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中国能源:发展中冷静思考

2011-07-21 16:33来源:《紫光阁》关键词:中国能源十二五能源结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国已成为能源消费和生产大国,在“十一五”期间能源发展状况如何?仍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十二五”期间,我国的能源安全是否有保障?我国的能源改革如何攻坚?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我们在中国能源快速发展的同时,去冷静分析,思考与探讨。

“十一五”能源发展突飞猛进

记者:张主任,能否介绍一下“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行业的发展情况?取得了哪些成就?

张国宝:应该说,中国能源在过去五年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0年底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超过9.5亿千瓦,其中4.45亿千瓦是在这五年增加的。中国水电事业起自1910年在云南石龙坝建设的小水电站,至今正好100年,目前,我国水电装机总量已经突破2亿千瓦,增量居世界第一。这五年新增水电装机容量0.96亿千瓦,也是世界第一,也就是说中国水电前90多年完成了1.1亿千瓦,而最近五年完成数接近了前90年的总和。从这两组数据来看,这五年能源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可能在世界能源发展史上也绝无仅有。

现在,我国人均电力装机容量达到0.69千瓦,与五年前相比,人均增长了0.2千瓦,尽管跟发达国家比还有差距,但人均占有的发电量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

另外,过去五年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力度也是很大的。我们关停了总量达7200万千瓦的小火电机组,这相当于韩国或英国全国的电力装机容量。现在30万、60万千瓦的电力装机占到全部装机的70%,而过去这个比重只有30%到40%。从技术角度看,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工程,单机容量70万千瓦机组,这些机组我们引进、吸收、再创新,已可以完全自主制造,其单机容量和技术达到了世界上的最高水平。目前已建成的和在建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数量我国居世界第一。

所以,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技术水平来看,过去五年,我们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可以说我国能源产业已经跃居国际先进行列。

现在,我国能源供给基本实现了供需平衡。过去长期困扰我们的电力紧张、天然气紧张的局面基本得到了缓解,这一点,老百姓应该是感受最深的。2010年供暖季天然气的使用就和往年不一样,以往因为“气荒”限制屋内的温度不能高于18度,现在就没有这个限制了。过去老一代人烧蜂窝煤,后来是烧煤气,现在发展到烧天然气了。这五年,人均天然气消费达到了88立方米,这是在过去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增加的,这是人民生活迅速改善一个很好的例子。

“十二五”能源格局建立在环保之上

记者:在过去五年中,我国在能源发展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能源消耗太大,污染比较严重等,那么,下一个五年之后,我国的能源格局会是什么样子?

张国宝: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生产水平、用能水平都还比较低下。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确实存在单位GDP能耗较高的问题。

中国能源结构特点是对煤炭的依赖特别大,我们有70%的能源是来自于煤炭,而发达国家正好反过来,他们只有30%左右是煤炭,70%左右是天然气或石油,核能在电力当中也占到16%,而我们核能连2%都不到。煤炭消耗要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还涉及运输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问题。与天然气、核能相比,无论是排放温室气体和二氧化硫还是固体废弃物,煤炭都是多的。

我们一直致力于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十一五”期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我们能源结构对煤炭依赖非常高,所以短期内还扭转不了对煤炭的依赖。我们要逐渐减少煤炭运用的比重,努力增加非化石能源或清洁能源的比重,这是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现在,我们在能源供需方面基本上做到了平衡,但中国人口这么多,人均用能量比发达国家还是差得很多。比如说电的拥有量,美国人均3千瓦,我们一个人才0.69千瓦,距离不小。当然我们不能攀比美国的生活方式。

我们还要不断地改善生活,发展生产力,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节约,要推行节能减排技术,把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和环保绿色的基础上。

“十二五”期间,人均用电水平应该还会有所提高。我们应当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同时加大节约能源。因为我们目前的产业结构乃至每个单位产品的能耗都还比较高。同样生产1吨水泥或者钢材,我们的耗能比日本多,我们节能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所以,中国面临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占有量不是很多的情况,必须提倡厉行节约。

“十二五”期间的减排任务非常艰巨。但是我是有信心,我认为经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只要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同时适当加快核电的发展,应该是有可能达到的。

“新能源”中国发展速度不容小觑

记者:您怎么看待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情况?

