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新信息化环境下的开放赋能平台

2012-01-31 15:09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关键词:云计算物联网信息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融合的特征

●内容融合:支持多来源、多形态的跨媒体内容接入、分发。

●应用融合:统一通信、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应用融合支撑能力,业务承载应用与运营支撑应用一体化支撑,跨行业应用的融合。以智能交通的一个应用场景为例,需要包含的信息:道路交通状况、局部天气、车辆状态、驾驶者体征、行人信息获取、交通限制提示等,需要政府、交通、环保、公交、公安、汽车制造、保险、汽车保养、气象等行业的协同、融合才能很好的支撑这样一个应用场景。

●运营融合:融合的运营能力,统一的资源、产品、客户、营销、渠道管理及计费、服务能力。

●网络融合:有线,2G/3G,Wi-Fi等多种网络接入,电信网、广电网、卫星通信传输等多种网络承载。

●终端融合:PC桌面、手机、电纸书、平板电脑及各种行业定制终端的接入,无缝的一致体验。

(2)开放的特征

●应用易接入:分层的平台架构,开放的API,面向应用屏蔽网络、系统平台和多终端接入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服务可集成:基于SOA架构,服务重用,简化应用间的服务交互。

●流程协同化:支持应用内部以及跨应用平台流程的快速定制、协同。

●资源共享化:计算与存储资源,数据资源共享。

●运营自主化:价值链参与者能够基于平台进行自主运营。

(3)赋能的特征

●应用创新赋能:为价值链参与者提供创新应用便捷的开发和接入环境,降低创新应用开发门槛,支持应用快速构建、发布和运营。

●运营支撑赋能:为价值链参与者提供自主的营销、销售、计费、客服、分析等运营能力支撑。

●运营资源赋能:为价值链参与者提供计算与存储资源,有价值的数据资源。

●商业智能赋能:为价值链参与者提供数据分析、挖掘能力,支撑其自主运营。

●能力可管可控:为价值链参与者提供的各种能力都是可管可控的。

4 开放赋能平台总体架构

满足上述“融合、开放、赋能”三大核心能力特征的开放赋能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开放赋能平台架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云计算查看更多>物联网查看更多>信息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