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报道正文

红土地上的“带电军团”—记遵义供电局城区分局配网带电作业班

2011-11-24 17:10来源:遵义供电局作者:史新宇 晏亚南关键词:遵义供电局供电服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平均年龄29岁,10名80后个个练成了“带电”高手;备战比武将近一个月,全班没有一个队员回家;300次带电作业,多供电量100万千瓦时;在遵义,鲜艳闪亮的配网带电作业队伍,正逐渐成为配网专业化发展征途上的一支“奇兵”。

技能比武从第七名到桂冠得主

盛夏七月的遵义老区,骄阳似火。连着一个礼拜没有下雨了,尤其到中午,明晃晃的太阳倔强地挂在头顶上,只一会,便生生烤出一串密密的水珠子,渗出头皮,拢团顺势朝面颊滑去。在遵义供电局职工教育培训实操基地,队员们一溜排开,围在电杆下正仰头望着上面的操作人员。带电作业班副班长方小平正带领全队人员顶着烈日进行技能培训演练,两名队员站在十几米高的长臂绝缘斗蓬里操作,队员们各个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锃亮,脸上、手上像贴了一层粗糙的铜皮。

这次在全省的带电作业技能比武中能够获得第一名,队员们确实心里憋着一股气,大家要用实力来“一洗雪耻”。班长邹江华连说话都咬紧了牙关。他所说的“雪耻”是前年全省的技能比武,由于当时队伍不整齐,准备不充分,只取得第七名抱憾而归。

“练的就是这个韧劲,要想干好这行,必须得过了这一关。”方小平说,因为带电作业的特殊性,即使再热的天气,厚厚的绝缘靴、绝缘手套、绝缘服、安全帽等装备一样都不能少,这些特殊材料制成的装备,一点气都透不出来,裹在身上像敷了一层厚厚的铠甲,这样的天气,里面至少有40几度。

整整一个夏天,就是他们就是这样过来的,平时除了训练队伍,大部分时间还得保证每天带电作业任务的完成,有时候任务紧了,就直接把训练带到工作现场,尤其到临近比赛的一个月,全班人员就睡在了办公室,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大家坐下来研究比赛科目的细节,加班补课,成了每名队员的必修课。

“那段时间,全班人员没有一名队员“开小差”,白天在外工作,晚上加班补习,十几个人就睡在沙发上。”说起九月底结束的带电作业技能比武,副班长方小平眼眶里润润的。有几次他自己也觉着对这些小兄弟有些严厉了,担心他们会受不了,毕竟都是些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可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在自己眼中还是小兄弟的队员们,都特能挺,而且干的很好。

每次从绝缘车上下来,队员们全身都湿透了

在带电作业班,方小平就是大家的主心骨,为人忠厚,肯动脑,肯吃苦。十七八岁就进厂干起了输电线路带电作业,2003年城区组建配网带电班时,抽调到现在的班组,几十年的带电作业经历,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前几年比较空闲的时候,就根据自己的实践,倒腾了几个月,创出了“带电作业脚扣作业法”,一举填补了该项目在贵州电网公司的空白,并被评为该年度新技术科技项目三等奖。

“你看看,全身都湿透了。”今年夏天,在城区一处带电作业工作现场,刚从车兜里下到地面的队员,卸去绝缘装备之后,全身上下湿漉漉的一片,仿佛从水中捞上来一样。方小平说,干燥的天气,正好是开展带电作业的最佳时机,所以必须得忍受得了酷热,在电杆上,你都能明显得感觉到从毛孔里面渗出的汗水,顺着肌肤一股一股往下淌,这种免费的“桑拿”他们每天都经历着。

虽然带电作业班2003年就成立了,但由于人员、装备等各方面的原因,前几年带电作业实施的效果并不明显,每年也就只有四五十次的工作量。2010年6月,经过充分准备,重新招聘了10个人组建了新带电作业班,去年下半年就完成了233次作业任务,比上半年整整多了近200次,如果按节约停电时间来算,相当于多供120多万千瓦时电量,主要是居民的用电得到了保证。

