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德国在北海首个投入商用的风力发电场
丹麦附近的海洋风力发电场
别把风电放在我家后院
议会表决之后,德国媒体欢呼这是一场“能源革命”,但是,民意胜利背后也有不少迟疑。核能占德国目前能源总量的25%,可再生能源比例为16%,默克尔宣布,到2022年前将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到35%。
但是,10年时间,25%的能源黑洞,仅靠太阳和风就能填补吗?事实上,在选票上划勾容易,但真要德国人为新能源“埋单”,就不那么简单了。
霍亨瓦尔德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靠近黑森林南部边缘的小镇,几乎不为人所知,在德国宣布弃核之后,这里却成了新能源经济转型的样板田。德国政府计划耗资12亿欧元,在山区修建一座巨大的抽水蓄能电站。但是修建电站需要砍掉几百亩郁郁葱葱的森林,遭到当地居民及绿党领导人的强烈反对。绿党议员鲁斯·里肯说:“如果将山顶削平,光秃秃地像个早餐鸡蛋,这是对自然景观无情的戕害,将直接威胁到这一地区赖以存在的根本。”
在巴符州的慕斯陶村,村民自发组织了名为“能源和景观保护”的民间团体,抗议在当地修建4座风力发电塔。巴符州的绿党州长克莱奇曼表示,支持新能源发展,但希望能够是一场将环境和经济利益相结合的“平静革命”。
巴符州太阳能和水电研究中心的弗兰克·莫索尔对此颇不以为然:“以前巴符州的人总说,‘我们不要风能’,现在风向变了,他们说,‘我们要风电,只是别放在我家后院就行’。对自然环境来说,可能是有影响,但如果我们不建这些抽水蓄能电站或风电机组,可再生能源从何而来呢?”
新能源的大跃进
从2000年开始,为了鼓励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德国政府出台一系列刺激措施,高价回购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富余电能,使新能源在德国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从当初的3.8%提高到2010年的11%。过去5年,新能源投资增长75%,创造了34万个就业岗位。
从布鲁塞尔飞往上海的航班上,透过飞机舷窗,可以看到丹麦、德国北部沿海密集的海上风力发电场。今年5月,距离德国海岸16公里外的波罗的海上,21座风力发电机并网发电,130米高的塔身如同海上巨人,这是德国4座海上风力发电场中第一个投入商用的项目,装机容量185吉瓦,能够为5万户家庭提供清洁能源。阿尔斯莱本是德国东部农业小镇,最近几个月,四周起伏的农田坡地上,却突然矗立起37座风力发电塔,巨大的叶片超过波音747的翼展,特殊设计的叶片曲线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风力,并且能够抗击时速270公里的强风,这是德国规模最大的陆上风力发展场之一,能够满足3万户家庭的电力需求。
在默克尔政府的新能源刺激计划下,风力发电犹如一座经济富矿,成为德国能源转型的生力军。从2009年开始,德国政府决定,未来12年内,给予风力发电每千瓦时15欧元的财政补贴,并提供2亿欧元的信用担保,以鼓励风电产业发展。据德国风能协会统计,德国境内目前已有21607座高科技风力发电塔。预计到2020年,风能将占德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0%。
风塔背后的账单
但在风塔巨大的阴影下,却有一大笔经济和非经济账没有计算在内。
首先是输电成本。风力电场大多集中在德国风力资源丰富的北部沿海,消费大户却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南部各州,贯穿南北的稳定输电线路就成为风力发电的瓶颈。据德国能源部门统计,德国需要再修建3600公里的输电线路,预计10年内将耗资110亿欧元,平均每户家庭每年额外增加电费开支17欧元。
其次,是高压输电走廊下的居民意见。汉堡大学的新能源经济学教授威纳·贝巴说,德国人对高压输电电路的恐惧感很强,“从北海修建一条高压输电走廊,将海上风力发电运送到德国南部,沿途就有8000多个法律诉讼官司,反对输电线走向”。
德国北部的布朗斯布托镇,马克·伯纳德拿着一个分贝测量仪,对着家门口的风力发电塔,“如果放在A波段测量,是48或45分贝,我拨到C波段,测量人耳听不到的低频噪音,一下子就跳到76分贝”。
尽管大多数科学研究表明,风力扇机对人体健康没有太大影响,但伯纳德坚持认为,这种低频噪声导致他们经常感到心跳不规律,甚至有可能患上淋巴癌。此外,风力发电塔对于当地自然景观的破坏,以及扇叶扰乱飞鸟路线,导致撞塔死亡,也时常为人诟病。更何况,风力发电在无风的日子就成了摆设,电力输出的不稳定也使它的经济效能大打折扣。在东部图林根州,政府计划修建一条380千伏的输电线路,正好穿越风景如画的图林根森林山区,遭到当地所有党派和居民的反对。州议会议员帕特拉·昂德丝抗议说,这条输电线路是“魔鬼线”,“完全可以用替代办法,比如,埋入地下”,她没有估计,铺设地下输电线缆的成本是架空高压线的10倍。
能源减排面临难题
在新能源尚无法独挑大梁的这几年,为了弥补核电站全身而退留下的能源缺口,默克尔政府决定,未来10年内,将新建数座以天然气和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站,这将给德国的减排目标造成极大的障碍。
德国原计划到2020年,碳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40%,但据德国联邦环境署的估计,根据目前的计划,德国只能完成30%到33%的碳减排。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德国政府用于补贴修建火力发电站的资金,部分居然来自清洁能源的基金。据德国经济部提供的数据,从2013年到2014年,德国政府提供1.63亿欧元的财政补贴,用于修建天然气和煤炭火力发电站,这笔资金通过碳排放交易获得,原本是用于一项旨在促进提高能源效率的项目。
