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我国电气企业前瞻性意识不足

2010-05-11 10:32来源:互联网关键词:电气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国电气制造企业大多采用引进消化吸收为主的技术路线。虽然再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先进技术研究起步较晚。

    我国电气企业前瞻性意识不足,那么,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我国电气企业的不足表现在哪里?专家认为,与德国等处于“第一集团”的企业相比,我国电气企业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企业现有结构不适应全球化竞争格局,前瞻性技术研究不足。集团董事长王计在今年两会期间总结东方电气的竞争优势时,提到了性价比优势、人力成本优势。但也提到了不足——仍然需要不断研发,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创新。王计说:“只有这样,再经过一长段时间的跑步,中国制造企业才有可能达到与世界一流企业全方位竞争的能力。”

    王计分析,由于国内产业结构布局原因,中国企业在成立时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要目的,以生产制造为主;而出口形式则主要是买方、卖方信贷及许可证贸易,海外总承包、设备成套能力相对不足。出口产品单一、出口形式单一,这意味着不利于我国电气企业进一步“走出去”。

    另外,我国电气制造企业大多采用引进消化吸收为主的技术路线。虽然再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先进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前瞻性技术研究不足。

    王计认为,无论是企业现有结构调整,还是前瞻性技术研究,都涉及整个产业结构的转变。这意味着单靠企业努力是不行的,政府应加强协调与管理,加速推动电气制造企业在结构调整、基础研究等方面的进步。要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展,意味着要联合各方力量,塑造产业集群。这就要根据电气产品上下游配套关系,加快结构调整、企业联合和产业重组,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塑造产业集群优势,实现科研、设计、制造、成套服务、金融和工程施工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和大型企业集团。与此同时,应积极寻求与国外公司合作,借鉴和利用跨国公司成熟的销售渠道和经营模式,凭借国内企业的优势,形成利益共同体,扩大“走出去”的途径。

    另外,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展,组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机构是重中之重。重组和整合国内电气产品领域现有资源,组建若干个电气产品制造产业共性技术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开展产业原创性技术、共性技术及战略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形成一支高水平、精干的研究队伍。政府应努力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重点开展产业共性和前瞻性技术及战略性关键技术的研发,打破目前存在的技术不能共享,各企业独自为战的局面。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为打造能够与跨国公司一争高下的中国企业集团创造条件、奠定基础,创造提升我国电气产业整体创新能力。

    “2010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关键一条,就是要掌握核心技术。有了核心技术,我们才能经得起风浪的冲击;有了核心技术,我们才能在转变中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有了核心技术,中国这艘巨轮就能产生无尽的动力。”王计如是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气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