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综合正文

核电站地下的探索——记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科研团队

2011-10-28 10:4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反应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记者旁听这一项目验收时,验收组成员、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专家王乃彦感慨:经费这么紧张,真不容易。

王贻芳表示,这是个由科学家自下而上推动的基础研究项目,很多人是因为热情而加入,“这个项目寄托了他们的理想”。

2003年,曹俊和李小男在世界最知名的物理研究机构之一——美国费米实验室工作。曹俊说,当时接到王贻芳邀请他回国的电话,连美国的房子和车子都没卖就回来了。“一直想回来,但国内过去因为基础科学研究相对落后,找不到能参与的项目,大亚湾项目对我来说是很好的机遇。”

随后,帮曹俊卖掉在美国的房子和车子后,他的同事李小男也回国来到了这个项目,两人一干8年。和他们一样的核心团队成员就有30多人,而8年间先后在这里工作过的科研人员有200多人。

让世界听到粒子物理的“中国声音”

基础科学是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根基。长期以来,主导基础物理研究的是西方发达国家,而我国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研究基础薄弱等客观原因,一直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不小差距。

但更为重要的差距体现在认识层面。王贻芳为此专门撰文: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你这个基础研究有什么用?如果回答没有,下一个问题就是:能得诺贝尔奖吗?如果回答还是否定的,下一个问题就是:既没有实际用途,又不能得诺贝尔奖,这个基础研究有什么用?

“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实际上普遍存在于各级领导、平民百姓、知识分子、科研管理人员甚至一些科学家的心里,虽然有时候他们不一定说出来。”王贻芳说。

事实上,基础研究的滞后一定程度能够解答为何我国难以出现重大科研成果,也佐证了“钱学森之问”。而大亚湾中微子项目的出现,对于中国粒子物理乃至基础科学来说都是一个明显的积极信号。

大亚湾项目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合作基础科学研究项目,而且是由中国和美国共同领导:2006年起成立的大亚湾国际合作组由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39个研究机构、250名研究人员组成。其中,美方参与的阵容堪称“豪华”。布鲁克海文、费米两个国家实验室,加州理工、普林斯顿、伯克利等名校,中方则聚集了中科院、清华等10多所国内一流科研机构。

李小男表示,高能物理的国际合作其实内部有非常激烈的竞争,“简单说合作也要靠实力,没实力就变成光掏钱没有话语权”。

项目的主要装置中微子探测器中最核心的技术是液闪,需要把无机物钆均匀溶入有机物液体闪烁体中,其透明度也决定了实验的成功与否。而众所周知,无机物难溶于有机物。此前法国的一项同类研究中,正是因为其探测器中灌注的液闪在运行100天后变为浑浊,从而被迫终止。

当时,项目组内中美等国提出了多个方案,然而,在第三方评议中,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制出的液闪配方性能更佳、稳定性更好,最终成为探测器的选择。这只是大亚湾项目取得诸多创新成果的其中一个。

“粒子物理其实是很小的圈子,你干什么全世界都知道。”曹俊说,当大亚湾项目开始并取得良好进展后,中国收到的粒子物理国际学术会议的大会报告邀请显著增加,“甚至明显感到国际同行对我们的重视态度完全不一样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广东查看更多>大亚湾核电站查看更多>反应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