绿党批评政府兴建煤炭火力电厂的决定,称:“煤炭电厂对于环境气候破坏极大,对于应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供应波动缺乏灵活性。”许多专家也同意这一观点,倾向于选择天然气火电厂,以替代风力或太阳能电能低谷时的发电需求。但是,相比煤电,天然气电厂每百万千瓦时的成本约40欧元,远远超过煤电的19欧元。而在莱比锡能源交易市场上,煤炭和天然气的远期期货价格已上涨了8%-11%。
转型的代价
德国17座核电站中,南部巴登-符腾堡州占了4座,斯图加特附近的内卡维斯特镇就有一座,从1976年开始,这座核电站给当地带来250个工作岗位和每年700万欧元的财政税收,镇上高档餐厅和名牌专卖店比比皆是,还有一座18洞的高尔夫球场。在这个仅有3500人的小镇,核电站是最大的经济支柱。但这一切即将终结。
“弃核”法案通过后,能源公司EnBW关闭了2座核反应堆中的一座,小镇的年收入今年将减少到300万欧元。在新落成的镇文化中心,小镇居民花费5万欧元在屋顶上铺设了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小镇还计划利用化粪池收集的沼气发电。在用选票断了自己后路之后,这是他们“能源革命”新的起点。正如小镇居民亚历山大·古耶所说,他没有投绿党的票,虽然他支持关闭核电站,“一切都要付出代价。选举已经结束,该脚踏实地地干点实事了。”
◎事件回放
核能时代终结
德国人的核恐惧并非是由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事故开始。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环保理念的兴起,核能便成为绿党前身“新社会运动”主要的攻击目标。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反核力量获得越来越多的德国民众支持,无论是修建新的核电站,还是核废料运输,都有大批民众抗议示威,或卧轨拦车。
核能开发同时也伴随着德国国内的政治角力,在废存之间多次摇摆。2001年,来自左派社会民主党的施罗德政府颁布“逐步退出核电”法令,确定到2022年关闭德国境内全部核电站。但是,2010年10月,来自中右翼阵营的默克尔宣布延长国内核电站的使用期限,关闭日期从2022年推迟到2035年。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德国反核声音成为压倒一切的主流,以反对核能和环保主义为主要政治诉求的绿党在3月的议会选举中攻城略地,一举拿下默克尔所在基民盟控制多年的巴登-符腾堡州,并产生了德国历史上第一位绿党州长温弗里德·克莱奇曼。
尽管不情愿,但在三大执政势力会商后,默克尔不得不接受一个政治现实:德国核能时代将在她的手上终结。6月30日,德国议会以513票对79票的绝对多数,通过“弃核法案”,彻底关闭17座核电站。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台湾第三核能发电厂(以下简称“核三厂”)2号机组于5月17日正式结束服役,台湾核电时代步入终章。次日,台湾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台电”)官网数据显示,尖峰备转容量率已跌破10%,降至9.55%,亮起供电吃紧“黄灯”。叠加近期高雄市、台南市多地频发停电事件,民众对“核电归零”后电力稳定性的担忧持
丹麦气候、能源和公用事业大臣拉尔斯·奥高13日表示,丹麦政府正在考虑解除维持了40年的核电开发禁令,以增强本国能源安全。如果解禁核电,意味着这个北欧国家能源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在丹麦《政治报》13日深夜发表的采访报道中,奥高透露,丹麦政府将分析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等新型核电技术的潜在益处,
随着新能源装机占比增加,风光资源与用电负荷在时间上错配,市场出现供大于求,负电价发生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据瑞典银行SEB研究所周二公布的报告,在过去十天里,太阳能生产商在发电高峰时段不得不接受高达87%的折价,电价甚至跌至零以下。平均而言,太阳能生产商输出
韩国是一个能源极度匮乏的国家,核电产业曾受到高度重视,也曾一度被限制发展。尹锡悦政府去年上台后,旋即着手制定实施大力发展核电政策,全面废除文在寅政府的“去核电”政策。尹锡悦表示:“政府将把核电产业打造成引领韩国出口的支柱产业,并将使韩国再次成为世界核电强国。”尹锡悦政府为何如此重
当地时间4月15日,德国宣布关闭国内最后三座核电站,正式告别“核电时代”。翌日,欧洲最大核电机组——芬兰奥尔基卢奥托岛核电站3号反应堆正式投入运营,该核反应堆装机容量为160万千瓦,是芬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首次新建的核电机组,距离欧洲上一个建成投运的核电机组也已经过去16年。一边弃核,一
当地时间4月15日,德国宣布关闭国内最后三座核电站,正式告别核电时代。翌日,欧洲最大核电机组——芬兰奥尔基卢奥托岛核电站3号反应堆正式投入运营,该核反应堆装机容量为160万千瓦,是芬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首次新建的核电机组,而这距离欧洲上一个建成投运的核电机组也已过去16年。一边“弃核”,
日前,德国宣布关停境内最后三座核电站,能源供应正式进入“无核时代”。早在2002年,德国政府就曾流露出淘汰核电、推动能源转型的意图;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德国明显加快退核进程。在能源供应短缺的当下,德国仍选择进入能源“无核时代”,其能源供应体系即将迎来变革。■■开启能源“无核时
4月15日,也就是本周六,德国将关闭其最后三个核反应堆,押注其将在没有核电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绿色转型。在距离德国南部斯图加特不远的内卡河畔,Neckarwestheim2核电站逸出的白色蒸汽很快就会成为时代记忆。此外,位于巴伐利亚州的Isar2和西北部的Emsland核电厂也同样迎来关停。(来源:微信公众号“能
