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政策正文

【十二五开局看电】电力需求增速趋缓

2011-12-19 11:46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十二五节能减排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十二五”期间,“东优西快”区域发展特点将更为明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勇认为,从工业化成熟程度看,“十二五”期间,东部工业经济发展趋于饱和,城市化建设处于快速增长后期。“十二五”我国工业的主战场将是中西部和北部。

远眺黄浦江两岸,数百幢 “月亿楼”(一幢高楼,五六千人,每月纳税上亿元)是上海经济转型发展的注解。目前,上海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

再看今年的西博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项目成为最受欢迎的投资领域,“产业西进”的信号日渐明晰。

王信茂分析指出,从各地区发展差别来看,耗能较高的产业将向中、西部转移。

但第二产业用电量方面,东部的绝对值仍然较大。从增速来讲,西部本身发展较快,加之承接高耗能产业,第二产业用电量将有所增加。但未来几年,这个变化是渐变的,产业转移要看条件是否具备,除了资源,还需要技术、管理、人才,如果条件不足,创造条件还需要时间。

总体而言,“十二五”期间,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居民用电比例会大幅上升,用电量增速将持续低于全国增速;中部地区工业和城镇化建设需求以及交通枢纽对物流的促进,将带动电力需求进一步提升;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与冶炼加工工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水平大幅提高的时期还没有到来,用电结构重型化特征不会改变,电力需求增长相对较快。

薛静分析指出:“未来电力需求的总体态势是东部趋缓、中西部较快。其中,东部地区用电变化将最为明显,其用电量增速可能不高,但负荷差会加大,最高负荷增速不低,尖峰时期保电任务更为严峻。”

路径探寻:增有效保障能力夺战略制高点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度超前的电力保障不可或缺。然而,开局之年电力短缺预警不绝于耳,今冬明春预计最大电力缺口达3600万千瓦。

如何确保电力供需平衡?增加有效装机容量、提高外部输送能力、增强一次能源保障能力,此三项要素的协调匹配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双加速阶段,电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自身发展速度不可能太低,‘十二五’期间要有8%~9%的增速,每年新增4000亿千瓦时左右的电量。”

王信茂对记者表示,“现在,我国基础能源还是煤炭,基础电源还是煤电,近两年,煤电年开工规模应达到1亿千瓦左右,年投产煤电规模应保持在6000万千瓦左右,才能适应新需求。”业内分析指出,到2015年,煤电装机容量应达到9.33亿千瓦,须积极应用大容量高参数煤电机组、采用先进洁净煤发电技术,实现煤电可持续发展。煤电布局要向西部、北部转移,输煤输电并举。

与此同时,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发展核电;优化水电运行方式,争取5年开工水电1.2亿千瓦;注重解决消纳问题,加强并网配套工程建设,有效发展风电,5年新增装机7000万千瓦以上;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鼓励建设天然气发电、抽水蓄能等调峰电源,适应负荷差日益加大的态势。

应对能源布局不均衡化,电力供应保障必须转型,加大电网远距离输送建设,提升电网资源配置能力,积极开发应用大型储能技术,依靠现代信息、通信和控制技术,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

“十二五”期间,电力行业应勇担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历史使命,积极参与能源生产利用方式的变革。

从世界能源发展历程看,经历了煤炭代替薪柴、油气代替煤炭两次能源变革后,如今,在以绿色、低碳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能源变革中,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将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因新能源大多转换成电力加以利用,电力行业面临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契机。专家建议,未来电力发展,要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重点突破绿色能源发电与并网的关键技术装备。

王信茂指出,“要尊重可再生能源各自的自然特性,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这是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同时,要注意煤电发展保持一定的装机规模以及降低煤电占电力总装机比例的节奏。”薛静强调,要把新能源探索与信息化社会、智能电网建设有效衔接起来,使我国在此轮经济社会发展中,在技术上、能源利用模式上领先世界。未来10年,我国工业化阶段完成过程中,电力应该承担领航者的重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十二五查看更多>节能减排查看更多>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