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访谈正文

水电加快发展条件已具备

2011-10-10 09:16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中国水电小水电水电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能源报:接下来好多高坝都建在西南地区,山高谷深,地震频发,而我们在这样地质条件脆弱的地方建设200米、300米级的高坝,目前的技术能否胜任这样的难题?

贾金生: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逐步过程,我们对安全的问题高度关注。我们比较高兴的是在中国汶川地震、印尼地震、日本地震、智利地震中水库水坝都有良好的表现,这表明我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已达到了一定程度。我们现在都说,在地震期间哪里最安全,答案是坝顶最安全。这意味着我们是把水坝在自然灾害中安全性的认识放到了最高的位置,防洪标准、抗震标准,都是最高级别的,这就是为什么包括汶川地震在内的大地震之后,水库大坝安全得到了保障,出问题的很少。

中国能源报:有人说紫坪铺大坝没有溃坝纯属侥幸?

贾金生:那也不是,是因为高标准。建个房子500年一遇,我们建大坝要万年一遇,在这个高标准之上还有一个校核。

中国能源报:溪洛渡、向家坝这样的大型工程,尤其是向家坝,移民费用拨付在全国来说标准也是很高的了,还是发生了群体性事件,怎样看待这些事情?

贾金生:所有的发展都是动态平衡的概念,过去一个移民的补偿成本3万可能就够了,现在10万也不够,未来可能更多。一个工程的科学发展是一个动态逐步发展协调的过程,但是总的原则是水库大坝受影响的人群和区域,跟以前比、跟可能的发展态势相比,是不是会更好。如果这部分人、区域、生态社会不能得到改善,工程决策思路就要调整改进。任何一座工程,包括虎跳峡,也就是龙盘,根本的决策还是回到四个原则,强调技术、安全、经济、环境生态要协调好,汪部长在报告中也有明确表述,矫勇部长也有很多指示。一个工程能不能上,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很重要的。都江堰作为古代文明的象征,历经2260多年而享誉国内外,三峡工程代表现代文明的进程,绝对要高于都江堰,它的影响绝不止100年。

中国能源报:现在社会上对于三峡工程有很多质疑中下游的干旱和洪涝都跟三峡有关,有人说蓄清排浑导致中下游防洪堤岸的冲刷,甚至影响到上海崇明岛会有淘沙的现象,对此您有何专业解释?

贾金生:我们任何一个工程,前面也讲了,动态和谐的过程,不建工程,下游也会干旱、溃决、崩塌的现象,上海同样会受影响,没有这座工程,很恶劣不可控。为什么过去2000年,洪灾旱灾死了很多人,现在有了三峡以及三峡上游的各级工程,现在的洪灾,没那么多人死了,损失没那么大了,不那么紧张了。最明显的例子,1998年大洪水,严防死守从中央到地方命悬一线,同样是这么大的洪水,去年就完全不一样,我们对自然的适应能力和相应的调控能力更强了,为民造福的能力提高了,我们才有可能保证人民生命财产不受那么多损失,没那么多凄惨的故事。但我们不提倡“人定胜天”、“毕其功于一役”,不可能做一个工程就能保证所有的问题都解决,这是一个不断总结发展经验的过程。

中国能源报: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最近写了一篇文章,讲到“生态优先”。按照有些人的理解,所谓“生态优先”是把“开发与保护并重”否定了,生态是第一位的,以人为本要靠后?

贾金生:我不这么理解。“生态优先”,对所有能源形式都一样,太阳能、风电、核电都有,每一种能源都有。应该说所有东西都是动态过程,我们对发展的理解是动态和谐,不同的发展阶段对问题的认识是不一样的。也许到70%的时候,其它能源形式上来了,不需要再建这么多水电了,这时候水电可能要放缓。但是当前看不到,现在的能源形势、水利发展,都需要增加水库的调蓄能力。为什么洪灾、旱灾这么严重,还是因为工程的调控能力不够,储水能力不足。干旱就是需要水的时候水上不来,不是总量的问题,而是储存能力的问题。干旱是因为水没储存,白白流走了;洪灾呢,来水多却装不了,都是调控能力不足。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因为有足够的储水能力,储水设施质量高,洪水反而成了一种资源。

中国能源报:说到水白白流走,我们现在就有一条江,怒江,两会的时候炒得非常热。

贾金生:怒江早晚是要开发的,很简单地概念:三峡移民100多万,怒江移民不到10万。怒江水电装机容量和三峡差不多,2000多万千瓦。什么概念?130万都移民了。当然要高度关注移民的诉求,把他们安置好。再难也有解决的办法,条件给得好不好,需要政策支持。

中国能源报:移民困难是因为电价太低吗?

贾金生:没有把水电的优势充分挖掘出来,水电优点又这么多这么明显,价格比火电低一毛钱,为什么要低一毛钱?让它一样嘛,按市场机制走,同网同质同价,这样就有钱了,这些钱给移民,一年几百亿,那还解决不了?一些北欧国家就是靠优质水电卖得好价钱,美国、加拿大水电价格比火电更高。关键还是给政策,更重要的还是认识问题。

“争议有争议的好”

中国能源报:最近一个时期围绕小水电依然有很多争议,您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贾金生:小水电还是能干好的,不否认有个别地方干得不理想。但小水电有它的先天优势:灵活。比如汶川地震的时候,很多地方恢复供电都是靠小水电支撑起来的,水利部也在想办法整治所谓的“四无电站”。

有争议说明负责。有争议是对的,有争议说明他有职责方面的考虑,才有解决的可能。水资源“多龙治水”,国家一大家管不了,分给几家来管,涉及面宽,不能太理想化,需要多方面的智慧,选择各方面相对接受的路。一个人说了算,吵架是少了,一拍板决定了,出了问题怎么办?所以争议有争议的好,各方协调的结果,一定是大家都支持的。

中国能源报:有一些对生态可能带来的后果,受制于现在的认识水平没能预期,对此我们有没有考虑?

贾金生:我们是后发国家,发达国家早在30年前都干完了,我们会比他们做得更好。当年他们走过的路里面很多教训我们都能借鉴,避免。比如,那个时候溃坝多,现在建的坝质量都很好;那个时候废材料、对环境不利,现在都采取了对环境友好的措施。你现在去看西方,发展得很好,环境很美,那是交了很昂贵的学费的。

中国能源报:专家称,现在水旱不均的情况正在加剧,迫切要上具有多年调节性能的电站,我们已经是世界上水坝最多的国家,要建多少才够,非要建到70%-80%不可吗?4.5亿千瓦都要开发完吗?

贾金生:开发度的问题是一个和谐发展过程中的概念,并不是一定要开发到什么程度,这要基于我们的需求以及当前的可能性。过去咱们很穷,没能力,现在非洲才开发了8%,也是因为没能力,市场也没这么大的需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水电查看更多>小水电查看更多>水电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