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管理正文

努力保持经济和信息化平稳较快发展——郭述禹同志在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12-01-19 10:13来源:山东经讯网关键词:信息化三网融合智能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强化企业管理,改进指导服务,企业发展素质进一步优化。推动企业管理创新。以开展“精细化管理提升年”活动为总抓手,大力推广先进管理方法,促进企业应对困难、增加效益。积极培育管理创新先进典型,10家企业、20个管理创新成果获得“第二届山东省企业管理奖”。做优做强重点龙头企业。及时跟踪把握重点企业运行状况,集中力量和资源培育大企业,预计全年350户省重点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万亿元、利税3300亿元、利润1950亿元,分别增长33%、22%和23%。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新培育“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60家,评出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奖120余项。加大财政资金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3.3亿元,支持中小企业项目500个;市县设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过桥还贷资金共计40亿元;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创新集合票据、集合信托、集合债券等金融产品,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题。完善企业服务体系,启动建设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首批14个子平台,培训成长型中小企业管理者3万人,184个创业辅导基地累计培育小企业1.6万家。发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新培育省级产业集群30个,投入4000万元重点支持了8个集群建设。强化政府服务。落实省政府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加快清理阻碍企业兼并重组的有关规定。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意见》(鲁政发〔2011〕37号),从简政减负、政策支持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服务,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五)深化两化融合,壮大信息产业,智慧山东建设进一步推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建成省两化融合促进中心,制定实施两化融合水平指标体系地方标准。培育首批两化融合示范工程92个,启动两化融合助企服务行动,推广冶金、电力、机械等行业的67项先进实用技术与装备,培育山东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60个。实施国家物联网发展重大专项8项,启动开展智慧矿山、智能交通等12大重点示范工程。深化三网融合。完成广电网络资源整合和省级集成播控平台建设,成立三网融合产业联盟,启动制定三网融合地方标准,积极推动光纤入户,在青岛开通三网融合试验用户6000多户。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培育电子政务示范工程52个,推动14个市级政府和29个省直部门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协调加快科技防腐系统、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城乡信息化步伐。进一步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德州禹城成为新的国家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试点。建立城市IC卡应用互联互通机制,新启动菏泽“一卡通”试点和济宁、淄博、威海等一批无线城市试点,全省城市“一卡通”发行量突破300万张。抓好信息安全保障和无线电管理。制定实施重要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检查地方标准,启动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支援平台二期工程。加强无线电管理,完善技术设施,认真执行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报告、无线电频率台站数据月报制度,规范频率台站管理,科学配置、有效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积极支持无线产业发展,及时查处无线电干扰324起,圆满完成高考、大型经贸活动和体育比赛等重大保障任务。做强信息技术产业。重点抓好集成电路、软件等产业发展,5家企业进入全国电子百强、7家企业进入全国软件百强。济南市被工信部授予“中国软件名城”。国产三维CAD等自主高端软件成为我省软件亮点。

(六)狠抓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强化目标责任考核。严格节能目标责任制管理,开展“十一五”节能考核,兑现奖惩措施。深入贯彻国家和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加强督促考核。推进科技节能。实施国家重大节能示范项目98个、省重点节能项目200个。加快推广节能灯、节能电机等高效节能产品,1家节能灯和5家节能电机企业进入国家推广目录。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支持建设了188个学校太阳能集热项目。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培育节能服务机构147家,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42个。1860种产品获得节能产品认证,较去年底增加598种。加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完善节能预警调控常态机制,遏制能耗过快增长。开展区域能耗调控与交易试点,探索节能预警调控新思路。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培育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示范项目4个,引导68家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累计培训能源管理师3956人。深入开展节能降耗督查集中行动,加大节能监察力度,推动了合理节约用能。协调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节能,深化百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完善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监管体系,预计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453万平方米,实施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1795万平方米。发展循环经济。抓好示范带动,完成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新培育城市矿产、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餐厨废弃物利用等领域国家级试点示范4个,实施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工程10个。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在抓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同时,开展了矿山机械、办公信息设备再制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培训清洁生产审核师1290人,新增清洁生产审核单位1000家。以工业副产品石膏、尾矿为重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全年利用工业固体废物5600万吨、增长5.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2.5%。抓好工业节水。制定实施《饮用水生产企业产水率标准》,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活动,新培育节水型企业60家。

