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政策正文

中国“十二五” 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2011-04-21 16:09来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关键词:十二五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加大研发力度奠定技术基础

早在2000年,中国就在“863”计划中启动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确立了“三纵(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种整车)三横(动力电池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多能源动力总成电控系统三大关键零部件)”的矩阵式研发体系和以“整车”牵头的项目管理模式。“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在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领域中共投入20亿元人民币用于电动汽车专项。

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已有200余款电动汽车进入汽车新产品公告,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开发和商品化,特别是在代表未来方向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和应用上,处于世界前列。中国自主研发出镍氢和锂电两种类型多个系列车用动力蓄电池,其中,锂电池的功率密度提升到2500瓦/千克以上,电池模块的常规寿命达到1000次以上。

中国不仅支持相关技术的研发工作,还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电动汽车标准的研究制订。目前,中国已经发布实施并先行有效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共有56项,基本能够满足电动汽车科研评估、产品准入、质量控制等需要。

中国汽车企业也从战略高度认识到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主流竞争型产品的重大意义,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奇瑞、比亚迪等都已制订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规划。2009年,力神、比亚迪、万向等动力电池企业和上海电驱动、大郡等电机企业,投入数十亿资金加快产业化建设。在未来两年内,预计将形成15万套的动力电池和全系列驱动电机生产能力,以满足较大规模电动汽车生产的配套要求。

加强产业示范建设配套设施

在多年开展小规模示范运行的基础上,2008年,中国近600辆自主研发的各类新能源汽车成功进行奥运史上最大规模的示范运行,经受住了考验。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开展了1147辆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经历184天的安全、平稳运行,总载客达1.256亿人次,总运行里程达2921.63万公里。园内500多辆电动汽车,共用电800万千瓦时,其中近50%由园内太阳能屋顶电站供应。成功进行规模化、集中化、高强度的示范运行表明,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已具备产业化基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十二五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