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市场正文

湘江小水电泛滥切断农民命脉

2011-11-21 09:40来源:新金融观察报关键词:湖南小水电水力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1月5日傍晚,李祖贻再一次向钟河水电站的“残骸”走去,望着眼前的一幕,回想起因这座水电站引起的事端,一阵摇头,“都被毁了。”他说。

李祖贻是湖南省蓝山县土市乡新村村民,这个年过七旬须发斑白的湘南老人,在过去的四年中,曾因反对修建钟河水电站而两次进了拘留所,在里面“住了”十个月。

而往上游不到两公里的地方,便是新村的另一座水电站:新村水电站,这个投资两百多万的水电工程建成于2000年。

在中国,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的水电站,被称为“小水电”,在这个面积一千八百多平方公里的蓝山县里,就密布着169个小水电站,有盈利能力的,仅有三分之一。

在2000年前后,湘江流域掀起了一股兴建小水电的狂潮,仅在十年间,湖南的水电站增加到4100多个,像“大跃进”时期的“小高炉”一样,遍布三湘四水。

蓝山县只是其中之一。

水电骄狂

初冬时节,刚下过雨的山里天气阴沉,钟水河边的风有些清冷,李祖贻裹紧外套,后面跟着他的两个堂弟,李祖勇和李祖民。

枯水季节的钟水河宽不过二十米,水流并不湍急,河道里随流水摇摆的水草还未枯黄。在钟水河旁边,四年前挖的引水渠与河道平行向前,业已布满杂草和乱石。

李祖贻在河岸旁一片荒野中依稀可见的田埂上穿行,时而被野蓖麻与葛根草困住脚踝,荒草已长得比人还高。

“这里以前都是良田,灌溉很方便,有三百多亩,村民用来种植棉花和水稻,因为要修建钟河水电站,都荒废了。”他指着面前的一块地,这曾是他家的水稻田,如果没有修建水电站,现在正是收割晚稻的季节。

新村位于湘江上游的钟水河畔,三面环水,地势低洼,蓝山县境内超过一半的地表水在此处汇集,李祖勇说:“下小雨的时候,这里也能发生水灾,下大雨的时候,简直就是天灾了。”他家墙壁上还有常年涝灾留下的一米多高的水渍。“如果在这里修水电站,整个村子都要淹了。”李祖勇说。

而这个地方,却成了修建水电站的热门地带。“2007年以前,多个投资商前来考察,都认为此处宜设坝建电站。”李祖勇说。

2007年6月,水电站投资方与新村草草签下合同,预算投资两千万的钟河水电站开始动工,这遭到了新村村民的反对。

2008年3月5日早晨,村民把水电站的厂棚推倒。两周后,这兄弟三人被抓捕,罪名为“毁坏造林”。

然而,案件审理并无结果,因不停遭到村民反对,动工不久的钟河水电站的修建也在2008年搁置,在引水渠的末端,发电机房还只修建了混凝土的墙柱,被推倒的工棚剩下的木材堆积在墙柱下,开始腐烂。钟河水电站成了没有下文的“烂尾工程”。

让李祖贻疑惑的是,钟河水电站的手续并不齐全,为何还能顺利施工?他曾拿着合同书到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工作人员告诉他,大规模征收土地,需要国土资源部门的审批,而这些审批手续,村民从未见到过。

地处九嶷山东麓的蓝山县是湘江的发源地,总面积一千八百多平方公里,南与广东接壤,境内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9条。

蓝山县水利局局长谭春生向新金融记者介绍,目前蓝山县中小水电站共169个,装机容量12.5万千瓦,这几乎达到了蓝山县可开发水电的上限,“装机容量100千瓦以下的微型水电站不计其数,但不在统计之内”,谭春生说:“蓝山县的水电建设目前已经饱和。”

小水电滥觞

实际上,蓝山县的大规模水电建设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1995年以前,全县只有7座国营水电站,但这并不能满足用电需求。“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用电量也大幅增加,电站只能供应城镇,电网无法覆盖更广大的山区和农村。”谭春生说。

在这期间,山区与农村的部分村民开始利用山塘蓄水发电,“最小规模还有几千瓦的,在山塘边装上一个小发电机,只够一家人用电。”而在当时,稍大规模的装机容量也只有100千瓦左右,够一个中等大小的村子用电,如果这个村子里没有工业企业的话。

在谭春生的印象中,1995年以前,蓝山人主要做运输和贩卖石材的生意。1995年后,收获到第一桶金的蓝山人开始投资修建水电站,“这也与当时县里的政策有关”,谭春生说,彼时,蓝山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些鼓励政策,“先上船再买票”成了鼓励修建水电站的口号,“可以先建设,再审批。”

在之后的7年中,全县上马了一百多座水电站,且以中小型为主,2003年以后,水电可开发点几乎全被开发,水电建设达到饱和。

蓝山县小水电蜂拥而上,也成了湖南省大规模修建水电站的滥觞,之后,全省的水电建设一度达到无法遏止的地步。

在2000年左右,兴建水电站并未遭到山区人民过多的反对,因为水电站解决了他们许多生活上的问题。

长期以来,山区农村做饭、取暖的生活燃料一直以薪柴为主,成为影响我国广大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难点,使用小水电代替燃料,则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捷径。

国家实施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大规模生态建设,虽然遏制了陡坡开荒和森林过度采伐问题,但农村居民烧柴问题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也成了森林被乱砍滥伐的主要原因。

资料显示,国务院批准全国“十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为2.23亿立方米,其中农民烧柴限额为0.64亿立方米,而2001年全国农村居民实际消耗薪柴2.28亿立方米,远超农民烧柴限额。

自从村里有了水电站,新村村民就很少去砍柴了。 “小水电代柴规划”成了湖南省水利厅的重点工作。

另一方面,小水电的建设,还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地方的财政。蓝山县入网水电站每年发电量在4.5亿度左右,增加税收一千万,而县财政收入为3亿元左右。

“蓝山县水电大规模开发在全省是最早的,存在无序开发的现象,其他规划较好的地方,财政贡献更大。”谭春生说。早在2002年,湖南郴州市永兴县财政收入达到2.27亿元,其中小水电带来的财政收入就达2450万元。

而在郴州市汝城县,水电企业每年可实现利税4000多万元,接近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

各地水电站的建设,还带动了其他工业项目的发展。截至2007年,郴州汝城县因水电站的建设,2001年以来,全县新投资超千万的工业企业项目43个,其他对能源依赖强的企业50多家,实现产值1.76亿元,利税1385万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湖南查看更多>小水电查看更多>水力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