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前苏联最大的核电站,共有4台机组。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乌克兰基(Ukraine)市以北13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灾难性大火造成的放射性物质泄漏,污染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国际社会广泛批评了苏联对核事故消息的封锁和应急反应的迟缓。在瑞典境内发现放射物质含量过高后,该事故才被曝光于天下。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 简要介绍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现乌克兰共和国(原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首都基辅迪那摩市北130公里处,第聂伯河支流的普里皮亚特河畔,靠近白俄罗斯共和国边界。建核电站前,这里人口密度较低,大约70人/平方公里,核电站处于白俄罗斯与乌克兰大森林地带的东部,周围是一片平坦的风景区。
20世纪70年代初,前苏联选址在这里建造核电站,一期两个机组于1977年建成发电,二期两个机组于1983年建成发电,到1986年核电站拥有RBMK-1000共4台机组,原计划再建两台(5、6号)机组,4号机组事故后被迫停建。核电站由四座RBMK-1000核反应堆组成,每座反应堆能产生1千兆瓦(GW)的电能(3千2百兆瓦特的热功率),核事故发生时四个反应堆共提供了乌克兰10%的电力。电站的建设始于1970年代后期,1号反应堆于1977年启用,2号、3号、4号亦相继于1978年、1981年、1983年启用。另有5号及6号两座反应堆,每座也能产生1兆千瓦特电能,事故时仍在建造中。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 地理位置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51°23′14″N 30°06′41″E / 51.38722°N 30.11139°E / 51.38722; 30.11139)位于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镇附近,距切尔诺贝利市西北18公里(11英里) ,距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边境16公里(10英里),距乌克兰首都基辅以北110公里(68英里)。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 基本构造
RBMK-1000核电机组采用的是前苏联独特设计的大型石墨沸水反应堆,用石墨作慢化剂,石墨砌体直径12米,高7米,重约1700吨,沸腾轻水作冷却剂,轻水在压力管内穿过堆芯而被加热沸腾。堆芯石墨砌体中间孔道内可装1680根燃料管。反应堆是双环路冷却,每个环路与堆芯840根燃料管的平行垂直耐压管相连,堆芯入口处冷却剂温度为270 ℃进入燃料管道,向上流动,被加热局部沸腾,汇流到一边两个的四个汽包中,汽包中的蒸气直接进入汽轮机厂房,两环路各对一台汽轮发电机组(一堆两机)各发额定功率一半的电功率(4号堆供汽给7号和8号汽轮发电机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RBMK反应堆堆芯堆体结构,与苏式石墨生产堆的结构极为类似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反应堆厂房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工厂的大车间,至多只是一个没有门窗的“密封厂房”而已,根本没有“安全壳”。同时反应堆是压力管式,由压力管承压,石墨砌体直径很大,所以也没有压力壳。
1986年4月26日发生灾难性事故的是核电站4号机组,该机组建成、投入运行是在1983年12月。1986年4月25日前,它一直稳定运行在额定满功率下,按计划4月25日停堆检修。
RBMK石墨沸水堆设计本身存在着安全隐患,是堆设计中留下的缺陷,也是这次事故的内在原因。不安全因素是:
1、低功率下堆处于不安全工况,因为这种堆冷却水可沸腾产生空泡,而堆芯设计成有正的空泡反应性系数,即空泡增加,反应性(功率)增加,又导致空泡数增加,堆就会失控非常危险,好在在高功率情况反应性燃料温度系数是负的,在满功率下功率系数是负的、堆是安全的,但在20%满功率运行时,功率系数会变成正值。因此,运行规程中不允许堆在低于700兆瓦热功率下运行;
2、冷却剂泵功能扰动或泵气蚀,空泡增加,在正空泡系数的情况下,会放大其效应,燃料通道的损坏会引起局部闪蒸,引入局部正反应性,并会在堆芯中快速扩展;
3、大量的在700 ℃左右运行的石墨,遇水将起激烈的化学反应。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 泄漏事故
1986年4月26日凌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猛烈爆炸,反应堆机房的建筑遭到毁坏,同时发生了火灾,反应堆内的放射物质大量外泄,周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造成了核电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共有4个功率均为100万千瓦的核反应堆,其发电量占乌克兰总发电量的50%,并向大多数东欧国家提供重要电力。但该核电站的反应堆是20世纪70年代引进的水冷式石墨慢化反应堆,铀燃料棒放在一大堆石墨中,由石墨有效地控制反应的速度,从而产生推动涡轮机的蒸汽。由于石墨反应堆不够安全,许多年以前就被西方国家抛弃了。这种反应堆的冷却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堆芯石墨棒的温度就会猛增,直至超过熔点而导致熔毁事故。
