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中国新能源成败关键在于设计“四网一图”

2012-01-31 10:05来源:科学时报关键词:新能源风电分布式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张网:以洲际兼容网络再造能源对外利用体系对全球能源“充分利用”。洲际兼容能源网络也应成为中国能源网改革模式。“十二五”时期,我国洲际兼容能源网络建设可以采取三步走的方针:第一步是打破国内电网的省际间壁垒。在欧洲作出加强联网“同步电网,越大越好”的市场一体化选择的同时,我国一直还存在着国家、区域、省级电力市场之间是“水火不容”还是“彼此开放”之争。中国要占领全球产业制高点,首先要实现国内市场的联网。第二步是实现中国能源网络与周边国家能源网络的对接。我们的邻国中,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这些国家的油气资源对于解决我国“能源安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的石油运送能够采用管道运送的方式,从而突破了海运的限制,应该是中国未来的“加油站”。“十二五”时期我国应加速建设与这些周边国家的跨国管网、中央干线管道、联络支线管网和LNG管道互联互通的多层次的输配网络。第三步是设计好与能源进口合作伙伴的能源网络的对接。目前,印尼、中东、拉美和北非是我国石油开发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但这些地区的石油都要经过海路运输,“十二五”时期,我国要重点关注与这些国家的能源运输安全的网络设计。

第三张网:以智能能源网再造能源运转体系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国家电网公司公布的三个阶段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规划,意味着中国已正式确立了建设智能电网的路线图,中国智能电网有望升格为智能能源网。未来中国新能源网络不仅要实现不同能源之间的互动,而且要实现生产端与消费端之间的互动。一方面,智能能源网能够将新型可替代能源接入电网。如农村使用太阳能,如果天气不好,能源就会自动切换到煤气或电力系统,而不至于因没有太阳而洗不成澡。另一方面,智能能源网能够实现双向互动的智能传输数据,实行动态的浮动电价制度。以往只有生产端主动向消费端提供能源,而消费端却无法主动向生产端发出需求,正是由于缺乏互动电网系统,以致经常出现区域性、季节性的“气荒”、“电荒”等短缺现象。

当前,中国智能能源网不仅在理论框架上日趋成熟,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为此提出以下两个建议:一是中国领先制定智能能源网络国际标准,以推动全球能源网的共同转型,从而达到中国能源变革事半功倍的目的。二是选择上海浦东新区和河北唐山率先试点。作为智能能源网规划与实施的示范区,上海浦东新区和河北唐山已参与了智能能源网示范项目的子课题研究,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如果智能能源网在这两个地区试点成功,意味着该项目为智能能源网的大范围推广积累了产业基础,具有在全国推广的价值。

第四张网:以超导电网再造能源效率体系修建能源“高速公路”。我国进行能源效率体系的革命,就是要修建能源高速公路,跑得快。它是解决一个国家或地区大容量、低损耗输电的最佳途径,尤其适应中国这样幅员广大的区域。比如,从内蒙到上海通过传统输电方式输电至少需要500千伏的电压,但是通过超导电缆可使用220伏的电压输送。在我国城区和郊区等人口密集区域,10公里以内的110kV~220kV输电线路适合建造超导电网,低温设备的维护也非常方便。为了做强做大我国超导电力技术,建议“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做好超导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把甘肃白银市首座超导变电站建成全国超导电力产业发展的种子工程、示范项目,为全国超导电力产业发展探索道路;同时以此为契机,加快产业链配套发展,力争把我国建成全球超导电力产业基地。

绘制“清晰的”低碳路线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背后实际上蕴藏的是未来技术选择,必须要有清晰的低碳路线图。低碳路线图应包括减排目标时间路线图、行业和地区分解路线图,以及技术开发路线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分布式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