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破解电荒的关键:加快煤电基地及特高压电网建设

2011-11-17 15:29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信息网关键词:电荒煤电基地特高压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年3月份以来,缺电席卷我国华东、华中、南方电网,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大电力缺口超过3000万千瓦。尽管各方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但电力供需持续紧张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据相关机构预测,今冬明春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将达3000万~4000万千瓦,尤其是华中和南方电网经营区域将进入严重缺电的状态。

采取各种临时性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缺电矛盾的作用,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缺电问题。大型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发挥作用,通常需要几年时间,因此,应对缺电需要从能源电力规划发展的角度,剖析发生缺电的深层次原因,统筹谋划能源、电力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探讨破解缺电困局的治本之策。

煤电运紧张为何年年爆发

煤电运紧张年年爆发、并成为常态的主要原因,是煤炭跨区输送量大、运输方式单一、运力严重不足、电厂缺煤停机造成的。

我国东中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电力需求旺盛,但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区,煤炭资源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煤炭跨区调运量大。我国燃煤发电用煤已经占到煤炭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煤电就地平衡为主的发展方式,造成煤炭输送过度依赖铁路等物理搬运,但铁路运力一直难以满足高速增长的电煤运输需求。

近年来,缺煤停机、电力供应紧张经常发生,甚至危及电力供应安全,是煤电就地平衡、煤炭运输需求量大、运输方式单一带来的供需矛盾不断积累造成的。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铁路运力不足,导致东中部地区燃煤电厂电煤供应紧张不断加剧;另一方面,煤炭运输环节多,加价因素多,近年来我国煤炭价格持续快速上涨,截至今年11月2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综合平均价格报收853元/吨,打破了一年多以来的价格最高水平,但由于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价格联动机制,导致燃煤发电出现大面积亏损,经营陷入困境。受两种因素影响,我国华中、华东、南方等受端地区缺煤停机现象明显增多。2011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范围火电发电出力下降超过1400万千瓦,直接影响我国的电力有效供应能力,部分地区拉闸限电严重,2011年10月份湖南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企业被拉闸限电。

11月2日,在安庆市望江县雷池乡境内,由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的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新吉阳长江大跨越工程开始架线施工。郑贤列摄(英大图片)

破解煤电运紧张亟须治本

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加快大型煤电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特高压跨区电网,是破解煤电运紧张困局的治本之策。

受土地资源紧缺、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等因素制约,我国东中部地区已经基本没有燃煤火电的发展空间,需要通过跨区电网从西部、北部能源基地向东中部大规模输电。

大力发展跨区输电,构建输煤输电并举的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可以充分体现电网作为能源输送通道的地位和价值,发挥其高效、及时调剂余缺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与煤炭转运相比,电力跨区输送具有环保、高效、供应保障能力高等优势。

通过优化新增煤电布局,大力发展煤电一体化的大型煤电基地,电煤供应能够充分保障,不会出现缺煤停机问题;同时,由于这些电厂的电煤供应没有经过多环节、远距离的运输,电煤价格低且稳定,因此大力发展煤电一体化的大型煤电基地可有效解决燃煤发电企业目前所面临的缺煤停机、电煤价格不断攀升、发电亏损严重的尴尬局面。

通过输煤输电合理分工,铁路主要输送热值较高的洗精煤,可有效减少现有运力浪费。同时,随着铁路等煤炭运输能力的不断增加,现有燃煤电厂的电煤供应保障度将不断提高,缺煤停机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通过价格机制的不断完善,现有燃煤发电也会逐步走出经营困境。因此,加快煤电一体化大型煤电基地和特高压跨区电网建设、构建输煤输电并举的能源输送体系,将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的煤电运紧张问题。

加快形成高效电力供应体系

解决煤电运紧张难题,需要以规划为指导,以加快重大项目的实施为抓手,加快形成总量充足、清洁环保、布局优化、配置高效的电力供应体系。

“十二五”期间是实现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电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充分考虑我国能源资源特点和能源电力需求总量、分布及特征,统筹谋划能源格局与电网角色,以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电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必须把解决煤电运问题放到中长期能源电力大格局中加以考虑,重点是实现送受端协调互动、推动大规模的跨区输电,在全国范围通盘考虑各种能源的开发、输送和配置。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风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和沿海地区;而用电负荷中心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加快电力发展方式转变,“十二五”及中长期的规划重点就是充分发挥特高压输电的技术和经济优势,构建输煤输电并举的能源输送体系,实施“一特四大”战略,形成以“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为核心的坚强特高压网架,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全面优化电源布局和结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十二五”之初,当务之急就是加快大型煤电基地及其相应特高压输电通道的核准和开工建设。

在煤电基地方面,加快在蒙东、新疆、鄂尔多斯、山西等大型国家级能源基地核准一批大型煤电基地项目;整合煤炭资源,构建综合性大型能源集团,以煤电一体化开发为重点,实现煤炭基地、煤电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在煤电基地外送通道方面,加快核准锡盟到南京、新疆哈密到河南郑州等一批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加快形成“三北”地区煤电基地到“三华”受端地区的大容量、远距离、跨区域的强大输电通道。

建设特高压网架是关键

建设“强交强直”的特高压目标网架,不仅是解决煤电运难题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实现能源电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

“十二五”及中长期,我国跨区电力流规模将快速增加,对跨区输电加快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研究表明,全国电源装机容量预计2015年达到15亿千瓦左右、2020年19亿千瓦左右。东中部地区受入电力将大幅增加,2015年达到2亿千瓦左右,2020年超过3.2亿千瓦。特高压跨区输电的加快发展,将极大地提升电网在我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地位,电网作为能源电力输送平台、资源优化配置平台和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网功能将实现由“电力输送”向“能源电力输送”的提升和转变,在能源安全经济运输、清洁能源开发输送、能源供应保障、国际能源合作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随着以“三华”同步电网为核心的特高压骨干网架的建成,电网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大幅提升,将成为更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的平台,充分发挥大电网联网效益、电力市场交易、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以及全国环境、土地、水资源综合优化的强大功能。随着智能化技术发展、客户多元化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电网功能将进一步向更广泛的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延伸,在满足电力供应和供电普遍服务的同时,推动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得到长足发展,促进新产品开发和新的服务市场的形成,提升我国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荒查看更多>煤电基地查看更多>特高压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