1986年4月25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反应堆的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连续切断反应堆的电源,使主要冷却系统停止工作。于是堆芯温度迅速升高,造成氢气过浓,以至26日凌晨发生猛烈爆炸,爆炸引起机房起火,浓烟使人呼吸困难,放射性物质不断外溢。核电站所在地区有2.5万居民,这些居民从26日晨开始疏散,疏散共用了34个小时。
核电站发生事故后,大量放射尘埃污染到北欧、东西欧部分国家,瑞典、丹麦、芬兰以及欧洲共同体于4月29日向苏联提出强烈抗议。瑞典国家放射学研究所发言人说,这次事故后飘落到瑞典东部沿海地区的放射物质的含量已超过正常标准的100倍。瑞典北部的福尔斯马克核电站周围10公里范围内发现放射尘埃增多,600名工人被迫撤离核电站,近千名居民排着长队等候接受放射性尘埃的检查。丹麦首相施吕特强烈谴责苏联未能立即就核电站发生的事故向其邻国发出警报。受到污染最重的是波兰,波兰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副总理牵头的委员会,负责处理这起事故的危害等有关问题,并采取措施防止核电站溢出的放射尘埃危害波兰人的健康,指示人们不要食用喂养青饲料的奶牛所产的牛奶,向有关地区18岁以下居民发放碘化钾。南斯拉夫政府也要求居民不要利用雨水,不要饮用放牧于野外的牛羊的奶,不要生吃新鲜蔬菜。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后5个多月才恢复发电,使苏联蒙受了巨大损失。据苏联官方公布,这起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亿卢布(约合29亿美元),如果把苏联在旅游、外贸和农业方面的损失合在一起,可能达到数千亿美元。同时,在核事故的危害下有33人死亡,300多人因受到严重辐射先后被送入医院抢救,有更多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污染。为了防止进一步的辐射,苏联将28万多人疏散到了辐射区以外。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 灾害估计
据英国《独立报》消息,在200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发生20周年来临之际,“绿色和平”组织披露,这场世界上最为严重的核泄漏事故的危害程度要比当时的评估高出10倍,泄漏物将在未来造成约10万人死亡。
据报道,该组织掌握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由于核泄漏物进入了大气层,对空气造成极大的破坏,污染最严重的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俄罗斯境内的大约20万人伤亡,这些地区的癌症病例为27万例,其中有9万多例非常严重。
该组织声称:“从一个反应堆里释放出来的放射物远远超出被投放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的放射性污染,我们非常清楚,一个核反应堆可以污染一半地球。”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放射主任迈克指出:“这次事故的潜在影响是非常可怕的,但是当你用科学的结论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它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就没有当初人们担心的那样恐怖。”
这次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使500万人遭受核辐射,21人当场死亡受这次辐射影响的人数,从最初估计的不到50个清洁工人,达到了整个欧洲的数十万人。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 事故影响
即时的影响
由原子炉熔毁而漏出的辐射尘飘过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也飘过欧洲的部份地区,例如:土耳其、希腊、摩尔多瓦、罗马尼亚、立陶宛、芬兰、丹麦、挪威、瑞典、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波兰、瑞士、德国、意大利、爱尔兰、法国(包含科西嘉)和英国。在最早发生意外的时候,有人认为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是来自瑞典而不是俄国,1986年4月27日,瑞典Forsmark核电厂工作人员发现异常的辐射粒子粘在他们的衣服上,该电厂距离切尔诺贝利大约1100公里。根据瑞典的研究,内容发现该辐射物并不是来自本地的核能电厂,他们怀疑是俄国核电厂出了的问题。当时瑞典曾透过外交管道向苏联询问,但未获证实。另外,法国政府宣称辐射尘只飘到德国及意大利的边界。因为辐射尘的关系,意大利规定部份农作物禁止人们食用,例如蘑菇。法国政府为了避免引发民众的恐惧,所以没有作出类似的测量。
切尔诺贝利灾难不只污染了周围的乡镇,它还借由气流的帮助,因此能够没有规律地往外面散开。根据俄国及西方科学家的报告指出:掉落在俄国的辐射尘有60%在白俄罗斯。而由TORCH 2006的报告指出有一半的易挥发粒子掉落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及俄罗斯以外的地方。在俄罗斯联邦布良斯克(Bryansk)的南方极大的区域和乌克兰北方的部份地区,都被辐射物质污染。