从班组成立之后,他们就采用半军事化管理,在班规条文的实施上着实花费了一番心思,比如在办公室不准玩游戏、不准乱丢杂物、不准嬉闹打斗等等,这些被称之为带电队“十大禁令”的班规,确实在经过几个月的坚持之后,收到很好的效果。

带电作业班在办公楼的四楼,坚持每天外出不坐电梯走楼梯,出门之前必须检查衣着服装,把班组当军队一样的管理,当时在整座大楼几十个班组里引起过一些震动。私下里很有些微词,认为他们是在出风头,能把自己的生产任务完成就行了,搞那些“花架子”干啥。

半军事化管理不是高压政策,让大家真正体验到由此带来的好处,就没有不支持的。班长邹江华说,在带电班,从班长到每一个班员,工作上只有分工不同,不存在谁比谁优越。在工作现场,无论是班长还是班员,完全按照工作负责人的安排,有了团结一致的工作气氛,再大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学艺不精誓不休

今年32岁的苏知龙,来带电队之前一直干的是线路检修方面的工作,技术能力强,但由于工作性质都是在停电状态下进行的,行为习惯与现在的作业要求大相径庭,很多不规范的动作很容易就被带到作业当中,带作业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为了能够把苏知龙的危险动作纠正过来,方小平一遍一遍耐心地给他讲解、演示动作要领,主动当他的副手,并把每一个危险动作画成简易图形,在班上组织大家进行分析,彻底从大家的思想上根除随意性和冒险的行为动作。

在训练的方法上,他们还结合作业创造了很多实用的办法,其中一条就是让大家戴着厚厚的绝缘手套,把一排和筷子头大小的螺丝很准确的穿入孔中拧紧,然后又拆卸下来,如此反复练习。虽然看似简单的拆拆卸卸,做起来却很困难,就像一档挑战节目中用铲车开啤酒瓶盖一样,笨拙的捏起螺丝帽已经不容易了,但要做到两只手娴熟配合扣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半天功夫,手指尖都会磨出水泡起来。大家把这种训练方法给起了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张飞绣花式训练法”。

以前人少,很多工作都没有开展起来,有时甚至到下午三四点钟办公室就没人了,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当天的工作没有做完,没人招呼,都会主动留在办公室加班,经常会看到很晚了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从“关门停”到“夜灯常明”,这种变化,让邹江华心里感觉很欣慰。

让老百姓记住的“橘红色”

2011年四月份的一天,有一个大型的作业任务,全班出动在城区九节滩(地名)附近工作,下午四点多钟,干了一天的队员们已经有些疲惫了。休息的时候,一名队员看见对面两公里外的山坡上升起了几股烟雾,调侃说:“你看看,人家都在开始做下午饭了。”引起大家一阵嬉笑,你小子,中午让你多吃点,嫌天热,这会尝到饿的滋味了吧。

等大家扭头朝山上看的时候,猛然发觉不对,这山上虽然草深林密,但也看不出有住家户的样子,再仔细一瞧,不好,是山林起火了!当方小平说出这句话时,队员们立马紧张了起来。

快,先去救火。话刚一出口,队员们就飞快朝山上飞奔而去。等他们赶到现场时,已经有附近的十几个村民在拿着树枝扑火了。看到一下子奔上来七八名衣着统一的小伙子,还以为是消防队,正在纳闷,最近的消防队也没有这么快能赶到,只听见一名现场的人大声说:“原来是南方电网的救火队来了。”一句话,让大家热血沸腾。

二话没说,几人赶忙拿出随身从车上带来的砍刀,顾不着呛鼻的浓烟,一边拍打燃烧的火焰,一边顺着外围剔除草木,缩小被火苗波及的范围。半个多小时,由于施救及时,火情很快被完全控制下来。从救火现场回来,看着一个个灰头土脸的一样子,畅快的心情似乎掩盖了所有的疲惫,装着满满的开心争着抢着把剩下的工作做完。

在遵义很多老百姓眼中,他们都已经熟悉了这些橘红色的工作服,很多个工作现场,有他们的身影在这太阳的余晖中来回跳动,心里就觉着踏实。

作者: 史新宇 晏亚南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遵义供电局查看更多>供电服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