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软件管理软件综合正文

实施SCM和ERP的目标及效果截然不同

2011-12-08 11:35来源:CIO时代关键词:SCMERP企业信息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规则制定者”还是“服从者”之间将来还会出现另一个角色,那就是“供应链管理者”或“供应链管理服务集成者”。满足客户的需求做好“规则服从者”,二是成为供应链管理服务集成者,三是成为与规则制定者可以讨价还价的“局部规则制定者”。

ERP是以企业资源为核心,SCM则是以供应链为主线

自1990美国著名管理咨询公司GartnerGroupInc提出至今,ERP的内涵和外延都随着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发生着变化,最初只是被定义为应用软件,时至今日,由不同纬度给出的解释和定义层出不穷,总结得出两点共识。

首先,ERP是对企业管理进行事中控制。ERP系统把设计、制造、销售、运输、仓储和人力资源、工作环境、决策支持等方面的作业,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可事中控制的有机整体。ERP通过定义事件处理,在事件发生时同步生成相应信息,从而保证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处理和数据的一致性,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决策。

第二,ERP是以“整个企业资源”为核心。ERP系统在MRPⅡ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提出了新的管理体系结构,把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贯彻了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将用户的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外部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起来,对之进行有效管理。它的目的是将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包括人、财、物、产、供、销等因素)合理配置,以使之充分发挥效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能量,从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SCM是指围绕核心企业,主要通过信息手段,对供应各个环节中的各种物料、资金、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调度、调配、控制与利用,形成用户、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采购供应商的全部供应过程的功能整体。

它的内涵主要在于“以供应链为主线”。它以“链”的形式将制造商、用户、零售商和供应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不可分割的整体,沿着这条链,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工作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以寻求建立供、产、销企业以及客户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大程度地减少内耗与浪费,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最优化。它强化与供应商的集成,实现企业、供应商、重要客户之间信息共享,从而优势互补,共担风险,降低成本。

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与供应链资源的帕累托最优

ERP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特定企业的内部管理需求,而SCM系统需要解决的则是与特定生产供应和销售流通领域相关的一群企业的共性及个性化需求,满足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服务委托和承包方之间的信息交共享与交流需求。因此,上SCM系统需要多种不同系统的搭配和协同,与上ERP系统相比问题要复杂得多。

ERP是利己的,它优化的对象是实施企业的内部,实施范围涉及实施企业自身及部分周边单位;SCM则是利他的,它的理想是优化整个供应链的所有环节。SCM是规则制定者提出需求,与规则服从者一起实施的系统;SCM的目的在于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而ERP的目的在于解决做什么的问题;SCM的实施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ERP的实施则更接近项目工程。

曲立东认为,ERP和SCM甚至在思想立意上都是“对立”的,企业实施SCM和ERP的出发点和所应期待的效果也截然不同,笔者倾向于这种观点。某种程度上ERP强调的是个体最优的决策,而SCM强调的是整体最优的决策,个体最优与整体最优的结果时而重合但更多情况下是矛盾的,由于组织信息的不对称,在供应链上,实现单个企业节点的帕累托最优是较难达到的。

资产性投入与成本性附加

ERP是资产性的系统,通常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体现,在销售管理费中进行摊销。原则上讲企业规模与ERP系统的花费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企业的经营规模足够大,那么企业通过实施ERP带来的效果足以支付实施ERP系统的成本,所以上ERP系统的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案和实施服务提供商;而SCM是成本性系统,企业活动所覆盖的地域范围、业务复杂程度的提高和供应链长度的增加(跨国协作)导致SCM系统的实施维护成本也会随之大幅度增加,所以SCM的成本应当作为业务直接成本在企业损益表中体现。

从产品纬度。最初以ERP命名的公司,如SAP、Oracle、Baan、PeopleSoft侧重于事物处理,而以SCM命名的软件公司如i2-RHYTHM、Manugistic等侧重于整体计划、同步、决策和优化,当前的发展趋势是整合、趋同融合。

1.ERP的局限性:(1)横向管理不足,无力承担企业之间的业务集成和协同;(2)计划管理的模型是MRPⅡ,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3)ERP的技术支持落后,采用在主服务器内的计算技术,同时仍旧采用串行处理方式。

2.相比于ERP系统的缺点,SCM可对其进行互补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1)强调管理横向化,SCM把生产行为突破单个企业的限制,强调从供应链整体角度出发,链上的所有企业共享信息资源,共同使利益最大化;(2)采用约束理论、决策分析模型等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数学模型,使SCM系统在编排计划时更合理并具灵活性,模拟性更强,更适应当前多变化、需求个性化的市场;(3)SCM系统组件中的核心部分APS采用常驻内存的操作,使信息实现双向传递和实时重排计划,可动态计算提前期,缩短生产计划排产的时间,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企业信息化的角色定位与量体裁衣

IT系统的功效在于支持业务流程,这些业务流程包括企业内部流程和企业间协作流程。大多数企业都是在其所属供应链中有其固有地位并且互相联系着的。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是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是“规则制定者”还是“服从者”。

作为“规则制定者”同时需要ERP系统和SCM系统。通过ERP的实施,企业内部的业务和管理流程得以优化,信息得以实现一元化管理,形成了与“规则服从者”相比之下的交易优势。“规则制定者”通过这些优势制定规则和改变规则并通过各种形式迫使“规则服从者”遵循这些规则。SCM则是“规则制定者”“统治”供应链的工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