意外发生后,马上有203人立即被送往医院治疗,其中31人死亡,当中更有28人死于过量的辐射。死亡的人大部份是消防队员和救护员,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意外中含有辐射的危险。为了控制核电辐射尘的扩散,当局立刻派人将135,000人撤离家园,其中约有50,000人是居住在切尔诺贝利附近的普里皮亚特镇居民。卫生单位预测在未来的70年间,受到5–12艾贝克辐射而导致癌症的人,比例将会上升2%。另外,已经有10人因为此次意外而受到辐射,并死于癌症。
俄国科学家报告指出,切尔诺贝利4号机反应炉总共有180至190吨的二氧化铀以及核反应产生的核废料。他们也估计这些物质大约有5%-30%流到外面。但根据曾经到过石棺反应炉做后续处理的清理人(例如Usatenko和Karpan博士)说反应炉内只剩大约5%-10%的物质。反应炉的照片里显示了反应炉完全是空的。因为大火引发的高温,让许多辐射物质冲向大气层高空,并向外四面八方扩散。
奖励灾难调查员的苏联纪念章。在灾难中,负责复原及整理的工作人员,将他们称为“清理人”。清理人在清理的过程中接受到非常高剂量的辐射。根据俄罗斯的估计,大约有300,000到600,000的清理人在灾变后的两年内,进入离反应炉30公里的范围内清除辐射污染物。
在被辐射污染的地区里,有许多小孩的辐射剂量高达50 戈雷(Gy)。这是因为他们在喝牛奶的过程中吸收了当地生产而被辐射污染的牛奶,当地牛奶是被碘-131所污染,碘-131的半衰期为8天。许多研究发现白俄罗斯、乌克兰及俄罗斯的小孩也罹患甲状腺癌比例快速增加。根据日本原子弹爆炸的事后调查统计预期,在切尔诺贝利地区的白血病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增加。但直到目前为止,白血病病例的增加数量还不足以在统计学上推断,并和辐射外泄有关。但是,事实证明了在切尔诺贝利地区里,畸形婴儿的出生率的确是升高了,有调察显示证实是由辐射灾难余后的辐射尘,所导致的结果。
长期的健康影响
意外发生之后,人们的健康问题主要被放射性物质“碘-131”所影响。目前,有人担心20年前的锶-90和铯-137还会对土壤造成污染。而且,植物、昆虫和蘑菇最表层的土壤会吸收铯-137。所以,有些科学家担心核辐射会对当地人造成几个世纪的影响。
苏联当局在事件发生之后36小时,就开始疏散住在切尔诺贝利反应炉周围的居民。在1986年5月,即事件发生后一个月,约116,000名住在核子厂方圆30 公里(相当于18 英里)内的居民都被疏散至其他地区。因此,这个地区经常会被称为疏散区域(Zone of alienation)。然而辐射所影响的范围其实能散播至超过方圆30公里外的地方。
核电厂爆炸事故对切尔诺贝利居民造成的长期影响一直备受争议,有超过300,000 人脱离了灾难的威胁,但仍然有数百万人继续居住在污染区内。然而,那些受到低剂量辐射所影响的人,几乎没有死亡率增加、癌症或先天缺陷的症状。但是仍不能够确定其原因与放射性污染的关联。
同时,前苏联当局在灾难中设置了障碍:科学研究也许因为缺乏民主的透彻性而受到限制。在白俄罗斯、一个受官方质疑的科学家Yuri Bandazhevsky,,因为错误评估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马力(1000 Bq/kg) ,而被国家监控组织所拘留。
食物限制
在切尔诺贝利附近被遗弃村庄普里皮亚特1986年4月,一些欧洲国家(除法国以外)已经强迫实行食物限制,特别是菌类和牛奶。在灾难过后20年,主要限制制造、运输、消费过程中来自切尔诺贝利放射性尘埃的的食物污染、尤其是对铯-137指标的控制,以防止它们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在瑞典和芬兰的部分地区,部分肉类产品受到监控,包括在自然和接近自然环境下生活的羚羊等等。在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瑞典,芬兰,立陶宛和波兰的某些地区,野味〔包括野猪、鹿等〕,野生蘑菇,浆果以及从湖里打捞的食肉鱼类的铯-137含量达到每千克几千贝克。在德国一些野生蘑菇的铯-137含量甚至达到了40,000 贝克/千克。按照2006年TORCH报告,这些地区的平均水平约为6,800贝克/千克,是欧盟规定的600贝克/千克的10倍以上。由此欧盟委员会已经表示:“对于从这些成员国进口的某些食物的限制必须在未来保持多年”。
在英国,根据1985起实行的食物和环境保护条例(Food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ct、FEPA),从1986年起限制了放射行指标超过1000 贝克/千克的绵羊的迁移和销售。这项安全措施是根据欧盟委员会专家组第31项报告的建议而作出的。但是从1986年以来,受限制区域已经减少了96%: 从一开始限制区域几乎包括了9000个农场和400万头绵羊,到2006年已经递减到374个农场大约750平方公里的地区和约20万头绵羊。只有坎布里亚、北威尔士和苏格兰西南部的一些区域仍然受到限制。
在挪威,萨米人受到被污染的食物的影响,有些(驯鹿因为吃了地衣而受到污染、后者在从空气中获取养分的过程中富集了放射性微粒)。
对自然世界的影响
在事故后,隔离区内变成部份野生动物的天堂。 虽然动物也饱受辐射之苦,但比起人类对它们的伤害是非常轻微的,所以对它们而言事故的发生反而是好事。在隔离区内的动物比如老鼠已适应了辐射,它们和没受辐射影响地区的老鼠寿命大约相同。下列为隔离区内再度出现或被引入的动物山猫、猫头鹰、大白鹭、天鹅、疑似一只熊、欧洲野牛、蒙古野马、獾、河狸、野猪、鹿、麋鹿、狐狸、野兔、水獭、浣熊、狼、水鸟、灰蓝山雀、黑松鸡、黑鹳、鹤、白尾雕。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 防护措施
2007年9月17日,乌克兰当局表示将搭建一个巨型的钢铁覆盖物,封闭曾发生全球最严重核泄漏事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乌克兰当局雇佣一家法国公司,负责搭建一个钢铁外层结构,取代 在1986年核泄漏之后用来掩盖核反应堆的混凝土外层。这一混凝土外层在发生事故后仓促建成,现在已出现损坏,因此当局计划建筑新的钢铁外层,遮盖曾发生核泄漏的反应堆和放射性材料。
新的钢铁外层工程将耗资14亿美元,由国际捐献者出资,并由欧洲重建与开发银行监督资金营运,预计在5年内竣工。
