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报道正文

云计算平台:不能没有你

2011-06-21 14:59来源:互联网周刊关键词:云计算平台电力信息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为了使用户放心,使安全措施、政策及涉及到谷歌应用程序套件的技术更加开放透明,谷歌发布了相关项目的白皮书。白皮书旨在向当前和潜在客户保证强大而广泛的安全基础。此外,谷歌还建立了特殊门户,供应用程序的用户了解隐私政策和安全问题。

而真正的云安全服务提供商在这一层面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比如趋势科技。新一轮的云计算安全全线产品渠道的培训已经在全国展开,超过20个的重点城市的50场次培训活动涵盖了趋势科技云计算安全方面的最新信息以及成功案例,包括新一代的安全技术架构。而全面提升云计算安全技术和解决方案服务能力的理念更是得到了深入阐述。在云计算市场集中出现的服务器安全、虚拟化安全等领域,同样需要进行深度认知。

3)云计算标准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云计算也需要一套行之有效又不至于成为桎梏的标准。一旦确定了标准,让企业在规范的领域内发展,反而更有利于其对环境的适应,从而再熟悉之后可以随心所欲不逾矩,避免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忐忑之境。这也需要立法者与专家的共同参与。

没有标准,任何以开放为特征的平台都可以自诩为云计算平台,那么云计算就完全成了一个新壶旧酒的被炒作的概念。毕竟这并不是真正的云计算。能够及时的制定出云计算的准确定义,是国家,也是有心从事云计算的广大企业和开发者急切需要的得到的标准。

统一的云计算标准有助于确保云计算的开放和有序竞争,防止技术锁定。随着云计算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业界对其标准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尽管业界针对云计算标准的讨论由来已久,但由于该领域参与角色过多过杂,且缺乏权威机构或组织有效牵引,标准制定工作进展缓慢。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标准工作组牵头举办的《云计算标准讨论会》已经于2011年6月2日至3日在东北大学召开。会议对就云计算相关标准进行了广泛研讨。该项目属推荐性国家标准,旨在推动我国云计算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拟于2012年正式推出。

而在企业方面,中国移动这几年和合作伙伴一起研发了一个开放的“大云”计算平台。目前云计算领域缺乏一个权威的标准化组织,缺乏一个标准化的平台和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如果通过“大云”研究为我国云计算研究和商业发展提供一个有效平台,使未来云计算应用能够实现跨平台发展,并以此促进建立国家级云计算标准化体系,实现云计算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加强安全等级保护、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制度制定,那么中国移动必然可以在未来的云计算的研发中获取充分的主动性。

中国的云计算专家倪光南院士曾经指出,我国必须尽快制定国家级的战略规划,协调全国云计算,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我国应充分发挥市场大的优势,大力推进云计算服务应用,就有可能提炼出相应的标准。以应用促发展是我国切实可行的云计算标准发展之路。

国内云计算标准化主要涉及到标准主体、切入点、运营、建设等方面。由各大运营商和设备商等考取认证证书,证书等级决定IDC建设等级。而云计算平台作为云计算发展过程中可以具有股肱之力的部分,得到广大IT企业前铺后涌的投入其中。对于云计算标准的认定,就更加迫切与需要了。

云计算平台的实施

亚马逊的弹性云服务早已根深蒂固,其对集群系统的维护,简单明了的收费方式都为使用者津津乐道。出身电子商务的亚马逊对于用户体验有着一以贯之的重视。这也是其连续亏损多年仍能不断获得融资的机要所在。而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付费即可的亚马逊模式为用户提供了重要的使用便利,也在消费上见了底线。

弹性计算云是为用户需要的任何操作系统、应用程序、配置、登陆和安全机制都能反映在服务器影响之中。而通过使用AMI,用户可以实现调用应用编程接口(API),实现使用管理。既可以运行数据库服务器,构建快速网络下载平台,甚至通过出租AMI获益。同时,多个AMI可以通信,正如集群计算服务平台。

与之相较,微软仍在孜孜不倦地开发自己服务+软件模式,其刚刚部署的Office2007系列软件,正是要应用好现有系统,发挥更大价值。微软业务群总经理邱丽孟说过:“首先,所有的新产品的应用界面是一样的,不仅服务器和最终软件界面很接近,甚至用户收发邮件时,在计算机上和手机端也是一样的体验。因此无论最终用户还是开发者,使用起来都非常轻松一致。第二,新商业软件平台给用户非常大的选择灵活性,无论是要构建本地应用还是云计算,都可以轻松实现。”

而向来作为重要的硬件制造商的惠普,在今年6月8日上午,其CEO李艾科(LéoApotheker)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惠普Discover2011会议上介绍了惠普云计算平台方案,并承诺将斥资数十亿美元用于研发创新,以及推进惠普混合型云技术的研发。

惠普会有公共云平台与客户端及个人云服务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惠普认为对很多大公司而言,拥有一个混合性的云环境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具有压倒性的竞争力。

云计算平台重要性的日益凸显使得无数IT厂商前仆后继投入此间,但真正的赢家仍在于掌握对于云计算技术的开放,安全和标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云计算平台查看更多>电力信息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