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观点交锋:第三代核技术的脉络

2009-04-10 11:06来源:《能源》杂志  关键词:第三代核电第三代核技术第三代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温鸿钧,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计划部原副总工,长期从事核电计划规划工作
郁祖盛,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环保部核安全和环境专家委员

  《能源》:在两位专家看来,引进AP1000的各种条件是否完备?

  温鸿钧:为确保安全,规避风险,我们对引进AP1000项目的前提必须有清晰的认识。我的观点是,我们需要以更加耐心和客观的态度面对其引进和开工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环节;其新机型的成熟性、设计认证的完整和科学性及经济性也还需要进一步斟酌推敲。

  郁祖盛:我的看法可能和温教授的不太一样。我认为,不论从技术、验证及长远的经济性而言,引进AP1000都具备了成熟的条件。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AP1000的设备采用的是非常成熟的技术,AP1000首堆所采用的关键设备,并不存在不可接受的颠覆性风险。我认为,技术成熟性问题不应成为选择AP1000 技术决策的障碍。

  《能源》:那就先从新机型的技术成熟性谈起吧。

  温鸿钧:核电新机型的成熟有一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成熟是设计研发的成熟。以美国为例,必须经过NRC的审查,得到NRC颁发最终设计认证证书。第二阶段是经过首堆工程整体验证和经济示范,以便得到部分业主和投资者们认可和采用,具备小批量规模建设的条件。第三阶段则是经过市场竞争的考验,就会大发展了。而事实是,AP1000并未经首堆工程整体验证,设计研发也未完全结束,尚处第一阶段成熟。

  郁祖盛:我不同意温教授的观点。所谓技术成熟性是指所采用的技术是否经过“验证”,验证方法包括:工程验证和实验验证,凡是通过实际使用的工程验证或充分、有效的实验、试验验证的技术均可定义为成熟技术。AP1000核电厂的反应堆采用西屋公司成熟的314型反应堆,314型反应堆己有两套在比利时运行,具有二十年以上的运行经验。AP1000的反应堆在此基础上略有改进,是同一型号在不同建设时期的改良,是314型反应堆的“翻版加改进”。

  从“成熟技术验证的方法论”来分析,非能动安全系统和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的验证方法是与己被大家所接受的传统压水堆能动安全系统的验证方法。AP1000非能动安全系统和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是核电高科技成果的应用,它的成熟性也同样是建立在有效的计算分析和充分的实验验证的基础之上。NRC对AP1000的审查进行了独立的审核后,其结论是:AP1000的设计是坚实的,它可以建造和运行,不会对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带来过度风险”。因此,AP1000可以进行商业化建造。

  至于温教授所说的“AP1000并未经首堆工程整体验证,设计研发也未完全结束”的观点,我不能苟同。

 《能源》:看来两位对AP1000的设计认证是否完备的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

  温鸿钧:AP1000的开工建设必须承担设计认证方面的法律风险。能否取得权威的核安全部门的设计认证证书,是建设项目取得建造运行许可证的前提。我认为,AP1000现取得的设计认证证书,因为有相关附件的约束,存在“硬伤”。只有等NRC(美国核管委)颁发修证的设计认证证书才能称得上“尘埃落定”。

  2006年1月27日美国NRC发出了AP1000的最终设计认证证书,可以说AP1000达到第一阶段设计研发的成熟,但由于它的设计变动多,一些涉及安全的关键设计验证工作未做。2006年上半年,西屋公司曾要委托中国核动力院做AP1000的堆内流致振动试验和反应堆水力模拟试验,因审计条款而未达成协议。控制棒驱动机构的运行考验、主冷却泵的试制和长期运行考验等,本应在NRC设计认证审查前完成,但因相关验证未做,且不能提供资料而成为认证审查的难点。另外,AP1000的优点是理论计算的堆芯严重损坏事故频率和发生大规模放射性释放的频率低,但由于这些涉及核安全的验证试验未做,发生核事故的可能性就增加,概率分析的基础数据不可靠,使对两个核事故概率会增加多少没法下确切定论。

  郁祖盛:我认为温教授的描述并不符合事实。AP1000标准设计研发阶段的全部设计分析和实验、试验验证,特别是涉及核安全的内容己全部结束。在此基础上,2004年9月23日NRC完成了最终审查,对AP1000标准设计发布了最终设计批准书,并发布了对AP1000标准设计的最终安全评价报告。按照美国法律,通过近1年的公众听证后,己于2005年12月30日向西屋公司颁发了AP1000标准设计的“设计许可证”。而并非温教授所述“2006年1月27日美国NRC发出了AP1000的最终设计认证证书”。再者,在标准设计取得DC的基础上,随着具体工程要求和工程设计的进展情况对原标准设计进行必要的设计修改,也是完全正常的情况。并不能成为AP1000技术不成熟的论据。