乌克兰当局表示,新的钢铁外层结构建成后,将可进行拆卸核反应堆的工作。这个反应堆仍包含95%的原核材料,并被暴露在外。此外,施工质量粗糙,使得现有的混凝土保护外层非常脆弱。乌克兰当局同时还与美国公司达成协议,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30公里“隔离区”内建造一个储存设施,收藏核电站泄漏的核废料。
欧洲重建与开发银行总裁勒米埃表示,乌克兰政府和国际社会持续不断的承诺和参与,对有关工程能够顺利完工至关重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17日,田湾核电7号机组首台柴油发电机组首次启动成功,为后续冷试目标顺利实现迈出了坚实一步。为切实保障柴油发电机组空载试验任务的顺利完成,连云港项目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密部署。项目部通过成立柴油机安装、调试联合专项小组,针对柴油发电机组首次启动的供货、安装、酸洗、调试阶段进行
上周,德国候任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Merz)领导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与社民党(SPD)达成联合执政协议,标志着德国能源转型(Energiewende)从绿党主导的“激进脱碳”转向“平衡务实”的新阶段。在执政协议中,气候能源政策以“技术中立、市场导向”为核心,在坚守2045年气候中和目标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10年来,广东电力市场实现了从“价差传导”向“顺价联动”、从“只降不升”向“能升能降”、从现货“间断运行”向“连续运行”等根本性突破,从2015年全国第一个实现中长期集中交易,到2019年全国第一个开展现货结算试运行,再到2021年全国第一批现货市场“转正”,广东电力市场为电
在电力行业,我国长期面临着“卡脖子”的困境。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严重制约着我国电力产业的自主发展。作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队",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开电气”)以使命担当,大力投入研发,成功研制出一系列大国重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电力行业的独立自主发展开
4月10日14时48分,华能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项目3号机组冷态性能试验圆满成功,一回路压力边界完整、密封良好,标志着核电机组由安装阶段全面转入调试阶段,为机组后续的热试、反应堆装料及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冷态性能试验,俗称“冷试”,是核电站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节点之一,主要目的是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家能源
当前,位于广东梅州、肇庆、惠州、茂名等地的抽水蓄能工程正加速推进,“进度条不断刷新,从今年起,4座抽水蓄能电站将陆续建成投产,推动广东年内成为全国首个抽水蓄能在运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的省份。电站建成后,每年最多可消纳清洁能源136.8亿千瓦时相当于广东620万居民用户一年的用电需求。变速抽
4月8日,应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到访中国,首站走进中核集团海南昌江核电基地,实地调研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堆玲龙一号工程,并见证《中国小型模块堆通用用户要求文件》发布。他高度肯定中国在世界核电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并为中国小堆的发展点赞。他指出,中国通
4月5日,国电南自研制的NPS801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在秦山核电基地方家山核电站1号机组成功投运,这是全国产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在核电领域的首套应用,首次实现了核电机组保护的元件级自主可控,进一步推动了国产电力核心设备在核电领域的广泛应用。NPS801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基于国产先进元
4月2—3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推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十年主题策划——电改“新”观察专题系列报道。其中报道了广东汕头的亚洲单体连片规模最大淡水渔光互补一体化项目并网后将以“市场电量+基数电量”模式结算的案例,以及即将投入商业运行的海南首个独立共享储能项目的案例。2015年3月,
我国能源领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与建议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油气勘探、核电开发、新能源基建等环节持续向民企开放,为民营企业开辟了大规模的增
