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去年电企亏损阻碍火电首季难盈利

2009-04-15 09:34来源:www.chinapower.com.cn  关键词:火电一季度盈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分析员 李静)火电企业的日子确实不好过了。

  以行业龙头华能国际(600011行情,爱股)(600011.SH)为例,2008年报显示,虽然营业收入达到678.25亿元,同比增长了34.48%,但净利润却巨亏37亿元,同比下降161.72%。每股收益也由2007年的0.5元下降至2008年的-0.31元,同比下降162%。

  业绩恶化的主要原因是营业成本大幅上涨。2008年公司营业收入虽同比增长34.48%,但是由于燃料价格上涨,公司营业成本也同比增长了63.34%。

  在燃料价格不确定,需求未能持续回暖的当下,电力企业2009年一季度实现盈利难度较大。

  08年逾三成电企亏损

  截至4月8日,27家火电企业中,12家公布年报,其中华能国际、豫能控股(001896行情,爱股)、九龙电力(600292行情,爱股)三家均为亏损;12家热电企业中,东方热电、京能热电(600578行情,爱股)等7家公司公布年报,其中东方热电亏损3.33亿元。

  水电企业的情况相对乐观一些。在14家水电企业中,已公布年报的共有包括明星电力(600101行情,爱股)、文山电力(600995行情,爱股)、黔源电力(002039行情,爱股)在内的10家公司,且均有4000万元至2亿元的盈利。

  在尚未发布年报的27家电力公司中,共有21家发布了业绩预告,其中仅属于水电的广安爱众一家预增,其余26家都预减、续亏或者首亏。

  已公布年报的4家亏损,加上预亏的13家,共17家电企亏损,这意味着2008年已有逾三成的电企亏损。

  2009年1~2月份,电力行业的盈利状况有所好转,整个行业利润16.4亿元,其中火电企业实现了13.4亿元的利润,这是自2008年二季度亏损至今以来首次扭亏。

  火电企业扭亏消息一出,市场上的乐观人士对火电企业开始积极看好。

  市场对火电行业乐观的依据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通缩背景下原材料价格的下行。

  首先是全球通缩促使国际煤价和海运费的下跌。目前国际煤价约为130美元/吨,加上运费折合人民币约1080元/吨左右,国内焦煤价格在1200元/吨左右。

  中电投董事长陆启洲曾公开表示,进口煤炭加上增值税、关税,仍要比国内便宜20元左右。国内外煤炭企业的竞争,又有可能促使国内煤价下行。

  其次是通缩背景下,利率进入降息周期,从而有利于火电企业财务费用的降低。最后是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的增值税改革,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火电企业税负,提升利润空间。

  上述理由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全面考察火电企业未来的盈利情况,不少因素仍阻碍盈利,未来盈利前景尚不明朗。

  需求不振困局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需求是影响利润的重要因素。事实上,近期全社会用电量情况并不乐观。2008年以来,电力消费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但是增速逐月放缓的趋势令人担忧,且在2008年10月份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月度用电量的负增长。

  2009年1~2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972.1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22%。分产业看,第一、第三产业用电量小幅增长,约占全社会用电量75%权重的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却下降10.19%,实际用电量仅为3493.14亿千瓦时。

  在第二产业这一“用电大户”需求不振的带动下,全社会用电量也随之下滑。虽然房地产、水泥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交通运输业5个行业的用电量同比增长了6.42%、2.07%、19.18%、14.59%和13.58%。但考察这些行业发现,用电量同比正增长的行业主要为非周期性制造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而第二产业以及周期性行业的用电量仍延续下滑态势,而这些行业和产业占据了全社会用电量的绝大部分。

  提振第二产业及周期性行业的用电需求,最主要的是受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的影响。

  进入2009年以来,宏观经济走势在震荡中露出回暖迹象,3月份的PMI指数达到52.4,连续4个月回升,这一先行指标似乎表明经济正在企稳回暖。但也有迹象在表明经济的回暖情况并不容乐观,其中以钢材、煤炭等支柱行业的库存情况为例,就存在去库存、再库存的反复,且钢材价格也在下行,这些迹象似乎又在表明宏观经济并未回暖。

  宏观经济复苏前景的不明朗,使得紧随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的第二产业及其他周期性行业的回暖也难以判断。因此,其用电量的未来走势还有待观察,目前断言包括火电企业在内的电力企业需求回升为时尚早,今后一段时间内,需求问题仍将是困扰电力企业的难题。

  09年一季度盈利较难

  除了需求不振之外,成本压力是削弱公司盈利能力另一把利剑。目前,国际煤价下行趋势明显,国内电煤协议价迟迟未有结果。市场盛传的4%或者10%的涨幅,目前看来都尚不能确定。

  通胀威胁、电价定价机制和电煤合同价谈判是困扰火电企业发展的三大隐忧。

  2009年2月份,中国CPI、PPI双降,其中CPI同比下降1.6%,是6年来首次负增长,PPI同比下降4.5%,虽然市场将其委婉地称为“非典型通缩”,但也难掩通缩的身影。

  另一方面,一季度新增信贷总额已达3.9万亿元,要完成全年5~6万亿元的目标轻而易举。大量的信贷投放,不管其流向领域如何,但通胀的温床已经打造好,下半年通胀的判断也不难实现。

  在通胀终将来临的预期下,煤炭价格难免也将随之上涨。电力企业未来仍将面临着原材料成本的压力,其盈利空间难免会再次受到挤压。由于电价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其定价机制也存在一定的稳定性,不会随着成本的波动而及时调整,在成本上升时期,将会对其盈利产生不利影响。

  僵持多日但仍未确定的电煤协议价,是一个多方利益博弈的问题。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有要求煤价下跌的理由,如国际煤价下跌,通缩背景以及电力企业亏损等。对煤炭企业来说,也有不降价的理由,如宏观经济不稳定,有可能通缩转通胀。另外,当前煤炭出口额下降,库存增加,若再降价,其利润很难保障。煤电的焦灼状态,使得2009年电煤合同价扑朔迷离,电力企业的成本变得不稳定。

  未来电力企业原材料价格走势,将继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盈利情况。就发电量而言,3月上旬基本延续了此前增长态势,而3月17日之后,又呈现出下滑态势。在燃料价格不确定,需求未能持续回暖的当下,电力企业一季度实现盈利难度较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电查看更多>一季度盈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