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人物正文

陈叔平:我们身边的核电和放射性

2011-10-08 09:44来源:天津网关键词:陈叔平核辐射反应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陈叔平,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5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动力系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此后一直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曾从事核反应堆热工水力试验研究工作,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反应堆热工水力实验室,为我国生产反应堆、潜艇核动力反应堆、高通量研究反应堆等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此后参加了我国空间反应堆和快中子实验反应堆的总体设计。1979年起协助戴传曾院士在我国组织开展并参与核电安全研究。先后担任热工水力研究室主任、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快堆工程处处长。1987年起担任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八六三计划)能源领域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兼先进核反应堆专家组组长。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珠玑妙语

★其实放射性既不神秘,也不可怕,还有很广泛的用途。

★核电有其必须发展的理由,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

★不管是否参与核的工作,都无法避免接触到放射性。

★如果在生活中皮肤上沾染了放射性物质,用清水冲洗掉就可以了。

★一般人不从事核工作,离核电厂也远,日常生活中又接触不到碘-131,根本没有必要服用碘片。

★如果准备长时间的通话,少用手机“煲电话粥”,应改用固定电话或使用耳机。金属框架眼镜会明显导致电磁场增强,所以建议大家佩戴塑料框架眼镜。

★我们平时可在电脑边放瓶清水,因为水是吸收电磁波的最好介质。

生活在21世纪离不开核电

准确认识放射性

总结

非常高兴有机会能与天津的朋友谈谈核电和放射性问题。今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福岛核电事故,造成了恐慌,引起大家对放射性的关心,其实它既不神秘,也不可怕,还有很广泛的用途。

生活在21世纪离不开核电

日本发生福岛核电事故后,可能大家会提出疑问:既然核电那么危险,为什么还非要搞呢?

先介绍一些基本知识:我们周围的任何物体,比如桌子,设想有一把无形的刀将它一分为二,再将它一分为二,分到不能再分的时候,那个微粒就叫分子。分子由原子构成,例如水分子就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原子的核心称原子核,由许多带正电的质子和中性的中子构成,周围有许多带负电的电子围绕它旋转。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因此原子整体上呈中性。不同的质子数组成不同的原子,也就是不同的元素,例如氢原子包含一个质子,碳原子包含六个质子,氧原子包含八个质子,等等。

一定的质子数都有一定的中子数相匹配才能稳定。同样的质子数、但不同的中子数组成的元素因在化学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所以称为同位素。当中子数超过相匹配的稳定数时,它就不稳定,会进行衰变,同时放出各种射线,称它们为放射性同位素。这次福岛核电事故放出来的碘-131和铯-137就是例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陈叔平查看更多>核辐射查看更多>反应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