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市场正文

未来发展低碳“必须有” “十二五”节能目标挑战大

2012-02-09 16:09来源:光明日报关键词:低碳GDP节能减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十一五”期间,我国扭转了“十五”时期能源强度快速上升的趋势,共实现节能6.3亿吨标煤左右。但强度下降与总量上升而形成的交叉型、剪刀状格局构成了我国现阶段低碳发展的基本特征,低碳技术推广比例仍然较低,多项核心技术尚未掌握。

2011年11月9日,国务院通过《“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标志着我国低碳发展在理念和概念的拓荒后,正进入寻路、探路、开路的行动阶段。

不得不谏 表面文章要不得

“低碳发展需要长期扎实有效的不懈努力,而不是一时热闹和表面文章。”杨富强说。

目前,我国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目标的大中城市超过百个,表现出各地低碳发展的决心和热情。但细看数量众多的“低碳宣言”,有扎实工作、稳中推进的;也有在“低碳旗帜”下大规模圈地上项目的,所作所为甚至与城市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运动式的建设“低碳城”令人担忧;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大量新建“低碳产业园区”,造成光伏、多晶硅产能过剩,不仅无益于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还造成新的污染;而低碳消费市场的狭小,对于新能源产业的长远发展来讲,也极为不利。

杨富强说:“能源总量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多管齐下、多方治理,要有自上而下的顶层政策设计,也要有自下而上的公众行动。”

“不做低碳生活的旁观者。”是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潘家华提出的鲜明观点。

有这样一组数据——

人体:每人每天通过呼吸释放二氧化碳1.14千克;电脑: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10.5千克;汽车:一台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2.5千克。在中国,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开1.6升排量的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高达约2611吨。

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少开一天车……从点滴做起,低碳生活正在悄然走进中国。

“我作为一名从事低碳与经济发展研究的学者,绝不会只将节能减排停留在口头上。”潘家华说:“就我个人来说,在新的一年里,我仍会从点滴做起,夏天不开空调,两公里以内的距离,如无紧急情况,绝对步行。我相信,节能环保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时也包括在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中。”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