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中央媒体记者团来三门核电采访

2009-03-26 09:19来源:www.chinapower.com.cn  关键词:三门核电采访中央媒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门新闻网 

  3月16日,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中国电力报等7家中央新闻媒体的记者,在中宣部和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中核集团三门核电工程现场参观采访。中核集团核电部主任陈桦和三门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军接受采访,并陪同记者朋友们参观了工程现场。公司副总经理苏凤国、李远和集团公司新闻宣传中心主任助理李桃参加交流,苏凤国主持了媒体交流座谈会。

  座谈会上,来自中宣部和国家能源局的代表就此次采访报道提出了要求,中核集团公司核电部主任陈桦、三门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军、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郑明光、三门现场项目管理机构(SPMO)副总经理沈文荣、美国西屋公司高级副总裁B.Poirier分别介绍了三代核电技术引进对于高起点推进中国核电发展的意义、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三门核电一期工程进展情况、AP1000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内陆核电标准化设计进展、三门核电站首台机组主体工程开工准备情况、AP1000技术的开发和世界核电发展形势。

  陈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贯穿于每项工作,包括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中核集团对世界首台AP1000核电机组承担总的和最终的责任。因此,中核集团对三门核电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对设计、设备制造、建造,调试、生产准备等各环节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当AP1000机组建成并安全稳定运行一段时间以后,我们的团队,包括三门核电业主、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西屋公司等所有建设单位,才能够向国家汇报我们按要求完成了任务。

  陈桦认为,从科学发展观来说,引进不是我们的目的,消化、吸收、创新并形成民族核电发展能力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中核集团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建立了世界上少有的、完整的核工业体系,因此中核集团有责任、也应该全面参与引进、开发、创新工作当中,利用国内目前现有的资源,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用较少的时间,缩短我国与世界先进核科技发展的差距。最终落实中核集团总经理康日新对我们的要求:“确保核安全让国人放心,发展民族核电让国家放心,发展清洁能源让后代放心,建设和谐集团让职工放心。”

  顾军在接受采访时说,引进、消化和吸收三代核电技术,对于推动国家整体产业结构和工业体系的发展,把握机遇,进一步推进民族核电取得更大的成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深远。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在三门核电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目标的确定、人才准备等方面倾注了很大力量,确保了即将到来的一期工程开工目标的实现。三门核电筹备工作漫长,如果采用二代或二代加技术,三门核电早已投产并为中核集团创造效益。中国核工业集团当初选择最成熟的厂址用来作为国家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充分体现了集团对国家决策的高度重视。在项目起步阶段,中核集团从秦山核电基地和其他集团内部企业抽调了100多名核电技术和经营管理骨干充实到三门核电项目的前期准备中,这批骨干在三门核电的各个领域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项目发展奠定了基础。

  顾军介绍说,中核集团公司作为国家核科技工业的主力军和国家队,作为国家核电发展的中坚力量,帮助新成立的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尽快履行其职责,做了很多工作。在国家决定成立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来作为引进、消化、吸收AP1000技术的平台之时,中核集团把所属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划转给新成立的国核技,在依托项目建设发展过程中,双方积极开展交流,并与国核技方面签订了多项合同来支撑和帮助国核技尽快适应任务要求。

  顾军表示,我们可以理解,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成立不久,整体力量还不完备。因此,三门业主在前期承担了很多协调接口工作。双方在工程现场积极合作交流,形成了良好的互动,通过业主的经验把国核技的项目管理和工程管理力量带动起来,努力确保开工目标的实现,贯彻国家对自主化依托项目的要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门核电查看更多>采访查看更多>中央媒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