2017年6月19日,韩国总统文在寅表示,将全面取消核电站新建计划,让韩国步入脱核电时代。据韩国《朝鲜日报》8月14日报道,韩国脱核电一年以来,韩国国营电力公司韩国电力公社(韩电公社)2018年上半年亏损814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9.5亿元),经营状况为近6年来最差。报道称,按照韩国政府脱核电政策要求,2
韩国电力近日宣布,已获得收购东芝在英国的全资子公司NuGen股份的优先谈判权。这让已经宣布走向脱核电时代的韩国再次成为核圈焦点。在国内退核的大背景下,韩国是如何逆流而上脱颖而出,一举拿下了英国百亿美元订单的优先谈判权?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12月7日,韩国电力公司(Kepco)在英国穆尔赛德(M
11月17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核能发电分会2017年年会顺利召开。本次年会云集了包括但不限于核电界的主要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我国已经进入三代核电时代,现在正处于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过渡的重要时期。”在11月17日召开的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核能发电分会2017年年会上,国家能源局核电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正式确定上海市、常州市、广州市等9个城市为首批试点城市,同步公布30个试点项目。《能源评论》派出多路记者,前往济南、成都、广州、深圳等地,实地探访车网互动项目,了解规模化试点的进展。在济南,我们来到
围堵升级。美国针对全球贸易的“大网”正在逐渐收拢。上周,特朗普政府向包括日、韩及东盟在内的14国发出信函,宣布自8月1日起大幅提升关税,并明确警告将打击“为逃避高额关税而转运的货物”。这一行动,让曾被视为规避关税“安全港”的东南亚,瞬间成为风暴眼。从华盛顿的视角来看,其行动的理据清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消息,由我国提出的《电力储能用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提案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功立项。该提案由中国华能西安热工研究院专家牵头,得到了德国、日本、芬兰等国的大力支持,是全球首个应用于电力储能领域的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超级电容器具有卓越的电气特性、超长的循环
过去,储能技术被视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辅助手段,但伴随光伏与风电等间歇性能源的大规模并网,储能已成为保障能源系统稳定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近日,欧洲光伏产业协会在布鲁塞尔宣布成立“欧洲电池储能平台”,并提出:到2030年,欧洲储能总装机容量需从当前约50GWh,提升至500GWh-780GWh,实现10倍增
对光伏人来说,2025年又是一个让人心惊肉跳的5·31。2018年的5·31,因为累计20年待支付光伏发电补贴费用超过1万亿元,中央政府对光伏新建项目急刹车。在政策的影响下,光伏装机容量装机大跌、产业链大量企业倒逼,投资商资金链断裂。这段光伏项目业主和光伏产业链上生产企业遭受灭顶之灾的历史,让广
7月14日,苏伊士及合作伙伴1与重庆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签署总投资约1.7亿元人民币的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年处理规模达3万吨(一期)的有机溶剂循环利用项目,将在未来30年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周边地区提供危废回收解决方案。区委书记、长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江夏,区委副书记、区长戴明,长寿经济技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日前,以色列独立电力生产商(IPP)Econergy公司宣布,该公司已经通过收购两个总规模为100MW/200MWh储能电站正式进军德国储能市场。(作者:刘伯洵来源:中国储能网)Econergy公司表示,已经在德国勃兰登堡收购了两个持续时间为2小时的电池储能系统。这两个电池储能系统计划于2025年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首次从国家层面为“绿电直连”模式构建了完整的规则框架。这一政策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相对明确的物理隔离与权责重构,为新能源高效消纳与碳足迹溯源认证带来新的市场机遇。(来源:电联新
7月11日,中国石油墨策创新研究院揭牌仪式以视频形式在北京和德国慕尼黑两地举行。集团公司董事长戴厚良出席揭牌仪式并强调,要志存高远、锐意进取,高标准高效率推进研究院建设,不断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业绩,为集团公司建设国家能源化工战略科技力量和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促进中
展会时间:2025年10月28日—10月30日展会场馆: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主办单位: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技术协会承办单位:海德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宁波嘉德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展会介绍生态环境与水科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为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部署,助力加快我国先进环
