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战“电荒”

2011-07-04 10:50来源:《中国企业家》关键词:电力电荒火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火电沉疴重重,水电备受争议,核电脚步放缓,新能源发电尚难担大任,电荒越来越成为“常态”,这是否会成为压倒中国中小制造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金沙江上,坚定的水电拥趸们在新战场赢得了胜利。根据三峡集团近期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4座巨型水电站将在这里崛起。其规划装机规模近4300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年发电量约1900亿千瓦时。

中国水力发电利弊之争正处于白热化,此消息无疑刺激了许多人的神经。刚刚结束的大旱给了他们反对的理由:水电也要“靠天吃饭”,且不论巨型水电站是否导致旱灾,一旦大旱发生,它们远远不能发挥设计图纸上的完美功能—50年不遇的大旱,恰恰是7年以来最严重“电荒”的导火索之一。

这种争论实际折射了中国电力供应进退维谷的尴尬。僵硬的体制已将电力乏力的因素无限放大,今年“两会”期间,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原总经理翟若愚曾说,如果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不改革,2011年火电企业仍将继续亏损,并有可能出现2004年拉闸限电的局面。这番话并未引起太多关注。实际上,对业内人士来说,这甚至算不上是个预言,而是毫无悬念的事实。

问题远非煤电联动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对整个电力产业链进行系统改革。火电沉疴重重,水电备受争议,核电脚步放缓,新能源发电5年之内难担大任,因此电荒可能成为“常态”,非但年年来访,而且不分淡旺季。

对于已面临诸多新压力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这不啻于一场梦魇。“企业要倒起来是非常快的!”湖南一家工业公司负责人大声告诉本刊记者,他的企业已因为缺电而影响对客户供货。“幸好之前还有存货。如果缺电时间更长,交货时间拖延得更久,客户将大量流失。”

6月初,记者赴湖南、广东等多地调查电荒情况,恰逢旱涝急转,目睹多个水域一夜之间恢复生机,继而暴雨成灾,电荒却由此得以缓解。不过,无论电厂还是企业,心中都清楚,它们必须要掌握“电荒时代”的生存技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