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报道正文

牡丹江电业局变电检修工区检修一班副班长于朋

2011-05-08 15:10来源:牡丹江电业局作者:吴金良关键词:牡丹江电业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于朋,54岁,现任黑龙江牡丹江电业局变电检修工区检修一班副班长,变压器检修专责,曾获“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劳动模范”、“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于朋是个普通的电力工人,普通到他自1979年到牡丹江电业局参加工作起,一直没有离开过变电检修岗位。但于朋却又不普通,32年工作无差错,参与过51座变电所塔维修维护,处理设备缺陷数万件,他用全国劳动模范荣誉、入选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人才库待遇,来印证自己的不平凡。

5月7日,时令已经进入立夏时节,黑龙江畔冬的脚步确蹒跚前行。由于近日连续阴雨,牡丹江地区白天早高气温仅达15、6度。

“于师傅,您好,周六打扰你休息,我想请您谈谈这么多年工作的感受,你有空吗?”

“我正在110千伏石头变春检现场,今天要完成绝缘套管清扫及变压器换油任务。”电话里,于朋大声地回答。

“老于周六又加班了。”望着天空不时飘落的细雨,笔者迅速赶到现场,看到一片忙碌的景象,于朋正在构架上吊装变压器套管顶盖。

精益求精

关健时刻冲在前

“缩短检修时间,保证检修质量”是老于的口头禅。3年来,于朋参与大小检修项目100余次,处理缺陷300多件。

“干起活儿来不要命。”这是共事多年的工友对他的印象。

2008年初,110千伏东京城变电所主变底壳渗漏,于朋凭着丰富经验,检查到了渗漏点,如何堵漏,大家有了分歧。焊接堵漏还是灰胶堵漏,焊接堵漏可以根治渗漏,但技术不过关可能引起变压器油过热爆炸,灰胶堵漏治标不治本,设备运行久了还会渗漏。“我来!”关键时刻,于朋冲了上去,凭着精湛的技术,边焊接边用水降温,焊接堵漏成功。

在于朋的努力下,自2008年年末,牡丹江电业局彻底解决变压器渗漏难题。至今,该局变压器无一渗漏。

绥芬河中俄互市贸易区,是中国边贸重点建设项目,直接关系中俄贸易的长远发展。

2009年冬,互市贸易区新建一座66千伏变电所。该所采用全钢管结构,这在牡丹江电网建设中尚属首次,工程要求钢架和构件必须在地面组合,整体吊装,安装精度误差不得大于5毫米。这是一次全新高难度施工,该局领导首先想到善于打硬仗的于朋。接到任务后,于朋常常凌晨起来核对阅读图纸,对当天安装任务细到毫发。施工中,他和工友们冒着零下20多度严寒,一个构件一个构件组装,一毫米一毫米校正,高质量施工,使变电所一次安装成功,验收获优。

“设备安装中,经常出现土建图纸与电气图纸不一致,图纸复勘成了于朋的‘专利’。这些年,于朋现场改过多少张图不知道,但照老于改过的图纸,设备安装都合格,这一点全工区只有他能做到。”检修班员工田剑平感慨地说。

任劳任怨

三十二年如一日

于朋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三十二年如一日,要求别人做好的事,首先自己做到。作为一名普通变电检修工人,他完全可以按照老套路干活,班组年轻人多,自己做指导新同志工作无可厚非。但施工现场,哪里活累、活脏,那里就有于朋身影。多年来,他利用自己的经验,不断探索设计新项目,在设计“刀闸完善化检修平台”中,自己设计、画图纸,自己到市场买材料,自己动手焊接组装。检修平台应用于实际后,方便了员工操作,缩短了施工作业时间,获得牡丹江市“创新杯”竞赛创新成果奖。他主攻的“狭小空间铜铝排高密度錗弯”技术、解决电气安装图纸与土建施工图纸衔接问题课题,破解了困绕变电检修操作多年的技术难题,于朋因此成为专家型技术工人。

作者: 吴金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牡丹江电业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