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市场正文

华锐风电中国式风电发展的“牺牲者”库存超过90亿被质疑

2011-11-25 11:38来源:《中国企业家》关键词:华锐风电低电压穿越风电机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华锐风电神话诞生于一场没有先例、尚不成熟的风电商业化应用进程中。如今,野蛮生长、脱离市场的那一页已经翻过。

“风电是一个长跑项目!”

2008年,当“黑马”华锐风电超越金风科技时,后者曾如此回应。如今看来,他们说对了一半—2011年,中国最大的风机制造商华锐风电遭遇“多事之秋”;当然,金风科技也没有好到哪儿去。

进入11月,美国超导公司(American Superconductor)与华锐风电之间的纠纷进一步发酵。超导公司在9月中旬即起诉华锐风电,索赔金额将超过4亿美元。最近,北京高院已同意受理此案,这也被认为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之一。

祸不单行。10月上旬,在甘肃酒泉华锐风电的设备生产厂区施工现场,一台起重机吊臂断裂倒塌,造成5人死亡,1人重伤。

10月31日,华锐风电发布三季报,业绩相比去年大幅下滑,并预计年度净利润同比将下滑50%以上。而且,它还不得不直面外界对其资金链的质疑。10月12日,华锐风电发布公告,称将发行不超过55亿元的公司债券。这家在年初以每股90元高价在主板上市的公司是绝对的“超募大户”,但今年4月它就宣布,已将58亿元超募资金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对此,华锐风电董事长韩俊良曾回应称,公司拥有充分的现金流。但目前,其还拥有高达百亿的库存,却是不争事实。

这些现象的背后,折射出华锐风电的窘境—高速扩张病。

其中,政策的“催肥”难以忽视。毫无疑问,华锐风电过去几年是政策最大的受益者。但成也政策、败也政策,在其暴露的问题无法被速度掩盖的今天,它又自然地成为众矢之的。在一场由其主要竞争对手推动的风机质量“大辩论”中,华锐风电受诟病最多。

它的模式并非无懈可击。这家风机制造的龙头企业,是购买国外风机生产许可证模式的重要推动者。通过购买风机生产许可证,引进国外成熟机型,借助中国对于风电行业的政策,快速在国内市场推广,并由此缔造了一个神话。“光环效应”也让大批后来者不断仿效,试图在中国的风电行业中淘金—中国的风机整机制造厂商如今已达80家以上。

华锐风电选择此类模式,与其发起股东—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是重型机械行业巨头的背景有关。“这种背景,使得华锐风电的理念更多是从机械制造而非电力行业角度出发。原来是做机械行业的,进入电力行业,需要改变的是核心理念。”一位接近华锐风电的人士表示。这也是整个风电行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如何让风电建设热潮中催生出的大量装机更好地接入和融入电力系统?

不过,在“野蛮生长”的风电行业进入调整期之时,国家层面的风电并网导则仍在酝酿中。也就是说,需求端卡着风机行业的脖子。这其实是最要命的桎梏。业内人士称,这项期待已久的全面标准可能将在年内出台。但此时的风机制造业界已经开始阵痛中的反思。“行业发展确实过于急功近利。”一位风机制造商人士称。当华锐风电缔造的神话无以为继时,可以预见,未来的风电行业将发生剧变。

“我认为风电遭遇的是缓冲期。从长远角度而言,我仍然非常看好这个行业。”华锐风电的股东、深圳东方汇富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阚治东对《中国企业家》表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华锐风电查看更多>低电压穿越查看更多>风电机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