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六成专利归属外企 新能源车专利战起硝烟

2012-02-10 14:38来源:汽车商报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核心专利外企抢先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新能源汽车专利的关键领域,大多已经被国外企业所垄断。

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国内仅有4件核心专利申请,其他多为应用专利申请,同期来华发明专利申请有767件,日本、美国、韩国等排名居前。而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日本丰田和美国通用两家企业在华申请占到64%,专利布局意图明显。

据熟悉丰田汽车的资深人士对记者透露,丰田早在2002年即在美国申请“以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的动力电池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发明专利,换言之,只要在中国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运用了以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的动力电池,都有可能成为丰田相关专利的“被告方”。

杨智伟指出,2010年,丰田和通用分别在我国电动汽车方面申请了162件和132件专利,是申请专利最多的前两名企业。

其同时透露,磷酸铁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应用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而在混合动力领域,中国车企则遭受“双重”专利制约。“国内锂电池蓬勃发展的背后存在着专利隐患,由于不掌握专利主导权,国内70%新能源整车企业及电池供应商将来有可能会成为被告。”

阮浩对电机控制领域较为熟悉:“目前在电机控制领域,真正具有核心专利的企业较少,关键的系统芯片多为进口,由于缺乏核心专利及授权生产,完全受制于人。”

合肥天海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张新宇则对记者表示:“目前我们公司成立了由数十位专利领域专家组成的团队,就是避免走弯路。”目前国内企业所拥有的数百个专利,很少是核心专利,很多专利申请都是用来报项目用的,很难保证实际环境长效应用。他同时表示,在美国申请专利,申请人要接受个人信用体系、科研体系双重审核,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其在业内的终生名誉和地位,但中国的环境则过于宽松,没有惩戒措施。创新仍是短板

有业内人士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投入不足20亿美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研发总额高达48亿美元,仅在动力电池研发上的一次性投入就达20亿美元。

而一份来自德国的资料显示,该国正计划投资140亿欧元建设电动汽车创新平台,远超过我国已经投入的加上未来10年的投资总和。

面对发明专利明显偏少的现状,张新宇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多以政策性投入为主,少数大型汽车企业获利较多,使得对新能源汽车持观望态度者居多;而民营企业虽然表现出较高的投资热情,但自身实力却难以持续负担巨额的研发投入。

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指出,经过近1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但在电池的基础材料研发等原始创新方面还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需要依靠研发创新避免落入国外企业的专利围剿之中。

对于未来该法案的实施效果,吴强显得很冷静:“因为意见稿的适用对象既可以是本国申请人,也可以是外国申请人,所以,从另一方来讲,这对本国申请人和外国申请人是比较公平的机会,很难说谁会更占优势。”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陈全世则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只有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实事求是,才能提高竞争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电动汽车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查看更多>