张国宝:新能源是我非常想谈的一个问题。我注意到,奥巴马在最新的国情咨文中提到中国这些年新能源发展非常快,甚至说有些地方超过了美国,他们感到有危机感了,其实不只美国人这么看,欧洲或是别的国家也是这么看。

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新能源发展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中国这些年的新能源发展非常快,这是事实。以风电为例,我们的吊装量达到4100万千瓦,已经超过了德国,现在仅次于美国,预计今年将超过美国,光是2010年就增加了1300万千瓦,这个增量是世界最快的。今年一季度我国风力发电188亿千瓦时,已经接近核电的发电量,今年风力发电量有可能超过核电发电量。

技术水平上,我们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最早,我们风电单机都是300千瓦、800千瓦的,新疆达坂城风电场开始装的是这类机型。1.5兆瓦的机型我国企业基本都是买的欧洲国家的专利,然后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现在国产的3兆瓦和5兆瓦机型,都是通过自主研发或联合研发搞成功的,都有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

所以,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我们全是买别人的专利,这一点我必须要澄清一下。我们的一些企业一直在做自主研发,比如说金风和浙江的运达。现在3兆瓦的海上风机,我们已经在上海东海大桥一侧安装了,现在运转得很好,5兆瓦的国际上也还没有大量生产,我们也生产了。再说风机的主要配套部件,比如风机的浆叶,像保定的惠腾就是几个搞空气动力学的院士办的。比如变频器,前一段时间我们还不会做,现在很多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结合起来,在大连、株洲、东方电机都生产出了变频器,这都是自主知识产权,并不都是买人家的,所以,目前我们风机的研发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国外评论中国在短短5至10年内培育出一个完整的产业,感到惊讶。太阳能也是一样,现在我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占到世界市场的40%以上,这些都可以看出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状况。还有一点我想说的是对待新事物的态度问题,是满腔热情的支持它,还是一叶障目,弄颠倒了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关系,这也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十二五”能源发展深度思考

记者:可再生能源发展是能源战略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刚才您说“十一五”期间我国的水电发展非常迅速,水电也是关乎民生非常重要的一类能源,那么在未来的五年,水电如何进一步发展呢?

张国宝:中国的水能资源储量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但我们水能的开发程度并不高。美国在罗斯福新政期间建造了胡佛大坝,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水能资源70%都开发完了,而中国现在开发水平也就是30%多,从理论上来讲,开发潜力还是很大的。

但是越往下开发,水能资源地越远离消费地,往深山老林里走,往西部走,往没有人烟的地方走。在水能开发过程中,会不会改变原来的生态,改变生物的回流,这是重要的环境问题。

另外,中国的人口密度大,很多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也有人在那里居住,所以建水电站不移民的很少。要安置好移民群众,真正做到“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让移民群众能够在水电站的建设中,共享经济效益,这在政策运作上必须认真加以考虑。这两个难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电发展。所以,要想水电大发展,必须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

记者:核电这几年也是大发展,我国在建的核电规模是世界第一。我注意到您在年初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说要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站,过去提“加快发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尤其是日本核泄漏事故后,是不是会控制一下核电的规模和速度?因为各地都在争抢核电项目,尤其是内陆核电站。

张国宝:控制核电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提法,我偶尔也能听得到。现在我们批了32个反应堆,已经开工建设的是28个,全世界有50多个反应堆在建,我们占了40%以上,从开工建设的数量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因此,不乏有人担心安全能不能保证?装备制造能不能跟得上?是不是太快了?但是我心急如焚,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核电占整个装机容量不到2%,而世界平均是16%,差距比较大。

别的国家是什么情况呢?美国有104个反应堆,装机占比16-17%,法国58个反应堆,占比80%以上。日本国土面积小得多,有54个反应堆,韩国起步比我们晚,人口和面积只相当于中国一个省,都已有21个反应堆在运转。从国土面积来讲我们和美国差不多,从人口来讲,我们比美国人口多的多,所以我讲有朝一日,中国有104个反应堆,一点都不用奇怪。

那么,美国的核电什么时候建的?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在70年代。最高峰的时候,美国同时在建的核电站有40座,我们现在在建的核电站才28座,还没有达到美国最高峰时的状况。

