50元,最后谈判陷于僵局。
  此后,电煤企业之间一直没有达成共识。电企因此把目光转向海外市场。电力企业今年与越南、印尼、俄罗斯等煤炭生产国谈判过进口动力煤的事情,并签订了部分进口合同。包括粤电集团在内的数家广东企业,已经与越南煤炭总公司达成了700多万吨的年度煤炭协议;大唐集团也已从印尼和俄罗斯首次购煤26万吨。而购买的价格与国内秦皇岛煤价相比要低10~20元/吨。
  虽然这个价格高于电煤合同价很多,但是作为合同煤之外的市场采购,这个价格对于电企还是合算,而且还可以借此力压煤企降价。正是因为电企的全球购买,秦皇岛港发热量5500大卡的电煤突然暴跌10%,2月17日收于550元/吨。
  不过更好的采购对象是澳大利亚煤炭。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价格来看,澳大利亚的煤炭供应似乎都是更佳的选择。
  五大电力集团已与澳方洽谈,拟进口一部分动力煤,热值5800大卡,到岸价(到广州港)约为70美元/吨(不含税),总量约为100万吨,并在争取更多的进口煤量。根据2月17日的价格数据测算,五大发电集团从澳大利亚购买的进口煤价含税后也比从秦皇岛运到广州港的同类煤价低30元/吨。
  这个价格,对于很多中国企业都是具有诱惑力的。即使电企,也并不是完全能享受电煤合同价格。合同煤之外的需求,市场自发的也会寻求更低的供应价格。除了动力煤,炼焦煤更是澳大利亚煤炭业的强项。如果中国钢铁业能早日恢复发展,市场对澳大利亚炼焦煤的需求也会和澳大利亚煤炭协会所预期的一样,会有迅速的增长。
  虽然中国煤炭基本靠国内供应,但是中国煤炭需求的基数非常大,一小部分的外部需求也会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据专家估计,仅广东一省,2009年的煤炭进口量可能就在2000万吨左右。
  不过现在能真正从国际煤炭市场获利的企业并不多,主要是现在政策管制的限制很大,进口配额等制度导致中国企业的需求不能释放,还带来企业间的不平等竞争。只有市场化程度能更深入,中国企业对海外煤炭的需求才会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能源:中国经济的发动机
  
  中国购买不仅面向澳大利亚,也不仅是煤炭。中国购买对象是全球范围,购买的物品更是包罗万象。
  2月17日, 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250亿美元贷款换石油协议。2月16日,商务部宣布,中国赴欧采购团预计在2月下旬成行,采购中国需要的设备、商品和技术,此次大采购的总金额将达到150亿元。
  中国的大手笔采购展现了中国崛起的国力,也隐含了很多玄机。一是在美国出台“国货条款”之际,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之时,如何合理保护自己的利益,利用大笔采购对抗贸易保护主义。
  二是中国的采购可否持续,中国采购中很大一块是能源和资源的需求。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已经发动起来了。
  发展中的中国,今天还能四处以尚能承受的价格购买经济发动机所需的资源,再过二十几年,中国将与美国比肩,能否继续获得经济发展所需的,同时也能承受得起的资源?中国需要更多的选择。环境能源也许是未来的一个关键选择,而这方面的推进应该是只争朝夕的事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澳洲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