近日,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在标普全球2025CERAWeek会议上签署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承诺,旨在到2050年将全球核能装机容量提升三倍,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来源:能源新媒文/范珊珊)“亚马逊已在核技术方面投资超过1亿美元,并计划建设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加快核能发展对于满足未来能源需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核能作为高效、清洁的低碳能源,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核能,无所不能”,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说,“当核能供暖取代燃煤锅炉,当海水淡化解决缺水危机,当AI算力驱动绿色转型……你会发现,核能早已渗透进高质量发展的每个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同时废止。《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如下。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突发事件,保护人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东电)表示,随着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的进行,一些储水罐已被排空,将从2月13日起开始拆除部分排空的储水罐。报道称,这将是自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开始后约一年半,首次开展空罐拆除作业。福岛第一核电站共有1000多个此类储水罐,东电公司计划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日前,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做工作报告,其中涉及核电相关内容如下:2024年,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深入贯彻落实核安全观,召开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座谈会、核安全监管现代化国际研讨会。联合开展全面加强核电行业核安全管理专项行动。有效运转
1月22日,国家电投集团召开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委员会暨核安全与核事故应急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会议,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及上级部委近期安全生产有关会议精神,分析国家电投集团安全生产面临形势和存在问题,研究部署2025年安全环保及核安全重点工作。国家电投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明胜主持会议,
海上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研究(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马杰刘林桐)(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综合能源系统是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综合能源系统通过集成电力、热能、天然气等多种能源形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欧洲北海综合能源系统的成功实践表明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和海因里希·波尔基金会联合发布《2024年世界核能产业状态报告》,提供了全球核能产业的最新数据和深入分析。报告涵盖了核能发电、核电站建设、核燃料供应、核废料处理等多个方面,并对主要核能国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探讨。(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
位于日本西部岛根县首府松江市的岛根核电站2号机组7日重启。2011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事故后,日本各核电站陆续停运以升级安全措施。岛根核电站2012年1月停运,时隔近13年后重启,使日本全境运行中的核电机组增至14座。岛根核电站是日本唯一建在县首府的核电站,由日本中国电力公司运营,重启的
AI的爆火引发了全球性的电力短缺恐慌。核电、绿电轮番上阵,谁才是AI能耗的救世主?(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作者:武魏楠)1979年3月16日,一部名为《中国综合征》(TheChinaSyndrome)的好莱坞电影在全美上映。这部由大导演詹姆斯#xB7;布里奇斯执导、大明星简#xB7;芳达和迈克尔#xB7;道格拉斯主
近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期间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德国重启核能发电是“合乎逻辑且理性的”。德国最大反对党基督教民主联盟也呼吁重启核电,引起多方激辩。德国去年正式关闭该国最后三座核电站。如今,重启核电又在德国成为热议