另外,在核电方面我们有非常丰富的人力资源。不是今天我们才讲这个,实际上在若干年以前,就已经有所准备。清华大学和两个交通大学早就设有核专业。五年前,我们专门跟上海交大商量,从本科二年级的工科生中转一批到核电专业,这些人毕业以后就业状况非常好,没有找不到工作的。我们已经接受了几批这样的毕业生。美国已经有二三十年没有建核电站了,它就感到工程技术人员不足,所以他还要请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去画图。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韩国的工业基础和人才比我国要差。1956年我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当时韩国汽车还不会生产。现在韩国培育了汽车、造船、钢铁、电子产业,能说是我们基础和人才不如韩国吗?关键是国家战略和决心。我国之所以核电发展还不如韩国就是犹豫不定,政策多变。

关于内陆核电站,大家有些担心安全问题。沿海核电站跟内陆有什么不同呢?就是三回路的冷却水,沿海站可以直接拿海水冷却,然后排回海里。内陆核电站就不能把这个冷却水直接排到江河里去,要搞大的冷却塔。但是一定要说内陆站比沿海的危险,这个拿到国际上说,人家不接受。你去看美国、法国的反应堆都是均匀分布,既有沿海也有内陆。

我去过美国凤凰城的Palo Verde核电站,它是美国比较好的一个核电站,这个地方是一个沙漠地带也没有多少水,它用的冷却水全部是城市排出来的污水,它不是也发的很好吗,这也是一个内陆地区。

就中国来讲,这事儿刚刚开始,要让大家都接受这个理念不容易,我们也是非常谨慎的,先放到沿海,这个大家争议比较少,至于说内陆地区该不该建?什么时候建?我们一直在做规划和详细论证,现在日本福岛出了核事故我们就更加谨慎了。

关于内陆核电站的选址,老的电力部就做过认真调查。湖南、湖北和江西这三个地方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什么煤炭资源了,所以冬天会出现局部性的电荒,夏天问题不大,因为它水能资源比较多,到了冬天水电少很多,煤一遇到极端天气又送不过来。在这样的地方,我们原规划同意建核电站。应该说他们三个省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而且他们也都在竞争,都想成为第一个。我想也不可能都在同一天开工。我们承认这些地方都缺煤,缺少一次能源,从这点考虑是应该建的,但是该不该建?什么时候建?要看论证和准备的情况。现在确实出现了许多省争上核电的情况,各企业也在争厂址,我是不同意这种做法的,核电对安全有更加严格的特殊要求,这次日本福岛核事故使我们头脑清醒一些是好事。

记者:谈到电力,目前大家觉得“十一五”电力体制改革比较缓慢,在“十二五”期间会不会推动呢?一说电力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煤,那电煤之间的问题如何解决呢?

张国宝:电力体制改革,我是主要参加者之一。我首先跟大家讲,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电力体制没有统一模式,各国都不一样。我们现在这种模式受英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影响比较大。

讨论改革的时候也有各种各样的意见。第一阶段改革解决了政企分开的问题。现在一个国家电网,一个南方电网的“两张网”方案,实际上是各种意见的综合平衡,我想改革以后,总体上运作还是正常的。这个改革完成后,根据国务院的意见,发改委就把电改办移到了电监会,所以现在电监会是电改办的领导单位,而不是能源局。 现在改革至少要取得发改委、国资委、电监会三家的一致同意,而往往意见不统一。我认为改革不完全是自下而上的,而往往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要有决心,特别要领导机关作出决断。我也认为改革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为妥,不要急于求成,兼顾稳定和发展。

煤电矛盾的核心是价格问题,价格部门在主管。我谈一点个人建议。矛盾是显然存在的,就是煤炭已经放开了,你现在再收回限制煤价,煤炭行业不同意,社会舆论也不同意。那么电价这一头,只有和煤价有一个联动关系较合理,但是现在需要防止通货膨胀,既要考虑到民生,又要考虑到现有产业竞争力。电价是不是可以完全放开,随煤而动?这要发挥大家智慧。

总之,看看我们30年来走过的历程,改革首先是个渐进的过程,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现在做的一些措施,如果放在30年以前,你根本就做不了,也做不动,但是在今天来看,这是显而易见应该要做的事情,它要有一个为改革创造条件的过程,也要有大家取得共识的过程,所以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要比发展更难,因为它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调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能源查看更多>十二五查看更多>能源结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