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人物正文

武警水电二总队:青春热血点亮雪域高原

2011-05-24 07:23来源:武警水电二总队作者:徐迎华、吴春波关键词:武警水电二总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1年5月19日,在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之际,由武警水电二总队承建的西藏单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老虎嘴电站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极大地缓解了西藏尤其是首府拉萨的电力紧张局面,机组的投产发电凝聚着白学斌和他的战友们太多的心血和汗水。

白学斌,武警水电二总队西藏老虎嘴电站项目部主任,专业技术中校警衔。他入伍22年,扎根西藏17年。先后参加和主持了羊湖电站、满拉电站、直孔电站、金河电站等7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参与和主持安装机组29台,装机容量达43.7万千瓦,所装机组占到目前西藏已投产水电装机总容量的65%。

17年来,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他身先士卒,始终带头坚守施工第一线,在紧张忙碌的工作条件下,勤奋学习、乐于钻研,善于解决施工中遇到的诸多难题,填补了我国高海拔水电建设史上的多项技术空白。

勇闯难关,技术创新是我服务人民的利器

白学斌对于技术创新的追求源于在入藏之初的一段特殊经历。上世纪80年代末,羊湖电站开工建设,外国水电专家曾预言“中国人凭自己的力量不可能建成的”,由于机组设备全从国外进口,需要精通外语的专业技术人才,白学斌经过在复旦大学1年英语口语的强化培训,组织上安排由他负责与奥地利专家具体协调机组安装的技术工作。不久,白学斌便领教了外方专家对安装的高标准、严要求。拼装水轮机室6块钢板用了两周时间,返工了3次。外方专家要求:国际标准允许2毫米偏差就必须在2毫米以内,双面焊接就得双面焊接饱满。短短的几天,白学斌感觉到了差距。从此,白学斌狠下心来卧薪尝胆,凭着自己较好的英语功底,不断与外籍专家学习交流,刻苦自学中外各种水电专业书籍,为今后工作积蓄了丰厚的专业知识储备。

2003年5月,西藏最大的水电站直孔电站开工建设,白学斌担任电站机组安装项目部主任,全面主持项目工作。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施工,缺氧50%以上,机械动力不足内地的三分之二,特殊的环境和气候对焊接工艺、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每天起早贪黑,带领官兵在长达150公里施工监测控制线上,根据不同的海拔和气温条件进行反复实验、探索出了一套高原气候条件下,氩气保护高压钢管的现场焊接工艺,成功地解决了高原缺氧条件下“钢管自动焊接”世界性难题,使用焊接成功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85%。在直孔电站建设中,由于主厂房桥机交面工期推迟一年,严重影响了施工总体进度。为加快施工进度,他借鉴内地大型水电工程安装施工经验,主持制订了铺设临时轨道将大吨位(36吨)分瓣座环吊装运输就位、大直径金属蜗壳依靠施工塔机分节吊入挂装、厂房桥机分体吊装再高空组合等重大施工方案,使机电安装关键线路上抢回工期9个月,仅此一项就为部队节约资金200余万元。电站4台机组以优良成绩实现一次性启动成功,提前5个月实现机组投产发电目标,该施工方案被列入武警水电部队机电安装施工的必选方案,赢得了国内水电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2008年10月,白学斌担任林芝老虎嘴电站机电安装项目主任,该电站是西藏电力系统全部联网的控制性工程,机组单机容量达3.4万千瓦,居西藏之首。2010年5月,施工难度最大的老虎嘴电站机组安装工程全面铺开,由于施工场地过于狭窄、土建机电工程立体交叉业务多,依照常规办法难以按期完成任务。白学斌查阅100多部科技文献资料,在借鉴国内外同行经验基础上,大胆创新工法,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练,创造性地采取了水轮机、发电机垂直错峰安装施工工艺,不仅满足了安装精度要求,也使施工效率提高了35%。

高质量的施工,创造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精品工程。1998年9月18日,他与战友们并肩奋战3年多,组织安装的羊湖电站4台国内首例“三机同轴”型发电机组,提前1年时间投产发电,彻底结束了拉萨地区天天拉闸限电的历史,拉萨人民生活用电从此有了可靠保障。2003年12月,由他负责的满拉机电安装工程在安全运行两年后,荣获国家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使“西藏粮仓”江孜县实现年年丰收;2004年8月,历时两年半,成功完成金河电站洞内大坡度3.5米大管径压力钢管安装任务,填补了西藏电力建设史和军队施工史上巨型压力钢管安装技术空白;2008年9月,承建的西藏“十一五”重点工程项目——雪卡电站按期发电,根本解决了林芝地区长期缺电问题和藏东南供电紧张的局面。

踏上高原,就要勇敢地承担起这份责任!