  至于温教授所说的“这些涉及核安全的验证试验未做,使两个核事故概率会增加多少没法下确切定论。”我认为这也不符合事实。美国核管会(NRC)的安全审查是完全独立进行的,如果AP1000的设计,在涉及核安全的验证试验未做,是根本不可能获得NRC颁发的“最终设计批准”和“设计许可证”的。

  《能源》:刚才温教授谈到核安全的验证试验与概率分析基础数据可靠性问题,那么,设计认证与批量建设的安全性存在怎样的关联?

  温鸿钧:还是具体到AP1000。我认为AP1000的一些单项技术验证是建立在理论推测的基础上,缺乏实际的工程性的试验验证;只有单项技术和局部系统的验证,没有综合整体验证。这样,我们可能承担更多的安全风险。特别是AP1000设计理念有了重大变动,综合整体验证就显得更加重要,是万万不能少的。新机组的批量建设要通过首台机组经工程建设和运行考验,验证其成熟后方可开始。我的建议是,以AP1000现在的成熟程度,作为确定研究发展方向的选择是足够的。但现在要在一两年内开工4台,进一步还要批量规模建设,这样的成熟程度就远远不够了。

  郁祖盛:我要强调的是,对于AP1000核电机组并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新机组的批量建设要通过首台机组经工程建设和运行考验,验证其成熟后方可开始”的问题。正是由于AP1000核电机组的成熟性,“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的4台AP1000核电机组建设将在16个月之内相继开工。这本身己是批量建设,且事实上美国本土AP1000核电机组的建设也没有等中国首台机组的工程及运行验证,而将在2011年开始浇灌第一缶混凝土。

  温鸿钧:我现在还没有看到美国在2011年要浇第一罐混凝土正式开工的报导,世界核能协会全世界计划建设项目统计中,也没有美国的计划建设项目。从美国的审批程序看,2010年3月完成修改设计的审查工作,再通过有关程序发证和项目建造运行许可证的审查批准,我认为在时间上是很难赶上的。

 《能源》:美国第三代核电的引进建设已成为事实,请两位谈谈你们的想法和建议。

  温鸿钧: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现在引进AP1000不太合适。首先,要取得美国NRC颁发AP1000修正的设计认证证书。我国不能把2006年颁发的设计认证证书,作为我国核电建造许可证审批的依据。其次,通过中国核安全局对在中国条件下AP1000的安全审评。再者,完成重大的试验验证,并经权威机构和专家评审确认通过。即使美国NRC愿意承担法律责任,接受西屋公司变通要求,我国也必须严格把关,不能变通。AP1000在我国开工建设,后果肯定是由我国承担的,评审验证问题上绝不能放宽。

  还有,要确保AP1000的经济性,如实公开AP1000的经济性。当初上报中央的1700-1900美元/千瓦,与现在的“上不封顶”,两者存在什么关系;为什么由最便宜的机型,变成了非常昂贵的机型,这都应该有合理的解释。

  郁祖盛:中国政府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中,发展核电建设是应有之义。对中国核电事业来说,机遇超过危机,或者说就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当前对能源需求有所减少,能源行业有了难得的“喘息之机”,我们可以抓住时机,大刀阔斧地调整能源结构,让火电放慢步伐,让核电迎头赶上。当然,我并不是主张盲目冒进,关键还是如何打基础。总的来讲,目前中国核电的技术资源、技术准备、技术基础和现实的需要量之间还有一定矛盾,还需长时间的积累。具体到AP1000,其有着技术上的先进性加上经济上的发展潜力。我认为这代表着未来核电的发展方向。

  当然,从竞争机制和体制上,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核电的发展应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改革来解除体制的约束,依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创造依靠市场需求拉动核电发展的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手段;靠企业的积极性获取发展动力,靠发展集聚资源和要素,靠竞争推动技术进步,靠产业形成规模。这是积极发展核电应具备的“软环境”。只有加快核电行业的体制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与发展核电的生产力,实现核电建设的投资、建造、制造等机制创新,才能动员国内各部门的财力、人力、物力和各方面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实现积极发展核电的战略目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第三代核电查看更多>第三代核技术查看更多>第三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