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评论正文

煤电联动并非我国独有

2011-06-20 13:47来源:科学时报关键词:煤电联动电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淡季缺电的确引起我们对电价改革和建立长效机制的思考。据说,煤电问题引发高层关注,电价形成机制改革呼声渐高,发改委已经将煤电等资源型产品价格矛盾作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看待。

目前我国煤电之间矛盾的关键是价格,根本原因是煤价市场决定、电价政府管制。现实看来,电价市场化可能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及时合理的煤电联动成为解决煤电之间矛盾的关键。

2004年,我国建立了煤电联动机制,原则上以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比前一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相应调整电价,其中煤价涨幅的70%由电价来补偿,其余30%由发电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来承担;如变化幅度不到5%,则下一周期累计计算,直到累计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进行电价调整。2005年和2006年进行了两次煤电联动。之后,由于煤价涨得太快,放弃联动。

煤价涨,电价涨,煤电联动并非我国独有。美国和日本都有煤电联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对美国、日本和中国燃料价格调整机制(联动机制)进行了具体内容的比较,内容包含燃料价格调整机制的目的、联动对象、燃料成本传递比例、调整时间、测量燃料成本的基准、有无保护低收入者的措施、所使用的数据、对于使用预测数据进行联动的电力企业有无进行预测偏差纠正机制、价格调整的方向是单向还是双向,基本上包含了调整机制的所有主要内容。比较的结果说明了一些问题。

理论上说,任何燃料价格调整机制的目的都是确保电力服务。但是,国情不同,实践就很不一样,根本的不同在于,在美国和日本,发电企业基本私有,确保电力服务就必须确保电力企业的财务安全。我国发电企业基本国有,短期来说,确保电力服务不一定必须确保电力企业的财务安全,也就是说,我国的电力服务不会因为发电企业的亏损而受到很大影响。这样,我国的煤电联动目的就带有一定的偏差。

美国的燃料价格调整机制于二战以后,尤其在两次石油危机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原因就是两次石油危机中由于燃料价格的快速上涨,严重威胁到了电力企业的财务安全,从而使得电力服务无法得到保障。而日本是一个能源极度缺乏的国家,其能源供给的95%靠进口,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直接威胁到电力企业的财务安全。因此,为保证电力企业的服务能力,日本电力监管部门采用了燃料价格调整机制。

我国的煤电联动推出的背景也是煤炭价格上涨,但是,与美国和日本略有不同的是,由于体制和历史的问题,如我国市场煤与计划电的矛盾,其目标从一开始就包含缓解发电企业财务负担和解决煤电矛盾,并兼顾其他社会问题,比如居民电力负担、通货膨胀等等。美国、日本和中国的燃料价格调整机制的不同目的,在其内容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由于联动机制目标有所不同,在燃料成本传递比例方面,美国和日本基本上是100%燃料成本传递,而我国规定70%的煤炭上涨成本可以传递,另外30%的燃料成本由电力企业承担。在调整时间和使用的数据方面,日本和美国很多都是月度调整和季度调整,而且美国的联动机制中有一大部分是使用电力企业本身的预测数据,提前联动,更好地保证电力企业的财务安全和服务能力。当然,因为使用预测数据进行提前联动,在之后的规定时间里面就有偏差纠正机制,当实际燃料价格数据与预测数据不一致时,便进行偏差纠正调整。而日本和中国使用的是历史数据,是滞后联动,没有这种纠正机制。

另外,电价调整方向也反映了我国电价的一个基本问题。美国和日本都可以双向调整,即当燃料价格上涨时,电力价格上涨,当燃料价格下跌时,电力价格也随之下跌。由于我国的电价管制(没有调价到位)和历史的低价特征,煤电联动调价至今是单方向的,燃料价格上涨,电力价格随之上涨;当燃料价格下跌时,电价无法随之下调,比如说,2008年下半年煤价大幅度下降,电价没有下调。这体现了我国的煤电联动机制并不是单纯为了解决电力企业的燃料成本问题,而更多着眼于缓解电力企业的财务困难和解决短期煤电之间的矛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电联动查看更多>电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