牦牛是生活在雪域高原藏族人民忠实的伙伴,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能顽强生存下来。在陕西农村长大的白学斌正是有一种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被人们称呼为“雪域牦牛”,然而,走近白学斌心灵深处,发现他却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重担。

由于常年在西藏偏僻深山中工作生活,白学斌患上了严重的哮喘病和关节炎,每遇天气变化,高原反应就异常强烈,呼吸困难,浑身酸痛。由于身体的原因,有时他也想回到内地工作,但一想到部队建设的需要,藏族同胞们对光明渴望的眼神,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默默地依然选择了坚守,选择了奉献。那一座座照亮西藏的电站,就像一座座矗立在雪域高原的丰碑,承载记录着白学斌这位共和国军人鲜为人知的许多故事。

1995年7月,世界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羊湖电站进入最后的攻坚战,位于海拔4265米高程的引水压力钢管蝶阀安装成了“卡脖子”工程,为确保9月5日自治区成立30周年首台机组启动运行,他临危受命,担任施工突击队长,带领7名战士奋战40余天,不分昼夜组织施工。在用大锤打拧螺栓时,一不小心,锤子蹭到了大拇指上,整片指甲被掀掉,顿时鲜血直流,但他简单地用创可贴和布一缠,坚持到深夜收工。如今,他的大拇指指甲还是分裂着长,成为了建设羊湖电站的永久纪念。

西部大开发的11年是他最为忙碌的11年,他马不停蹄征战在西藏水电工程建设战线上。金河电站是昌都地区最大的电站,总装机4万千瓦,建成投产后担负着藏东重镇昌都及我国最大的铜矿玉龙铜矿的电力供应。在工程建设中,他带领官兵们在荒山深处支起帐篷,一住就是几个月,帐篷内冬天夜晚气温在零下20多度,夏天烈日下气温在40度以上,就在这样的条件下,白学斌和他的战友们创造了雪域高原水电建设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金河电站施工中,最惊险的是斜坡段压力钢管的安装。要把直径3.5米、重约8吨的压力钢管安装在约50度新开凿的斜洞中,难度之大,史无前例。为使首节压力钢管沿着长175米的架空临时轨道顺利到达落差150米安装起始位置,他与项目部全体官兵一起,一厘米一厘米向前设法推进,及时研究解决所碰到各类问题,在潮湿阴暗的隧洞连续奋战整整38小时,才使首节钢管准确就位。

每个工程项目进点之初,首要任务就是要完成大型机械设备的转场运输。由于川藏公路地势险要,大构件长途运输非常困难。他科学筹划、精心组织,在长达2000多公里川藏线上,先后创造了水电部队300多台套大型机械设备、5000多吨金属结构安全运输的新记录。

2010年8月24日,白学斌正在老虎嘴电站工地上施工,10时许,突然接到距离工地15公里的雪卡电站发生水灾的紧急求救电话,他立即组织抢险突击队立即赶赴,只见电站上游40多米高水头的库水沿着压力钢管源源不断涌入水轮机房,在长16米、宽6.5米的机房内,水位以每分钟0.5米的速度上涨。在断电紧急情况下,白学斌迅速采取手动方式关闭压力阀门,有效阻止了水位上升,同时启动大功率应急柴油电机组织抽水排涝,经过三天三夜的不眠奋战,终于控制住了险情,并迅速制定抢修方案,比预定时间提前10天恢复供电,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高达上亿元。

进藏17年来,白学斌组织参建的7个大中型能源项目遍布西藏7个地市、5条江河,为构建藏中、昌都、林芝、阿里四个区域骨干电网,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多万农牧民因此告别了点油灯照明、烧牛羊粪取暖的生活。

身远心近,高原上有一种感动天地的大爱

17年间,他对西藏的爱、对高原的情,沉淀得比水电站的湖水还深、比高原的海拔还高。1998年羊湖水电站竣工时,恰逢女儿出生,为了纪念这一幸福时刻,深爱着高原的白学斌给女儿取了个好听的藏族名字---白吉卓玛。

2009年,白学斌被评为武警部队“参加和支持西部大开发先进个人”。连续多年被武警水电指挥部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这些成绩和荣誉的背后却隐藏着白学斌对家人无比的“愧疚”。

作为儿子,17年来他只跟父母度过了一个春节;作为丈夫,他连续14年放弃休假,每年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平均下来不到10天,在妻子最需要的时候,他总是不在。妻子吉海涛既当母亲又当父亲,既当儿媳又当儿子。在坐月子之时,由于无人照顾,她得了严重的风湿病;在从陕西老家随军到部队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她度过了人生中最孤单的日子;在女儿放学的路上,她骑着自行车在风雨中摔倒过无数次;作为父亲,他没有给“小卓玛”过一次生日,放学时没有一次出现在女儿的校门口,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致使女儿的“班主任”在电话里责怪他:你这个父亲怎么当的……“虽然对家人亏欠得太多,但只要站在高原之上,四处瞭望闪闪灯光,内心马上会得到极大的安慰!”这是白学斌日记中的一段话。真实地反应了白学斌舍小家顾大家的大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这位“老西藏”对西藏情有独钟的爱。

如今,白学斌在西藏也有了很多朋友。有电站管理人员,也有驻地农牧民。他每年都要抽出半个月时间回访电厂业主单位,了解电站机电运行情况,帮助解决疑难问题,针对基层电力部门职工业务能力较差等情况,他自己专门制作了20多个的电站管理课件,积极协助业主培训职工,仅在老虎嘴电站就培训职工1200多人次。羊湖电站附近的夏萨村藏族村民达瓦,起初是在地方施工单位当泥瓦工,在白学斌的悉心帮助和指导下,如今自己组建了专业施工队伍,去年到山西太原打工,收入达到20多万元。像达瓦这样受到白学斌技术帮助指导的藏族村民有10多人,他们现在大都成为了村里有名的致富带头人,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在参与西藏经济建设的同时,白学斌积极组织开展“助民献爱心”活动,个人先后资助了20多名藏族失学儿童,为藏族同胞捐款捐物6万余元,为表达对他的由衷敬意,驻地群众给他赠送了200多条哈达,西藏自治区领导称赞他是“点亮光明的新一代金珠玛米”。

作者: 徐迎华、吴春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武警水电二总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