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访谈正文

不要水电高坝大库,也不要低坝引水

2011-11-30 09:30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水电开发水电站水电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记者:那这样一比较,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做的就落后许多了。

王兆印:是的。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们的发展还没有到这个阶段。目前对生态还是喊喊口号炒炒概念,花钱不舍得。做鱼梯、鱼道咱们国家现在暂时谈不上,要花钱。科研也比较落后,因为科研是要生产带动的。三峡大坝不建鱼梯,谁来出钱研究它?再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特别有经济价值的鱼并不多。长江上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在葛洲坝以下也有产卵场,三峡设计时没有考虑鱼梯鱼道。但是我觉得随着将来社会的不断进步,减少大坝对生态的冲击的辅助设施还是会考虑的。

“高坝大库造成的问题比较多,例如阻隔鱼类洄游、水温分层、再就是江湖连通的破坏。”

记者:为什么您说要避免高坝大库?

王兆印:高坝大库造成的问题比较多,从生态上来讲,应该避免单个的高坝大库。单个高坝库区大量淤积、下游明显冲刷。高坝隔断洄游路线,对洄游物种影响蛮大的。高坝大库明显改变了水流状态,对那些依靠天然的洪枯水位变化作为生命信号来产卵的生物,就不能产卵了。比如有些鱼产漂浮卵,这就要求水流速高,能在水上漂浮。亲鱼产卵看洪水上涨,水位上涨了流速增加了就产卵。建坝之后把洪水消减了,鱼儿接收不到这个信号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产卵了。再就是水温的问题,大水库一般会发生温度分层。发电洞泄放下层低氧和低温水会造成一些生物不能或不能及时产卵。还有江湖连通的破坏。例如三峡水库,下游的冲刷导致河床深切,水位降低,洪水进不了洞庭湖,导致江湖连通度降低。

记者:江湖连通度降低会带来什么后果?

王兆印:江湖连通对一些生物十分重要。为什么四大家鱼减少90%,当然这不完全是三峡的事情,但是江湖连通的破坏是个主要问题,它造成栖息地的破碎化。原来整个长江流域生态非常好,就是得益于这个江湖连通体系。很多生物在江里产卵,湖里长大,在不同的生命阶段,要寻找适应的生存环境。比如有的需要流水、卵石河床,有的要有浮游生物,有的要流速慢、充足的养分。原来洞庭湖和鄱阳湖与长江连通在一起,鱼的产量是非常高的。三峡影响比较大的就是与洞庭湖的连通。

江湖连通度的降低不都是三峡的原因。三峡大坝之前,大大小小上千个湖泊基本上都是人为隔断了与长江的连通。第一个原因是防洪,长江涨水,有江堤加高就挡住了,如果连通,要把湖堤也加高,成本要高得多。长江中下游防洪江堤3000多公里,加上湖堤是3万多公里。第二个原因就是养鱼。洪湖用了一个很大的闸,人工定时开放,不是按照生物洄游的规律来操作的。走船时才连通一下,鱼想要到江里去是不可能的,它得看人是不是放行,而且它也不知道人放行的规律。因此很多需要依赖江湖连通的鱼就消失了。

四大家鱼是长江渔业的主要物种。原来四大家鱼一共有27个产卵场,11个在葛洲坝之下,16个在葛洲坝以上。1980年之后有了葛洲坝,基本上不能往上走了,只能在下面产卵,造成产量的下降。三峡大坝蓄水后,又改变了洪峰流量,鱼苗产量下降了97%。根据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2009年的四大家鱼鱼苗量不到三峡运用之前的2%。今年三峡的运用考虑了生态要求增殖放流,向坝下四大家鱼释放产卵信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大坝的影响。

记者:今年长江中下游的大旱跟江湖不连通有关系吗?

王兆印:这个还要研究,我认为对气候的影响不能靠逻辑推理直接推出来。大部分滨河湖泊切断与长江的连通不是三峡造成的,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为了防洪和养鱼,绝大部分早就隔开了。只有洞庭湖、鄱阳湖还保持一定程度的连通。但是三峡建成后明显地减小了连通度,河床降低了10米多,平常洪水能进入洞庭湖的现在进不去了。但是对气候的影响,要下结论还要做深入的工作。亚马逊河支流有一个坝,建成之后10年之内两次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至于三峡造成重庆大旱,有不同的观点,但都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这需要气象专家根据分析气象观测的数据来进行研究,包括跟坝前的数据做对比,如果没有对比,还是不好下结论。有人把这个拿出来猛批三峡,有点炒作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下游冲刷很严重,这个问题是存在的。

“引水式发电就是杀鸡取卵,即使维持5%的水量,鱼也没法生存。”

记者:那引水式发电呢?

王兆印:至于引水式发电,由于成本低,西南很多江河上采用了这种方法。在河上建设小坝或者无坝,把河水通过直线涵洞和管道输送到下游增加水头发电。在小坝和发电站之间造成无水或无流河段,其中的生物都没法生存。这样对生态的冲击是致命的,应该避免。作为补偿措施,采用堰群保持一定的水深(尽管有水无流)能够减小这种致命的影响。

记者:引水发电一般是引一段,这条河上的生物不可能都集中在这一段生存吧?

王兆印:河流水生态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个部分相互连着。破坏这种完整性就是很大的破坏。坝和发电站之间没水,中间的河就干涸了,即使你维持5%的水量,鱼也没法生存。这个办法就相当于杀鸡取卵,我不认为这是个好办法。不要引水式发电,也不要单个的高坝大库,中型坝群是最好的。

记者:根据您的研究,青藏高原的不断抬升对三江的影响主要是什么?

王兆印:第一个当然是下切,造成地质不稳定,容易出现崩塌滑坡这些地质现象。同时,水流的能量也在蓄积,高差越大,能量越大。我赞成张博庭的意见,在青藏高原边缘河流包括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上开发水电实际上是有好处的。水电开发的投入资金可以治理灾害。如果水电开发的同时强调消能减灾作用,对中国西南地区的河流是有好处的。虽然对生态的冲击有一定的影响,但同时对很多生态物种创造了一定条件,应该说是利大于弊的。有人会认为只要是人为的改变对生态肯定没好处,发电更不用说。这个说法在国外许多情况下是对的,但是对于青藏高原周边的河流不正确。在这些河流上建设大坝(不超过100米的中等高度的坝群)对于生态实际上不一定都是坏处。虽然可能对原来河流的物种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所创造的新的江湖连通系统可为许多物种创造重要栖息地。如果坝群的运用保持长期的稳定,生物密度和生物物种多样性可能不但不减少,反而会增加。这三条江在高原的边缘,水流流速高,本来就没有太多重要的物种,生物数量都很少。当然我们的调查还不够详细,只是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哪个物种是独特的,一旦灭绝全球都没有了。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必须重新考虑是否开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开发查看更多>水电站查看更多>水电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