自2021产销量和装机量反超三元锂电池后,磷酸铁锂电池再次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据相关媒体报道,奔驰与吉利的合资品牌——smart电池项目定点花落蜂巢能源,蜂巢能源将在全球范围内向smart供货磷酸铁锂短刀电池。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除了smart以外,蜂巢能源也在接触一家头部跨国车企,
AI技术的蓬勃发展引发了对算力的极致追求,进而推动电力需求急速飙升。国际能源署数据表明,ChatGPT响应一次查询所需的电力消耗量,约为谷歌搜索的10倍之多。迫切的电能需求使核能再一次迎来机遇,展现出新的发展潜力。其中,核能领域的新星——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以下简称“小型堆”)尤其引人关注。
砥砺奋进的十年系列报道之二#x2014;#x2014;党建引领党建引领,阔步新篇。十载春华秋实,国家电投资产规模从7738亿元跃升至1.9万亿元,总装机容量突破2.7亿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达73.08%,建成全球最大清洁能源企业,以实际行动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征程中书写央
近日,全国各地迎来高温天气,能源保供进入关键期,中国广核集团作为能源央企,积极部署迎峰度夏相关工作,保障电力稳定供应。2025年上半年,中广核在运清洁能源项目累计上网电量约1861亿千瓦时,其中,在运核电机组总上网电量约1133.6亿千瓦时,境内在运新能源项目总上网电量约500亿千瓦时,境外在运
近日,哈电集团重装公司承制的2台三代核电CAP1000蒸汽发生器顺利完成交付,启运至我国南方某核电厂。此次交付的设备是重装公司成功制造的第5台和第6台三代核电CAP1000蒸汽发生器,标志着重装公司已具备三代核电CAP系列蒸汽发生器批量化制造的能力。此次装备交付引发广泛关注,央视频、河北日报等主流媒
7月14日10时26分,中广核广东陆丰核电6号机组穹顶成功吊装就位,标志着该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反应堆厂房成功封顶,工程建设正式由土建施工阶段全面转入设备安装阶段。核电站穹顶是反应堆厂房的关键安全屏障,对保证其结构完整性和密封性至关重要。陆丰核电6号机组穹顶整体呈双曲面壳体结构,由钢板
2025年6月29日至7月1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应中方邀请来华开展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领域综合监管评估(以下简称综合评估),高度肯定中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和成效,认定可在国际社会推广的多项良好实践和良好业绩,并于评估结束后举办联合新闻发布会。综合评估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同行评估之
2011年福岛核事故的爆发,让日本核电产业迎来转折,这场由地震海啸引发的灾难,让日本对核能的态度从依赖转向审慎。事故发生后,54座运行中的核反应堆几乎全部关停,核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从30%骤降至接近零,政策层面也确立了“尽量减少”核能使用的导向。(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文/范珊珊)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进展超过预期。“十四五”规划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加上大型LNG运输船全球领先;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用能”更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进展超过预期。“十四五”规划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加上大型LNG运输船全球领先;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用能”更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7月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十四五”时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进展超过预期。“用能”更加清洁,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建成了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我们每用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这个比例还会
7月7日,《国资报告》刊发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署名文章《坚守初心四十载击鼓催征再出发》。《国资报告》荐语中国华能的40年,是从引进外资打破计划体制,到境外上市接轨国际规则,实现快速发展的40年,是从解决缺电困局,到科技创新引领能源革命的40年。这40年既浓缩着中国华能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