据媒体报道,8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江苏徐圩一期工程等五个核电项目,共计十一台核电机组。有媒体认为,此次核电项目“批发核准”,创下核电重启核准以来的单次核准量新高。(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作者:管永生)众所周知,我国对发展核电态度一向积极而审慎。自2011年日本福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15日宣布,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已批准其重启新潟县柏崎刈羽核电站7号机组,当天下午,该机组反应堆开始装填核燃料。福岛第一核电站2011年发生严重核泄漏事故后,东电停运其所有核电站,装填核燃料是东电为重启核电站所做预备工作,重启时间尚不清楚。2007年7月18日,一名记者在日本东
“双碳”目标,是我国能源转型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随着用能主体多元化、需求多样化,市场潜力持续向好,综合能源服务逐渐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有力抓手。我国开展综合能源服务起步较晚,要进一步加快推动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可通过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为我国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提供一
日本政府无视国内外反对呼声,24日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日方声称,排放的核污染水已经过“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过滤净化并进行稀释,其所含放射性物质浓度远低于排放标准,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伤害,但公众并不相信这套说辞,因为运营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东京电力公司(简称东电)有太多应对散
日本政府无视国内外反对呼声,24日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两年多来,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的正当性、合法性、安全性一直受到国际社会质疑。下面是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进程重要节点的时间线:——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9.0级特大地震,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袭击了福岛第一核电站,造成核电站1
美国佐治亚州的沃格特勒核电站3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这是美国30多年来新建的第一座核电机组、也是7年来首个并网发电的核电机组,它很可能是美核能工业最后的辉煌。近日,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沃格特勒核电站3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然而,外媒却纷纷指出,这是美国30多年来新建的第一座核电机组、也是7年来
近几个月,欧洲多国围绕核能问题分歧不断。为力挺核能,法国日前举办了一场“欧洲核联盟”会议。会上,16个欧洲国家代表呼吁欧盟考虑核能贡献,强调核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补充,对欧洲脱碳目标作用巨大。而会外,反对扩大核能的德国则刚结束核能时代。4月中旬,德国关闭了最后3座核电站,结束了60多年的
我国的核能工业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这是一条披荆斩棘的道路,其中有很多相关企业为我国核能产业摆脱对国外供应的依赖,攻坚克难的故事。我们将其披露出来,让这些故事串成一串,展示出我国现代核能产业链是怎么形成的。“嗡嗡嗡——滋滋滋——”刚走近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核公司
当地时间4月15日,德国宣布关闭国内最后三座核电站,正式告别“核电时代”。翌日,欧洲最大核电机组——芬兰奥尔基卢奥托岛核电站3号反应堆正式投入运营,该核反应堆装机容量为160万千瓦,是芬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首次新建的核电机组,距离欧洲上一个建成投运的核电机组也已经过去16年。一边弃核,一
当地时间4月15日,德国宣布关闭国内最后三座核电站,正式告别核电时代。翌日,欧洲最大核电机组——芬兰奥尔基卢奥托岛核电站3号反应堆正式投入运营,该核反应堆装机容量为160万千瓦,是芬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首次新建的核电机组,而这距离欧洲上一个建成投运的核电机组也已过去16年。一边“弃核”,
关于日本核电新政的分析与思考周杰(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秘书长、武汉新能源研究院研究员)在福岛核泄漏事故12周年之际,日本核电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将自福岛核事故发生以来日本政府长期坚持的“尽可能降低核电依存度”原则,转变为“最大限度利用核电”的新方针。加速存量核电重启、突破核电延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