(七)搞好监测分析,强化要素保障,运行调节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运行监测分析。紧跟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加强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研究,切实增强运行组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以行业、企业、产品价格为重点的运行监测体系,及时把握情况,采取措施。抓好煤电运供应保障。实施电煤储备30天战略,积极组织煤、电企业对接,拓展铁路、公路、海运煤渠道,两次开通电煤汽车运输“绿色通道”,努力提高省内电煤合同兑现率,增加省外电煤调入量。完善电煤储备与电量奖励挂钩考核机制,兑现奖励电量160亿千瓦时,调动了企业保发电、保供应的积极性。优化电力运行管理。做好电力运行监测和供需衔接,切实发挥发电量计划的调控作用,强化电力生产运行调度管理,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得到保障。强化成品油管理。针对柴油供应紧张形势,实施成品油保供应急预案,组织两大公司搞好资源调配,成品油供应做到了不脱销、不断档。加大资金协调力度。会同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等部门搭建互动平台,共推荐急需流动资金企业804户、申请贷款638亿元,推介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336个、节能环保项目164个、现代物流项目63个,计划总投资3500多亿元,有效促进了银企对接。加强行业管理。严把汽车、焦化、平板玻璃、黄金、食品、家电等行业准入关,加强水泥、化工、钢铁、农药、成品油、茧丝绸等企业生产许可审查,开展稀土生产秩序专项整治,扎实做好禁化武履约工作。落实应急协调工作。建立20余类200余家生产企业名录,完善应急管理预案,保证了抗旱保苗、森林灭火、防汛救灾的顺利开展。

今年是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期的第三年。三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省委省政府迅速建立领导有力、组织严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工业经济运行指挥机制,及时制定实施“10+40+13”的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和指导意见,大力转方式、调结构、拓市场、保增长,在较短时间内有效遏制了生产下滑态势,全省工业经济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一是规模效益实现新突破。全部工业增加值今年可超过2.1万亿元、较2008年增长33%。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09年超过7万亿元、2010年近9万亿元,今年可突破10万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利税2009年超过7千亿元、2010年超过9千亿元,今年可突破1万亿元。营业收入过百亿的工业企业由2008年的70户发展到130户,过千亿的由2户发展到8户。二是结构层次再上新台阶。工业技术改造三年累计投入2.2万多亿元,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5149个配套项目的开工率已达81.7%;安排省千项重点技改项目2094个、带动社会投资2360亿元。旋窑水泥产能占比提高到87%,1000立方以上炼铁高炉产能占比提高到64%,120吨以上炼钢转炉产能占比提高到47%,十大造纸企业产能集中度提高到58%,农机行业骨干企业数控化率达到50%,软件业提前完成业务收入1000亿元的调整振兴目标。累计淘汰5029万吨水泥、1238万吨炼铁、236万吨炼钢、360万吨焦炭、140万吨造纸落后产能。三是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全省6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重点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5.9%。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到109家和754家,较2008年增加37家和330家。累计实施省级以上技术创新项目7627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179件。四是资源节约取得新进展。万元GDP能耗三年累计下降12.92%。

三年来的成效充分证明,省委省政府加快工业调整振兴的决策部署是科学正确的。这也是全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企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省各部门和中央驻鲁单位支持帮助的结果。

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保持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良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明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做了全面阐述,我们要切实加深认识,努力把握工作上的主动权。

从困难和挑战看:一是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减弱。今年8月份以来,全省工业生产增速呈逐月放缓走势,9月份当月增长14.4%,10月份为13.5%,11月份为13.2%,明年仍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从投资情况看,明年新的投资热点较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比今年明显回落。从出口情况看,欧债危机日趋恶化并有蔓延扩大之势,美国陷入失业率居高难下、经济复苏缓慢的困境,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变。从消费情况看,国内物价过快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房地产市场处于僵持状态,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拉动作用减弱,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内需刺激政策退出,进一步扩大消费难度加大。二是部分行业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双回落。受投资、出口和房地产增速回落的影响,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基础化工产品等市场需求不足,价格持续下跌。受今年燃油价格上涨、社会保有量较大等因素影响,汽车行业产销大幅回落,1-11月全省汽车产量同比下降8.97%,其中载货汽车下降20.5%。受成本上涨的影响,以来件组装为主的电子制造业正加快向安徽、重庆等中西部地区转移,1-11月全省手机产量下降18.2%、笔记本电脑下降47.5%、打印机下降16.3%。预计明年这些行业总体不会出现大的好转。三是企业成本上升、效益下滑、资金短缺等压力加剧。当前劳动力供求结构性失衡的矛盾仍然突出,企业用工成本将继续上升。国家将进一步理顺资源和能源类产品价格,煤电油气等要素成本将继续上升。明年信贷闸门放松程度有限,中小企业仍面临很多困难。全省工业企业亏损一直呈上升趋势,上半年亏损108亿元、前三季度156亿元、预计全年超过200亿元,明年亏损压力更大。四是节能降耗难度加大。单位能耗经过六年的持续下降,节能降耗的空间和潜力相对变小,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从有利方面看:一是明年中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推进结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信息化查看更多>三网融合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